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五章:此儿不痴

    大唐,是一个盛产神童的朝代,李白、韩愈、白居易、王维、王勃、刘宴……

    这个名单,可以拉的很长,很长。不过,在这份长长的神童名单中,一定不会有杨玄感的名字。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杨玄感都不是神童,跟神童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事实上,不仅不是神童,一度,杨玄感还被人当成傻瓜和白痴。人家骆宾王七岁就可以留下千古传诵的《咏鹅》诗,而我们的杨玄感同学却连话还说不利索。你说,是不是白痴?估计,即使不是白痴,也是弱智!几乎所有人都这样认为。

    几乎所有人,意思就是并非所有人。至少,杨玄感的爹地,杨素先生就不这样认为。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作为杨玄感的爹地,杨素很清楚:杨玄感,他的长子,不傻,一点也不傻!

    杨素对自己这个貌似呆萌憨傻的儿子,充满了信心。因此,大庭广众之中,稠人广坐之下,迎着众人或狐疑、或诧异的目光,杨素信誓旦旦的宣布:“此儿不痴”。

    果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杨玄感逐渐显露出其卓越的政治才华。

    身为官二代,又有才华,杨玄感的官职自然是一路飙升,年纪轻轻就成为柱国。柱国是二品官,杨玄感的爹地杨素也是二品官,父子平级。父子平级,麻烦来了,每次上朝,拜见皇帝时,父子同列!

    父子同列,有乖孝道,这,让尊崇孝道的杨坚心里不爽,很不爽。终于,杨广下令,让杨玄感官降一级。结果,杨玄感感激涕零,立刻,痛哭流涕的拜谢,说:“没想到陛下如此宠爱我,让我可以在朝廷上表示对家父的敬重!”

    不久,杨玄感外放为郢州刺史,在那里,他的政治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说起来,所谓政治才华,其实也没什么稀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种句式,如果放在官场,也大体适用:清明的官员是相似的,暴虐的官员各有各的暴虐。

    杨玄感最绝的手段,其实就是把手下的情况摸了个底掉。早在上任之初,杨玄感就派出了大批耳目,分头刺探属下的劣迹,该法办的法办,该警告的警告。总之,但凡作过坏事,都被他一一处置。

    就凭这一手,杨玄感大获成功,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政绩卓越的杨玄感,很快就得到了升迁,上调为宋州刺史。在宋州刺史任上,杨玄感雄心勃勃,准备大展拳脚。可是,一夜之间,他的官职没了,全没了!因为,杨素,他的爹地死了!作为孝子,杨玄感不得不丁忧。

    那么,杨素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答案是,郁闷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