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11第一百一十章

    山风渐寂,塔铃声缓。不知何时起,月光从狭仄的塔楼孔窗中映入,悄悄照白了楼中的一处梯角。那里,初念还枕靠在徐若麟的身畔,听他讲述他失踪那段日子里的过往。

    素有狼王之称的北宂皇子尤烈王,是徐若麟这十几年来遇到过的真正敌手。其狡狠,其手段,与他可谓旗鼓相当,多次交手之后,宿怨之深,早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此次再次交手,相互试探了数月,在五月里爆发了那场大战。战事临近尾声,尤烈王心知大势已去,却不甘就此败走,借了地形之利负隅顽抗,令大楚士兵损伤不轻。徐若麟不欲士兵作无谓牺牲,最后一场血战中,亲自与尤烈王对决,决意铲除这个堪称大楚之患的敌手。马上交锋之时,双双落单,最后从两军主帅的交锋变成了宿敌之间的生死决斗。

    “娇娇,前世我与狼王也曾有过这么一场对决。那时我已经得知了你故去的消息,心如死灰,恨不得追了你去,好叫你知道我的悔意。但是那时我还在打仗,十数万大楚将士的性命寄乎我身,没有取胜,我连自裁以谢你罪的资格都没有。那时是冬天。最后时刻,我也这样与狼王落单对决。那一次,是我在不要命地追杀他,唯一的念头就是不惜一切杀了他。与他在燕然山下的冰天雪地里追斗多日之后,我终于将他驱入一处深谷。眼见他又要逃脱,我便呼啸发声,引头顶雪崩,最后与他一道被葬在了雪渊之下”

    这是第一次,初念听他这么详细地跟自己讲述前世里他的最后一刻。她没有亲历当时,却也能想象他的长啸引发雪怒,挟裹雷霆之势下崩,将底下的他彻底埋葬的惨烈情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徐若麟安慰般地将她搂得更紧些,低声道:“那是我当受的。我一直都很混。比起你因了我所受的痛,我最后能用这样的方式谢罪,已是大幸了”

    初念悄悄伸手抱住了他腰身,以此作为回应。然后仰脸看着他,问道:“那这一回呢?你是如何追到了他的?”

    徐若麟自嘲般地摇摇头,苦笑道:“你想错了不是我追杀他。一开始,一直是他在追杀我”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徐若麟和尤烈王这对宿敌这两世最后两次对决的诠释。如同势均力敌的两位武林高手之间的对决,到了这种时候,功力并非决定胜败的关键,内心的起伏才是命门。前一世里,徐若麟得知初念的死讯,万念俱灰无所牵挂,用豁命的方式与对手逐杀,自然占了上风。但是这一次,情况恰恰相反。他心中有所牵挂,自然少了那种搏命的狠戾,而对方却因了大势已去,反倒红了眼无所顾忌,只想提他项上人头回去,好在皇帝面前为战败减责。所以高下立判。

    “他的心计与功夫不在我之下,遭遇他这般不要命的搏杀,我不但一时难以占上风,几次交锋过后,因了不慎反而受了伤。他熟悉燕然山一带的地势,又擅长追踪之术,必与置我于死地,自然紧咬不舍。我且战且退,他一路追来,就这样,离战地越来越远,最后退到了数百里外的燕然山脉腹地”

    燕然山顶终年积雪覆盖,腰线之下的这时节,是荒原与野林交错的无人地带。徐若麟一边借了地势躲避尤烈王的追踪,一边养伤,过了段茹毛饮血的日子。等伤势有所恢复后,再次与尤烈王遭遇。此时两人早都形同鬼魅。这一对宿敌终于进行最后一场殊死搏斗。最后关头,徐若麟终于力挽狂澜,杀死了对方,割下头颅以为战利纪念。

    初念紧张不已,屏住呼吸。一直听到这里,这才终于长长松了口气,心疼地道:“你伤在哪里了?真的好了吗,让我瞧瞧!”

