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3章 入夏

      入了夏,天就渐渐热了起来。

  金老爷补了份礼,说夏至暑气上来了,送些薄礼。其实也不“薄”,成池得了把孔雀翎扇子,不爱用。

  这么娘的扇子不是拉低我颜值吗?

  转手送给卫娇做利息,欠她的花还没影了。

  高家是把大竹编席子挂水阁上,姑奶奶没给他们用冰盆,怕着凉,就叫人摇着扇子。成池高惠很是喜欢,拉着秦先生把读书的地方就换到了水阁,秦先生称它“凉友”。还做了首小诗:

  凉友自是夏中客,动摇徐徐轻袖摆。

  不见其影心不宁,花香鼓动送风来。

  水阁建在小花园临水的池子上,四面透风,顶上的遮阳檐子很大。秦先生在四周横梁上挂上了古藤做的小篮子,很是结实。里面是陶做的花盆,种上绿色的植物,垂下来能挡住光,外面浇些水,也不会淹了花草,只会时不时从篮子里滴下一滴,砸在水里,听的叮咚一响。

  秦先生也不讲什么古言奥义,出个题,就叫他们两个一组辩论,剩下的再分析前两个的说的好与不好。秦先生在旁边闭着眼听着,看着像是睡着了,颇有些“夏日炎炎正好眠”的悠闲。可成池几个一停下来,先生就会出声“继续。”

  来上个几回就知道先生在听。先生认为,辩驳不出就是词穷,文思浅。

  文思浅是你们几个笨吗?

  不是。是你们没用功。

  闲了,先生带着三个学生往水阁摇椅上一躺,吃着瓜果,用着茶水,很是舒爽。

  成池三个的茶和秦先生不一样,先生喝的是今年新制的清茶,成池三个就放了些薄荷叶子消暑,姑奶奶不叫他们喝多了茶坏脾胃。要不就是多给些甜瓜。

  成池叫厨房里削成块了送来,还制了叉子,不过就两根齿。高惠卫昭觉得不错,也这么用了起来。然后很快传到卫高两府,以致风靡常宁府城。

  秦先生很是喜欢,赞成池奇思妙想。周国叉子是农具,七尺长,大的很,用于晒谷时扒拉稻草用的。这时候,北方外族到用叉子进食,多用于吃烤肉,也没人重视。

  制了叉子,卫大小姐也很高兴,高抬着下巴,允许成池所欠的花草再拖一阵子。

  月初,家里来了信,也讲的很细,说是家里都好,要买牲口,老祖宗叫买了耕马,还有三叔婚事已经到纳征了。还带来了母亲赵氏给做的鞋。

  马到不像成池想的那样是“违禁品”,周国马可以买卖。

  前唐外族入侵,国祚崩,周朝开国时把外族是打疼了,立了声望,才有了现在的周国。外族仿中原建的都城也被打的伶仃凋敝,西迁了。后来乡兵化兵为农,只在边境留了军农结合的驻军和各府城少量府兵。刀兵入库,马就留了良种。

  劣等马做了耕马,力气大,比不上耕牛。但做马车比牛车快,还可以练骑术。

  日常吹老祖宗。

  英明。

  至于三叔婚事,成池不意外。

  纳征是婚事六礼之中的一换。古代婚事讲三书六礼,三书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先头已经合过八字,下了聘,订了孙家姑娘。这纳征就是定下日子了给送新娘家送礼,后头的就剩请期和迎新人。

  请期也是定日子,一般是纳吉时订好的,问吉凶的时候把几日也选出来,在看那个日子方便合心意就勾个圈,双方商定了就行。请期就是走个流程,要不就去女方家催一催,问问日子能不能提前啊,显得女方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