关灯
护眼

第73章 淡极方知艳,清疏亦自奇

    大连京剧院春节前最后一场大戏《碧玉簪》与节后第一场《陈三两爬堂》,范金秋老师主演,都是程派名作。这两出其实都算是悲剧,能把人唱下泪来那种,但是表演精彩,剧情动人,观众们看得心满意足,毫不影响过大年的热烈气氛。

    程砚秋先生的戏,说起来是悲剧占绝大多数:《鸳鸯冢》、《碧玉簪》、《青霜剑》、《文姬归汉》、《梅妃》、《荒山泪》、《春闺梦》、《锁麟囊》……物散,人非,家破,国亡,道尽人间生离死别。他的作品,在京剧艺术中,相当异类,有几出戏甚至全然不理会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大团圆结局,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步紧似一步,将最美好的一切,毁灭得干净彻底。

    悲剧背后,是沉重而深刻的思考。《碧玉簪》,讲的是传统女性,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挣扎于男权社会的悲哀。《陈三两爬堂》,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被钱权交易打击得支离破碎。《荒山泪》,苛政猛于虎,将一个原本美满的普通百姓之家,碾至寸草不留。《春闺梦》,“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由一句古诗,幻化出一幅战争与和平的长卷。最具代表性的《锁麟囊》,更是不消细说了,它之所以深入人心,之所以多年封禁后仍然传唱不衰,越演越热,不仅仅因为独特的唱做,因为聚散离合的曲折剧情,更因为它具有一种卓绝的精神气质,句句唱词,都浸透着参透世情的血泪。

    京剧的欣赏,更多地在于听唱,少了优美动人的唱腔,再曲折的剧情也不具生命力,此之所以众多新编戏难以持久;但是徒有华丽唱腔,戏情戏理一派无厘头,唱词令人哭笑不得,也不能不说是某些骨子老戏的遗憾。梅兰芳、程砚秋这几位真正的宗师,正是胜在作品兼具内涵外在,既有程式又有情怀,既让人享受,又引人思索,将京剧最精彩的元素发挥到极致,最大程度地展示了东方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

    一个艺术家的成就,与风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位大师的艺术,并不是他们个人造就,而是各自的班底和团队共同努力而成,但是大师本身的艺术造诣、积淀、气质,仍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程先生那严苛的师父荣蝶仙,根据程先生天生显露的端庄气质,要他自花旦改为青衣;他后来所遇的诸多良师诤友:罗瘿公、陈叔通、金仲荪……不约而同地瞩目于他舞台上清冷的身段,哀怨的眉眼,浓郁的书卷气,为他锁定风格深沉的悲剧戏路。如果说梅兰芳是牡丹,程砚秋就是菊;如果梅兰芳是薛宝钗,程砚秋就是林黛玉,前者富丽,典雅,雍容,华贵;后者孤绝,灵秀,清幽,高洁,各有各的、几乎走向两个极端的、却都是极深刻极震撼的美。

    无巧不成书,或者说是灵犀先透,程砚秋最早的艺名,就是和菊有关,叫做“菊侬”。十四岁时改为“艳秋”,取“艳于秋者厥为菊”之意,盛名之后方舍“艳”取“砚”,书卷味道更浓。观其名,如其戏,观其戏,如其人。相隔遥远的时空,如今也仍能在他的戏里感受到菊一般的意韵风骨,正如他为陈叔通先生画菊所题的诗句:

    “淡极方知艳,清疏亦自奇。风霜都历尽,留得后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