    徐若麟拗不过她,只好解衣让她看。借了月光,初念这才注意到,他身上旧疤未愈,新伤又添。一道瞧着还没好全的暗红疤痕从腹部直延到胯,触目惊心。

    “徐若麟”她轻抚他身上的伤痕,叫了声他的名,话便说不出来了。心里阵阵难过,宛如这伤痛就在自己身上。

    徐若麟整好衣衫,低声呵呵一笑,笑道:“尤烈王很是难缠。可是最后,终究还是我赢了。因我心中一直想着你和孩子们。一开始的时候,这或许成了束缚我手脚的羁绊。但是到了最后,当我知道没有退路之时,你们便成了助我遇强更强的力量。娇娇,我还要谢谢你”

    他再次搂住她,狠狠地亲了一下她。

    初念叹息了一声。

    “你回来了就好”她软软地道,“果儿想你,我也想你,还有咱们的儿子,你到现在还没见过他”她忽然像是想了起来,一下从他怀里坐了起来,“咱们快点回家吧!你一定很想见他!”

    徐若麟握住她肩,目光闪闪,神情里满是期待,但是很快,他叹了口气,然后摇了摇头。

    “娇娇,我做梦都想快点亲眼看看咱们的孩子,然后抱抱他。只是我此刻还不能回去。”

    “怎么了?”她不解地看着他。

    “其实,倘若只有狼王之事,我也不至于拖延这么久才回。另还有件事。”

    “我出了燕然山山腹,赶往大军营地会合时,再度遭遇一群人的疯狂追杀。两天之内,数度遭遇。很明显,他们的目的就是阻拦我回归大营,将我杀死在路上。倘若我继续往大营方向去,前路凶险更多,一波接一波的杀手会朝我接踵而来。我考虑了下,决定趁势改道,费了不少心机,这才终于彻底甩脱了这帮人,悄悄赶回了金陵。”

    他的口气挺平静的,初念却又惊又惧,“谁?谁竟这样大胆?”

    从前,在徐若麟看来,他的初念应当是朵被呵护的暖室小花,不愿让她面对过多勾心斗角的丑恶。所以外头发生的那些云谲波诡,他极少对她提及。但是现在,他觉得应该让她知道了。

    他凑到了她耳边,低声说了一番话。

    初念听完,愣住了,怔怔地望着他。

    他朝她微微一笑,道:“这就是我瞒着人悄悄返回的目的。等了这么久,时机也到了,该是引蛇出洞的时候了。”

    初念终于回过了神。她看起来微微有些不安,下意识地紧紧抓住他的胳膊不放。但是很快,她吁了口气,抬头望着他道:“我知道了,我相信你。你说行,就一定能行!皇后娘娘那里,倘若你不方便,我可以代你入宫传信给她。”

    徐若麟轻轻拍了下她的手,道:“皇后那里,我有通信渠道。这时候你入宫反而引人注目。你什么都不用做,回家安心等着消息便是。我保证,很快就会回家。”

    ~~

    黑夜过去了,第一道曙光从塔楼的孔窗中射入,唤醒了相拥而眠的一双人。

    昨夜因为晚了,这里到城中的路有些远,且城门也早已关闭,所以初念并未回。徐若麟后来让周志自行到寺中借宿后,便与她一道回到了顶层的塔室。他们靠坐依偎在一起,低声说着仿佛永远也不会厌的私语,直到困极了,这才并头睡去。

    这里荒草丛生,狐走獾没,伴着他们的只有山风和声声的塔铃。身下甚至没有一张可供躺卧的席枕。他只能让她卧在自己铺于地上的外衣上,枕着他的臂膀而眠。但这里却又胜似锦绣花园他们第一次在这里许下心愿的时候,彼此的心还隔着一层烟纱,看不清,也揭不掉;而今却心有灵犀,胜却了人间无数。这山风、这塔铃、这怀了慈悲笑的神像,无一不是见证。

    晨曦之中,初念回头,再次望着古塔,看到初升的朝阳光芒正从塔顶残瓦的翘角间折射而过,幻化出一道瑰丽的光虹。

    ~~

    初念回到国公府的时候,已经将近中午。喵儿被宋氏几个人带得很好,看到母亲回来,高兴得咯咯笑个不停,张手要她抱。初念洗手换了衣衫,接过儿子后,被问起昨夜未回的事,便说天晚错过时辰,所以留宿在寺中。众人猜想也是如此,知道她最近为了大爷和老太太的事心力交瘁,并未多话,更不敢叫她知晓三奶奶那边传来的闲话,唯恐让她愈发糟心。

