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1章 锦鲤使用手册(二十三)

    女孩的脸色有一瞬间的阴霾,很快就被失落掩盖:“好吧,我再去找其他人。”

    两句话的功夫,明悠然就见到了和打车软件上一致的车牌号,她往车前走的时候,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想问那个女生要不要和她一起坐这辆车。

    可是等她转过头的时候,发现已经看不到女生的身影。

    可能现在去找其他人拼车了吧。她摇了摇头,松了一口气,让她和一个陌生人同乘一辆车,她还是有些不太习惯。

    另一边,池安和孟雨英出了机场后,坐上了早就预约好的车,往温远辉给她们的地址出发。

    泉市的机场修建的离市里比较远,她们要去的地点还在市里的一个小县城里,所以路程有些漫长。

    等到了下午两点左右,她们终于来到了终点,随便在路上吃了点午饭后,就来到了一个钟表修缮行。

    这是一条古色古香的长街,周围多是一些带着古韵的商铺。

    池安看着手机上的地址,又抬起头看了看店面的招牌,眼中闪过一抹沉思:她真的没有找错地方吗?

    还是说,藕丝印泥已经没有办法维持传承者的生计,所以只能以别的手艺为生。

    她深吸了一口气,敲响了店铺的门。

    “进。”里面传来了一个有些苍老但是听起来中气十足的声音。

    池安看了孟雨英一眼,正了正挂在自己胸前的记者证,深吸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这个店铺看起来古色古香,墙上挂着不少有着年代感的钟表,不远处的透明柜子里,放着不少钟表。

    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就是一个有着些许年代感的钟表行。

    “小姑娘,是来修表的吗?”柜台前,响起了一个有些和善的声音。

    池安扭过头,看到了一个头发半白,穿着一身白色T恤,脸上带着笑意的老者。

    “请问您是温远辉先生吗?我是昨天和您联系的记者,池安。”她往前走了两步,把记者证递到了老者面前,笑着开口。

    “好啊,好啊。”老者带上眼睛,看了一眼记者证上的照片和名字,爽朗地笑了两声,“没有想到我也有被记者采访的这一天。”

    温远辉给她们两个倒了两杯水,放在她们面前,然后直接去了一个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木质盒子:

    “这一盒可是我做的最好的一块印泥,你们来瞧瞧。”

    面对对藕丝印泥感兴趣的人,即使这个人不是记者,他也会很开心的和她分享关于印泥的故事。

    能够多一个人知道世上还有这样一种手艺也好。

    池安看到盒子打开后,露出了一块儿鲜红的印泥,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这块印泥,无论是色泽还是气味,都比她买的那块好了不少。

    温远辉看到她眼中赞叹的样子,拿出了一张好纸,用自己的印章,沾了一下印泥,斜侧着印到了纸上。

    他把纸张放到她们面前,眼中是难掩的骄傲:“看,这就是藕丝印泥。”

    “冬不凝固,夏不走油……”

    池安听着他介绍藕丝印泥,眼中的神情真挚,听到一些地方时,还会发出赞叹的惊呼声,这让温远辉讲的愈发开心。

    从印泥的制作过程,讲到了印泥的来历。

    池安听到他口中说出前朝某位皇帝特别喜欢这款印泥,经常在古字画上留下专属印章时,眼皮跳了两下,她还记得自己的书画老师讲起近乎被印章占满空白的某国宝时,眼中的痛心疾首。

    原来那上面印章用的印泥,就是藕丝印泥啊。

    说道最后,温远辉不知想起了什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可惜现在知道藕丝印泥的人,越来越少了。”

    知道的人都那么少,买的人就更少,也就更难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池安刚想说些什么,就见到他在一瞬间就调整好了自己,笑眯眯地对着她开口:“我再给你表演一下印泥的遇水不浸,火过留痕。”

    即使已经见过了一次,可是当再次见到的时候,池安还是觉得非常震撼。

    “这真的是值得蓝国传承下去的瑰宝。”她看着温远辉,脸上没有一点说笑的意思,声音里满是真挚。

    温远辉闻言叹息了一声,哪有这么容易。

    “光说感觉也没有什么意思,池记者要不要一起去我制作印泥的家里看看?”温远辉看了一眼时间,把柜台上的东西收了起来。

    “现在是八月底,正好是采摘藕梗,用藕梗抽丝的时间。”他和气的招呼着她,想通过她,让更多的蓝国人认识到藕丝印泥。

    “好。”池安看了一眼跟在身后,存在感几近于无的孟雨英,笑着点了点头。

    在路上,她和温远辉并肩行走,问出了一些现在比较在意的问题:

    “温先生,我们都知道现在古字画行业对印泥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为什么藕丝印泥现在的知名度依旧和其他印泥有着区别?”

