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八章:下下之策

    造反之前,杨玄感作过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杨素,他的爹地,位高权重,门生故吏遍布朝堂。虽然,老头子已经翘了辫子,不过,人脉还在。

    我,杨玄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拥有不错的声誉和人望,群众基础应该不错,相当不错。

    杨广,弑父奸母,人神共愤;穷奢极欲,耗尽天下人力、财力、物力,依然是民怨沸腾。四方豪杰风起云涌,八方流寇此起彼伏,即是明证!如果,我,杨玄感,趁势而起,登高一呼,岂不是响者云集?

    而且,政府军精锐即将远征高句丽,到那时,国内兵力空虚。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如此看来,造反,危险系数应该不会太高。如果运气比较好,说不定,我也能捞个皇帝当当!

    当然,不利因素也不是没有。现在,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没兵!

    为了手握兵权,杨玄感决定,主动请缨,参加战斗,远征高句丽的战斗。

    接到杨玄感毛遂自荐的上书,杨广很高兴。至少,表面上很高兴。不仅高兴,还亲切的拍着他的肩膀说:“虎父无犬子!”

    好话说完了,杨广大笔一挥,给了杨玄感一个差使,一个非常不错的差使:押运粮草。

    督粮官是个不错的差使,非常不错。不过,杨玄感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督粮官最大的特点,就是,手里没兵!

    杨玄感虽然足够聪明,可是,在杨广面前,智商还是差了那么一点。他肚子里的那点小九九,又岂能瞒得过聪明绝顶的皇帝?

    杨广是个聪明人,非常非常聪明。他很清楚,杨玄感要造反。不过,现在,他很忙,忙着远征高句丽,没有时间对付这个蠢蠢欲动的杨玄感。因此,他给了杨玄感一个肥差,却不肯令他带兵。

    杨广以为,杨玄感是个聪明人,只要手里没兵,他就不会造反。这种毫无把握的事情,聪明人是不会干的!至少,杨广就绝不会赶出这样的蠢事。

    可是,杨广过高的估计了杨玄感的智商。缺兵少将的杨玄感最终还是反了,造反的地点是黎阳。

    因为有了李密,杨玄感着实打了几场胜仗,队伍迅速壮大,渐渐形成了气候。

    现在,杨玄感正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还有我手下的五万人马,将去向何方?

    这个问题,杨玄感没有答案。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相信,李密,一定会有答案,一定以及肯定。

    不错,李密有答案,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三个。

    “最佳答案,瓮中捉鳖。只不过,这个瓮有点大!这个鳖其实也不是鳖,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对,就是猪婆龙,也就是杨广。

    不取一城一地,长途奔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涿郡,扼守临榆关,切断远征军的退路。其实,切断的何止是远征军的退路,还包括粮道。

    十万大军,缺衣少食,还被人断了后路,势必军心浮动,士气低落。士气没了,仗,自然就没法打了,杨广就只剩下一个选择,退兵。高句丽被欺负了那么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痛打落水狗是一定的。我们,再来个迎头痛击,十万大军或死或降,或者干脆跑路,作鸟兽散是可以预期的。如此一来,杨广,这条扬子鳄,岂不就成了瓮中捉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