    初念和果儿一道陪喵儿玩耍了片刻,哄他睡了,便去慎德院探望司国太,到了时,正遇到廖氏和初音也在。

    自前次出了掌掴小叔的事后,初音每每看见初念便没好脸色。等到了现在,徐若麟仍是杳杳没有消息,连原本一直往嘉木院跑得颇勤的二房董氏,最近渐渐也少露面了,更何况是她?两人打了照面,初音便哼了声,斜眼望着初念。

    初念没有理会,只朝冷着脸的廖氏叫了声太太,便到了司国太床边。见她躺那里,不过略睁了下眼便又阖上,精神看着很差,心情一下又沉重了。

    初音盯着初念的背影,实在难以压下心中的那种妒意,忍不住对着沈婆子道:“沈妈妈,你听说了没,前几天万岁好像下令撤回搜寻的人了唉,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也晓得大哥好好的只是这么久过去了,始终没半点消息难免叫人担心呢。万岁怎么就不多找些时候呢?再找找,说不定就找着了。”

    沈婆子掀了下嘴皮子,皮笑肉不笑,“我人微言轻,也不敢说什么话,怕万一让人听了多心生气。只是三奶奶您放心,大爷是万岁跟前的红人,万岁虽下令叫人停了,只是老话说得好,吉人自有天相,迟早有一天,大爷总会平安回来的”

    初念刚与自己男人分开,心中大定,哪里还会将这些放在心上?瞥了一眼,淡淡一笑,道:“借您吉言,我家大爷确实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那俩人一唱一和,原本是想刺激初念,没想到她却这般姿态,心里愈发憋闷,沈婆子毕竟碍于身份,不敢再说什么,初音却是仗着有婆婆撑腰,扶着自己的肚子,低声咕哝道:“装蒜的本事真不小过去干过什么,别以为旁人都不知道”

    “当我已经死了吗?”躺在床上的司国太忽然睁开了眼,厉声喝道,“我老婆子还好好活着呢”

    这一声发得突然,把屋里的人都吓了一跳。看了过去,见司国太挣扎着要起来。初念站得近,急忙上前,与金针一道将她扶了起来,让她靠坐在枕垫上。

    老太太坐定,面色仍是泛白,目光却凌厉无比,从初音身上掠过,最后定在廖氏身上。

    廖氏没想到原本看起来就像要死的老太太现在会有这样如刀的目光。心中有些不安。被她盯了片刻后,勉强着略微笑道:“老太太你精神瞧着好,真是好事”

    司国太道:“我不敢不好!我还没死呢,你们一个个就敢这样当着我的面搭台唱戏,是嫌我这太冷清,想热闹是吧?”

    廖氏脸色微红,说不出话了。

    司国太转而看向初音,冷冷道:“这立我跟前的人,都是府里有头有脸的。旁人我不敢教训,你是我孙媳妇,又是我娘家后辈,我便教训你几句。从前见你也是个聪明伶俐孩子,嫁了过来才多久,到底是被哪个教唆的,竟会糊涂无知到了这样的地步?都是一家人,别事儿还没出,先就恨不得拆了别墙补自己的房。初音我告诉你,补不起来的!这个家如今还有这样的门面,你出去了,别家的太太奶奶们还肯赔着笑和你说话,你以为冲的是你自家男人的那张脸?趁早醒醒吧!倘若果儿她爹真的回不来了,你出去再看看,到时哪个肯费劲理会你半分。”

    初音没想到会当众这样被老祖母削个了没脸,脸涨得通红,垂下了头。

    一阵沉默,边上丫头婆子连气都不敢大声出。屋子里只有司国太因了说话气短发出的呼哧声。

    廖氏脸一阵红,一阵白,终于勉强道:“老太太教训的是。是我没教好媳妇,回去了好生教导”

    司国太嗯了一声,挥了挥手。廖氏转身默默出去,沈婆子和初音也急忙跟了去。等那一行人都走了,老太太像是被抽了骨,一下便软了下去。初念忙一把扶住,让她躺下去。

    “若麟现在还没消息苦了你了”