    “这印泥啊,也需要名声,西泠印泥是现在最受文人墨客欢迎的印泥,它制作时间比藕丝印泥短,效果相差无几,也有很多有名气的画家自觉的为它宣传,和它相比,藕丝印泥制作的时间要长上五倍还要多……”

    所以,在历史积淀、文化宣传、制作时间、购买价格上,西泠印泥都很有优势。

    随着时间的发展,藕丝印泥就这样渐渐被人遗忘了。

    两个人交谈着,很快就来到了制作温远辉制作印泥的家里,家里还有他的儿子和妻子。

    或许是因为提前打了招呼,一家人对池安的态度都非常好。

    池安先跟着他来到了一个有些昏暗的屋里里,里面摞着一屋子的藕梗,她有些疑惑地开口:“这么多的藕梗,用得上吗?”

    听到她的话后,温远辉笑着摇了摇头:“这些恐怕还不够呢。”

    “一万藕梗大约只能抽出二两五的藕丝,这些藕丝,也就能做出十盒印泥。”

    池安听着他的回答,睁大了眼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制作藕丝印泥的难度:“那这一万个藕梗,都需要人亲手掰开抽丝吗?”

    “当然,这藕丝抽出来以后还不能接着用,要阴干,第二年才能正式使用。”

    温远辉一边说,一边带着她们来到了自己制作印泥的工作室,里面摆着不少瓶瓶罐罐,池安扫了一眼,发现是一些制作印泥的材料:珍珠粉、朱砂、犀黄等。

    她拿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找好光影,对着屋子里拍了几张照片。

    “您之前说制作一方印泥需要数七年之久,藕丝阴干需要一年,剩下的时间用在了哪里呢?”

    “还有油啊,制作印泥的菜油需要晒,晒得时间越长越好。”温远辉认真地和她讲起了制作印泥的难度。

    池安听到最后快要制成的印泥需要搅拌两个星期,制成后还需要静置半年后,眼中充满了敬意。

    “这样一看,您在某宝上卖给我的,算是亏本甩卖了吧?”她看着专门用来制作印泥的模具,叹息着开口。

    看到了印泥具体的制作过程后,这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超出了她的想象,又怎么是仅仅八百元就足够买到的。

    “一开始标的是原价五千。”温远辉自嘲地笑了笑,眼角的细纹在阳光下格外清晰,“后来看着没有人买,就慢慢的降到了三千、一千,再就是八百。”

    池安看着他眼中难以隐藏的失落,近乎无声地叹息了一声,就连价格降到八百的时候,也只有她一个顾客。

    她抿了抿唇,压下了心中的惋惜,拿出了属于记者的职业素养,认真地开始问起了早就准备好的问题:

    “温先生,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藕丝印泥的制作难度,这样耗费人力和财力的制作过程,您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呢?”

    正在她认真采访的时候,谢清办公室的会客处里,秦秘书看了一眼坐在会客沙发上看起来都表现的云淡风轻的两个人,默默地把茶端了上去,近乎无声地退了出来。

    谢清和顾辰相对而坐,一黑一白,两个人身上的气场完全不同,一个攻击性十足,举手投足间满是凌厉;一个看起来淡然平和,只是抬眸时露出来的眼神,让人不自觉地生出了几分胆战心惊。

    “顾总真是稀客。”谢清慢条斯理地挽起了袖口,动作看起来带着些许漫不经心,“听说经过医院检查,顾总的身体已经大好,真是恭喜。”

    顾辰听到他的话,眉梢微动:“听闻谢总最近公司事事顺利,同喜同喜。”

    “顾总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谢清放下整理袖口的手,抬起头,漆黑幽深的眼神在顾辰身上停留了一瞬,“总不能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合同,就劳烦顾总亲自跑一趟吧?”

