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五十五、各方表演

    “二十一条件”交涉的过程,充分暴露了袁世凯为一家一姓和军阀集团的利益而不惜丧权辱国的目的,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虽然袁世凯身背骂名,但他仍一意孤行,坚持将帝制的实行推进到了“劝进”的阶段。

    1915年8月23日,立宪党政客杨度纠合一些政客、叛徒组织的“筹安会”在北京成立。有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成立宣言中公开攻击共和政体,说明共和政体不适用与中国。在成立启事中更标举该会宗旨是“专以理学之是非与事实之厉害”来研究君主和民主“二者以何适于中国”。筹安会成立不久,杨度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题为《君宪救国论》的大文,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了两大论点:其一是反对共和立宪,其二是主张君主立宪,而归结在袁世凯称帝这一点上。筹安会的成立标志着袁世凯的帝制已经进入到一个公开推行的时期。

    筹安会的一系列行动,使人们的目光纷纷转向袁世凯的帝制活动,国内反对《二十一条件》的浪潮逐渐缓了下来。为了应对目前的局势和准备讨伐袁世凯的斗争,孙中山也在积极的拜访日本军、政、商等界有影响的人物,希望得到日本政府的有力支持,而这也恰恰符合目前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符合日本利益,因此对孙中山的主动投怀送抱日本政府也当然乐意接受。

    1915年8月25日,《民族评论》杂志中突然刊登了一份孙中山与陈琪美作为中方代表与日方代表日本前满铁株式会社理事犬冢信太郎和满铁社员山田纯三郎,签订的《中日盟约》中、日文一式两份。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曾被称为"日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即以公司的名义实行殖民侵略。因此满铁也被称为"殖民会社",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侵略活动的指挥中心。由此可以看出这份《中日盟约》犬冢信太郎是代表日本政府同孙中山签订的。条约中文原文如下:

    中华及日本因为维持东亚永远之福利两国宜相提携而定左之盟约。

    第一条 中日两国既相提携而他外国之对于东亚重要外交事件则两国宜互先通知协定。

    第二条 为便于中日协同作战中华所用之海陆军兵器弹药兵具等宜采用与日本同式。

    第三条 与前项同一之目的若中华海军聘用外国军人时宜主用日本军人。

    第四条 使中日政治上提携之确实中华政府及地方公署若聘用外国人时宜主用日本人。

    第五条 相期中日经济上之协同发达宜设中日银行及其支部于中日之重要都市。

    第六条 与前项同一之日[目]的中华经营矿山铁路及沿岸航路若要外国资本或合办之必要时可先商日本若日本不能应办可商他外国。

    第七条 日本须与中华改良弊正[政]上之必要援助且速使之成功。

    第八条 日本须助中华之改良内政整顿军备建设健全之国家。

    第九条 日本须赞助中华之改正条约关税独立及撤废领事裁判权等事业。

    第十条 属于前各项范围内之约定而未经两国外交当局者或本盟约记名两国人者之认诺不得与他者缔结。

    第十一条 本盟约自签订之日起拾年间为有效依两国之希望更得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