    初念的手被司国太枯瘦的手握住,见她无力地阖上眼,低声这样喃喃道,心中一阵难过,又一阵感动,忍不住反握住她的手,俯身到她耳畔低声道:“祖母,果儿她爹没事很快就能回来了。他知道了您身子不好的事,叫我传话给您,让您一定要宽心养病。”

    老太太猛地睁开眼,定定地望着初念。初念用力握住她的手,朝她笑着点了点头。

    ~~

    初念从慎德院回来,想起方才老太太得知好消息后,精神一下见好的情景,心情不自觉地便松快了许多。如常那样照看儿子,一天很快便过去。到了傍晚掌灯时,宋氏忽然急匆匆地进来,脸色十分难看,拉了初念到一边,便压低声道:“大奶奶,不好了。前院男人都在传,说今天宫中的柔妃娘娘请了圣命领安乐王去护国寺祈福时,路上遇刺,刺客当场被抓,当时好多人都亲眼看到了,满城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据说和太子有关”

    初念一把抓住宋氏的胳膊,“胡说!太子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

    宋氏摇头,神色惊惶地道:“我也不知道。只是听人这么说”

    初念慢慢放开宋氏,心乱如麻。万万也没想到,她今早还与徐若麟喜相见,到了晚上,情势却突然急转而下,出了这样的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徐若麟,他现在应该也知道这消息了吧?

    ~~

    春和殿里,已是深夜时分,明烛却仍高照,皇帝赵琚也未离去。他刚探视过受惊的儿子赵衡,此刻在安慰柔妃。

    柔妃早已经哭得双眼红肿,连发髻也散了下来,她跪在坐着的赵琚脚下,紧紧抓住他的腿,呜咽道:“万岁,今天是衡儿十岁生辰,臣妾早些天便从皇后娘娘那里求了恩准,今天带了他出宫去往护国寺烧香,一是替他积福,二来,臣妾见万岁这小半年来被头疾烦扰,心中忧怖,想着趁此一并替万岁在佛前祈福。不想路上竟遇到这样的事。那刺客也不知道哪里钻出来的,手上利剑直直便往衡儿刺去。倘若不是护卫得力,舍他的命挡在了衡儿身前,此刻臣妾真不敢想象会发出何事万岁衡儿年纪还这么小,连您也称赞他自小乖巧,到底是碍了谁的眼,竟然这么狠心想要置他于死地?万岁,您一定要替衡儿做主”

    赵琚最近虽不大留宿在此,但也时常有过来检视赵衡的功课。见柔妃向来爱惜容颜,此刻却哭成了这样的憔悴模样,心里略微有些恻隐,将她扶了起来,皱眉道:“爱妃放心。刺客已经抓到了。一旦审出主使,朕必定不会轻饶!”

    柔妃擦拭了下眼,再次谢恩,太监这时过来传话,说方中极与刑部顾大人求见。

    赵琚知道大约是有结果了,再安抚了柔妃几句,便匆忙往御书房去。

    ~~

    刑部尚书顾重行完礼后,递上了口供,道:“刺客后畏罪自尽,阻拦不及,已经死了。”

    赵琚低头看完口供,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案,“竟然是他!其心可诛!”

    赵琚口中的他,便是文渊阁大学士萧正通,顺宗朝德和十一年的状元,在朝中士大夫中素有名望。当初赵琚初登基时,与王默凤父亲御史王鄂一道素服要去太庙哭祭的大臣里,他也在其中。后赵琚请他为太子授经史课,以太傅称之。

    “其心可诛”,这句话的分量委实不轻。顾重心微微一跳。看了眼身侧的方熙载。见他神色肃然,一语不发。

    刺客当场被抓后,照了皇命,是由自己与方熙载一道审问的。现在得了这样的口供,老实说,他心中还有存疑。想了下,便谨慎地道:“万岁,萧大人在朝中素有名望,怎会做出这样的事?刺客口供,未必作准。”

    方熙载这时咳嗽一声,不以为然道:“顾大人何出此言?刺客是你我二人亲审的,口供也翔实记录,画押历历。顾大人何以有不作准之说?”

