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章客家风味浓厚的好习俗(1)

    第三章客家风味浓厚的好习俗(1)

    每个人,对自己童年的许多往事,都会留下蒙胧且又难忘的记忆。

    有的人,因为生长在充满绚丽多彩的盛世里,他们的童年是金色且绚丽多彩的。

    有的人,却生不逢时,战乱,贫穷,落后,愚昧,使得他们的童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因而是灰蒙蒙的。

    我却在这两者之间,自然会有许多值得回味无穷的儿时趣事。

    比如,许多富于客家人的乡土风味特色,又具浓厚的民间风俗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活动……

    有诗叹曰:

    客家民俗世闻名,文体活动够新鲜;

    美食节日俱特色,乡土风味永不变。

    (8)无忧无虑盼年到【1】

    孩童时代,我曾参加并学会与喜爱上了不少祖先根据不同季节所创造和流传下来,并独具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客家民间娱乐活动与体育项目。其中,很多还带有浓浓的客家特有的乡土民俗风味……

    大年三十即是除夕,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也是当年农村中一年里节日气氛最为浓厚的一天。

    除夕那天,只见到处都见家家户户拜灶头爷,在“厅厦”祭拜祖宗;

    除夕那天,只见在所有大门两旁,贴上新写的春联,两旁门板上,贴上手持大刀和钢鞭的威武门神;

    除夕那天,只见所有房间、谷仓、禽畜猪栏等的门框上都贴上洒满“金星”的红纸条,即所谓的“利市钱”;

    除夕那天,只见家家户户都把屋里屋外所有陈旧的废物都要一扫而光,这便是“除旧”,实际上是大扫除;

    除夕那天,只见不论大人和小孩都要干净提早洗澡、穿上新衣服。此时,整个村子上到处人人脸带笑容,心中充满喜庆和欢乐;

    除夕那天,只见大家吃罢了丰盛的年夜饭,晚上还要守“岁”。在除夕之夜,每个房间都要灯火通明,称叫“点岁火”。

    在每逢过年时,令我最难忘记的事,便是天天都有猪肉饭、年籺(念【at】)吃。但是,必须牢记和遵照大人在年前,就对我们小孩子的忠告:

    “记住,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元宵节这半个月内,谁都不准讲不吉利话,特别不准涉及‘死’字。”

    大年初一早上起床后,马上穿好年前家里人,给我准备好的新衣和新鞋后,就高高兴兴地给父母、亲人等长辈们一一拜年。这算是过年中,一件所有小孩子谁也不会忘记的事儿。

    在给长辈拜年后,当他们把年前早已用红纸包好的一、两千元“压岁钱”塞到我们手中时,内心那种喜悦的心情,真是难于表达。于是,又笑着跳着地从高挂着的竹篮里拿下几只“年籺”(念【at】),便高高兴兴地约好村上其他孩子们一块到别处去玩,这就是在过“新年”时当天的主要活动。

    一直兴高采烈地玩到下午四、五点钟时,才突然想到要跑回来参加拜“亚公”,吃晚饭。

    从年初二起,就喜欢跟大人们一块担“格萝”“去村”(访亲)。因为“去村”除了有鸡腿吃,亲戚还不会忘记打发一个小小的红包。

    在我记忆中,由于到岭岗排九姑家路途近,只要过了前面的三世祖岭岗,就能看见村子上她家中那一排新屋。再需走上半个多时晨就到了。

    白天能与九姑家的表兄妹一块儿玩,觉得特别开心。当吃完了晚饭后,就不再住夜了,大家又高兴地回家来。因此,在小时候每逢过年,我特别喜欢到富新岭岗排九姑家去‘串亲’,并且,每次总是少不了我的份。

    大年初三是农村人常说的“穷鬼日”,不喜欢到别人家。也不欢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这天,家家户户一大早就要开门扫地,打扫卫生,称为“送穷鬼出屋”去。

    大年初四,又是一个拜亲访友的好日子。

    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我有时,还喜欢和村上的大人们一块去富新官村等地,观看“砍大番”这种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和壮观的富于迷信色彩的民间活动。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就有砍牛,砍猪,砍羊,上刀山,过火海等惊险场景……

    我有时,喜欢和村上的“鬼儿戏”迷一起,到文江二圣庙去观看唱“鬼儿戏”;我有时,又喜欢到富新竹根山祠堂【】前,看舞龙舞狮等过年后常有的民间文娱活动;我有时,甚至还走独自一人步行到东平街去凑看热闹哩……

    那时候,我有时总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

    “唉,过年真爽,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正是:

    小小孩童纯真好,无忧无虑盼年到;

    鸡腿红包烧爆竹,新衣新鞋戴新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9)清明时节雨迷迷

    有诗叹曰:

    清明时节雨迷迷,相顾无言泪染衣;

    思念故人情切切,依稀窗外晓莺啼。

    客家习俗兴祭祖

    在春分后至清明前的这段时间里,我常常和五叔他们这些大人们一块,去消“蒸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