    “我只是听闻谢总和安安关系甚好,所以来替安安把把关罢了。”顾辰倚着沙发,轻描淡写地开口,“安安心思单纯,容易被人利用。”

    “看来顾总对自己认识足够深刻。”

    论起利用,顾辰可是从一开始,就存着利用池安能力的心思。

    顾辰听到他的话后,眼皮都没有抬:“现在看来,比不上谢总。”

    他在用池安的能力调养好了身体后,就下意识地和她保持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朋友关系,他怕太多的接近会让他贪心不足,只不过这个贪心,并不是单纯的指气运罢了。

    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他这次来,只是为了帮池安看一眼谢清这个人,看看频繁出现在她身边的他,是不是对她存着利用之心,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上一次他在包厢门口,清晰地看出了谢清眼中透露出的对池安的近乎偏执的眼神,不加掩饰。

    “顾总,安安虽然称呼你一声叔叔,可是这也并不代表你们之间的关系好到可以越过她,直接找我。”谢清挑了挑眉,深邃的眼中满是强势,“你说是吗,顾总?”

    “我只是来谢氏和谢总签一个合同而已,谢总何出此言?”顾辰端起茶杯,即使身体已经好的差不多,但是在阳光下,他看起来还是有着几分虚弱,“至于其他,只不过是随口闲聊而已,谢总不要太过敏感。”

    “谢总和安安在一起这么久,知道她喜欢什么吗?”

    池安喜欢的、在意的,他从很早以前就有所察觉,所以才会想要远离。

    “我当然知道,哪怕对她并没有足够的了解,知道的并不全面,那又怎样?”谢清坐在沙发上,双腿交叠,这明明是一个放松的姿势,却带着满满的攻击性,“我只知道,只要我把能够给她的,都送到她身边就好。”

    “总有一个,是她喜欢的。”

    “就像谢总现在成立的这些公益项目?”顾辰嘲讽地弯起了唇角,眼中也有了一丝锋芒毕露,“谢总不觉得和得到的相比,付出太小了吗?”

    “还是谢总觉得,只是几个公益而已,就足以宽慰自己,让自己接受一些不该接受的馈赠。”

    “顾总喜欢推己及人这个毛病,还是改一改比较好。”谢清神色平静,脸上连一丝多余的表情都没有,他伸手点了一下沙发的扶手,语气从容不迫,“我也没有向顾总解释的必要。”

    “有些事情,顾总做不到,不代表我做不到。”

    “接下来公司还有事情要处理。”他站起身,做出了一个送客的手势,“就不多留顾总了。”

    顾辰闭上眼睛,遮住了眼中的神色,等到再次睁开时,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从容地站起身:“多谢谢总解惑。”

    等到他走到门口时,谢清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不紧不慢地开口:“对了,顾总每周给安安送的零食可以停了。”

    看到顾辰蓦然抬起的双眸,他神色平静:“这是安安的意思,她觉得这样太麻烦顾总了。”

    “那我等着安安亲自告诉我。”顾辰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办公室。

    ……

    明悠然坐着打车软件上打到的车,一路惬意的回到了宿舍。

    因为运气比较好,一路红灯,再加上那张六折的优惠券,她只花了五十块钱,就到达了目的地。

    简单的收拾好行李,把被罩床单放到洗衣机里后,她闲着无事刷起了手机视频。

    就在这个时候,她忽然刷到了一个博主发布的视频。

    看到开头视频中人假兮兮的演技后,她本来想直接划到下一个视频,不知道为什么,手机卡顿了一下。

    视频里也终于进展到了关键点。

    上面有一个女生,看到一个单独的女生站在路边好像在等车后,走到了她的面前问需不需要一起拼车。

    明悠然看到这里,忽然觉得有些熟悉,

    接下来的事情,超乎了她的预料,这个女生上车后,还来不及多说什么,就被人迷晕,带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

    她想着今天在机场里发生的事情,在开着空调的宿舍里,生出了一身的冷汗。

    “应该只是意外吧?”明悠然回忆起了当时那个女生的神情,忽然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她好像特别有目标性,明明周围也有不少要打车的人,可是她偏偏选择了她,明明她说那个车已经快要到了,可是依旧在那里近乎执着的等着她……

    明悠然攥紧了双手,不知道是不是她想多了。

    可是万一那个人真的心怀不轨,那会不会有人被她伤害?

    她纠结了许久,还是按下了报警电话,希望是她想多了。

    今天下午五点,泉市公安局新破获了机场附近的一个新型拐骗案件,同时在官博上发布了这次案件的破获的经过,希望所有市民都能提高警惕,直接拒绝陌生人的拼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