    顾重道:“萧大人为何要刺杀安乐王殿下?他岂不知这是何等罪状?万岁,”他看向赵琚,“臣以为,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方熙载道:“萧大人为何要对安乐王不利,外人自然不好胡乱揣测。但刺客既供出了他,则必定脱不了干系。至于缘由,请他到刑部大堂问问,不就清楚了?”

    徐若麟与太子赵无恙有师生之谊,关系一向匪浅,这自然满朝皆知。但除了他,朝中也有一群对太子很是爱护的文臣,其中便以萧正通为首。以顾重自己的看法,年近六十的萧正通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现在萧正通却忽然被牵扯到这桩针对另位皇子的刺杀案中,暗中矛头所指,不言而明。顾重明白这一点,他知道皇帝也一定明白。

    朝中之人,但凡有点眼色的,都早看出来了。这位皇帝原本就与太子一向不大亲近,反倒更怜惜安乐王。自太仓归来后,可能出于对未来健康的忧虑,皇帝对太子的态度更是冷淡,甚至猜忌。据说还秘密派人暗中监察太子的举动。如今徐若麟生死未卜,忽然闹出这样一桩事,很明显,萧正通罪名一旦坐实,打击到的不仅是拥戴太子的一群大臣,矛头更是直指太子。这其中的厉害

    顾重暗暗心惊。知道此事要黑要白,其实全在皇帝一念之间。如何处置,就看他自己的心意了。

    赵琚阴沉着脸,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半晌,终于缓缓道:“立刻去捉拿萧正通!务必要查个水落石出。倘有牵涉,不管是谁,一并归案!”顿了下,他咬牙切齿地道,“刺杀事件愈演愈烈,委实可恨!朕再不能姑息!方爱卿,此事便交给你了!”

    顾重手脚微微发凉。皇帝这话一出口,他便明白皇帝的心思了。原本有心想再为萧正通辩解几句的,此时张了下嘴巴,终于还是没有勇气开口。方熙载却是面上露出微微喜色,立刻应了下来,急匆匆正要转身出去着手抓人,忽然听见身后有女子声音传来,那声音冷冷道:“不必去抓萧大人了!那个幕后指使,就是我!”骇然回头,看见皇后萧荣肃然而来。

    赵琚见萧荣突然现身,一怔,随即眉头微皱,忍耐地道:“梓童,这时候了,你怎的还不休息,反到这里胡言乱语?有什么事明日再说也不迟。朕正与两位爱卿议事。”

    萧荣脸色冰冷,在顾重和方熙载的注视之下,到了赵琚座前,朝他见礼,然后转头,对着方熙载一字一字道:“我方才说了,今日派刺客刺杀安乐王殿下的幕后主使,不是别人,正是我!方大人要抓,只需抓我便是,与萧大人又有何干?”

    顾重没料到情势忽然急转,皇后居然这样出现。急忙悄悄往后退了几步,低眉敛目不语。方熙载飞快看了眼皇帝,见他沉着脸一语不发,只好勉强笑道:“娘娘这玩笑开得刺客只说是受萧大人指使,与娘娘有什么干系?娘娘千万莫要误会!”

    萧荣上下打量他几眼,点头冷笑道:“我听说过方大人之名,知道你有赛诸葛之称。今日之事,果然一出手便见高明。从前太子数次遇刺,险些丧命,刺客每每身手过人,别说当场被抓,便是连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也没留下,至今还成悬案。今日安乐王遇刺,那刺客竟是只软脚虾,当场被捉,被方大人一审,便顺顺当当供出了萧大人,录完口供,又顺顺当当畏罪自尽。真是可喜!方大人,你还审什么呢?以你赛诸葛之名,想想便也知道了。萧大人这样一个快要致仕的老文臣,好端端怎会想不开自寻死路?自然是有幕后指使。他是太子的授业老师,十有八-九是因了太子之故。太子与他兄弟素来睦笃,好端端如何会下这种狠手?自然是我这个太子的母亲所为。如此顺理成章,你还审什么?拿我去抵罪便是!”

    方熙载脸色微变,慌忙下跪,连连磕头道:“娘娘折煞臣了。臣万万不敢有此念头!”

    萧荣哼了声,这才又转向赵琚,与他对视。

    赵琚的脸色比方熙载更加难看。怒气、尴尬、心虚、惭愧,各种情绪瞬间在他眼神里交织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