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四章 望春宫会

    隔日,玄宗将登上望春楼举行祭春仪式,特命人从梨园内折取一枝开得正旺的梨花放于楼上,听说那如雪般洁白随着风轻轻摇动的梨花象征着一个人——一个在玄宗的生命里留下深深烙印,并多次为他抵挡过深宫权力斗争的暗箭,最后用生命成全了他的女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玄宗让文武百官和贴身侍从都待在望春楼下,杜昭仪搀着他步上高楼,那枝被宫人们插在楼上的梨花散出的淡雅清香扑来时,玄宗嘴里不由自主地念起了一句诗。

    此刻,在广运潭沿江两岸围观的诸多百姓和楼下的文武百官们,都不会知道玄宗所为何事而感慨忧伤——只有杜昭仪,这个多年前曾经亲眼目睹过改变玄宗命运的那一幕的宫伶,杜昭义望着玄宗的眼,接道:“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玄宗所念之人杜昭义非常清楚,但杜昭仪悲思之人玄宗却从未知晓——应该说不值一提。杜昭仪假作关怀地:

    “陛下将大唐治理得如此繁荣,如今国家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如果太平公主在天有灵,一定很是欣慰!”

    玄宗将手叠放在杜昭仪手上——当年那个为了掌握最高权力如猛虎搬在大明宫中所向披靡的少年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身体还算健朗但日渐臃肿,将那件宽大的龙套撑出一种皇族特有的富态,只有布满皱纹的脸上那双当年凌厉的双眼,如今因为年岁渐长了而变得和善了一些,说话也温和了不少——轻轻拍了几下:“但愿如爱妃所言,姑母泉下有知佑我大唐!”

    说罢杜昭仪停下站在楼内,玄宗跨出楼外靠在楼檐上,用手掌轻搓边上那枝梨花的枝头,摘下来一把花朵握在手心,玄宗将那些梨花瓣放在眼前看了一会儿,随后便用力向上一抛,手中的梨花抛上半空后四散,随风轻盈飘去……

    楼上玄宗洒下梨花,楼下礼炮烟花随即响起,梨园的乐师们奏响燕乐、舞女扬起舞袖、嫔妃和臣子们随之跪拜、沿江两岸百姓高呼“万岁”!望春楼内外再次陷入欢腾,炮声乐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响彻禁苑几里之外......

    但,如此热闹非凡的场面有两个人没有无法融入其中:一位是在众嫔妃队伍里若有所思的梅妃,早已没了恩宠的她难得再次与玄宗一起出游,既是难得,便愈发珍贵,即是珍贵,就知道很快又再失去。自从杨玉环进入后宫后,她见到皇上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今日如此热闹的场面让她想起往日深得皇上宠爱时,皇上为她举办生辰晚宴的时光,她牵强地与众嫔妃说笑,但内心的万般愁苦却无处言说。

    一个人站在玄宗身后的都昭仪,表情突然变得阴冷,乜斜着眼盯着玄宗的后背,每次,只有这样躲在皇帝的背后时,她才感觉到彻彻底底的放松和自在,这种放松也使她心里那掩藏得很好的困兽挣扎着试图挣脱出笼,吞掉那个她无比憎恨的人。在这仇恨与现实、冲动与理智的激烈争斗中她总能做到平衡,这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本领,是她从一个失去真爱的宫伶一步步升为昭仪的武器;她恨眼前这个自私无情,日渐衰老的老男人,当人们都沉醉于声乐中时,她最想做的,就是冲上前一把将这个老男人推下楼摔死。

    杜昭仪再次用理智停止意念的乱想,稍作调整,过一会儿皇帝回头时,她又会恢复那张经常让她制胜的美好笑容。

    宴会持续到晚上,多数百姓已回长安城,皇亲国戚们留在望春宫与玄宗一起欣赏歌舞,今夜,何满子和许和子将分别献艺,正殿外是歌舞升平,而和梅妃、刘婕妤、曹燕娜姬等众嫔妃陪玄宗在寝殿内饮酒玩乐的何满子却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地附和大家说笑。

    玄宗察觉便问:“内人有何心事?似乎有些不高兴?”

    正陪皇上饮酒的众嫔妃听皇上这么一问随即安静下来,你看我我看你担心自己会再引起皇上的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