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八十八章 削减宗禄

      朱由检从来没有怪罪过周婉言不懂事,添乱。

  这才是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的反应,倘若朱由检不是大明的皇帝,不需要顾忌那么多,他和周婉言在信王府的日子,就算清贫些,大约也算是普通人家的生活。

  吵吵闹闹才是一个像样的家。

  当初选信王妃的时候,也没人想到信王会登基为帝,对信王妃的要求,和对母仪天下的皇后的要求,自然不同。

  应聘的是全职夫人,结果现在拿母仪天下的要求,去评判周婉言的功过,那才是是非不分。

  而且周婉言已经在很尽力的想要跟上大明皇帝的步伐了。

  这次出了这么档子事,张嫣一反常态的不肯让出这首词,但是周婉言却没闹到慈宁宫刘太妃那里,也没闹到乾清宫来,更没有闹得宫里沸沸汤汤,就是耍了点小性子,不到乾清宫吃饭,已经进步很大了。

  朱由检叹了口气,最终还是没说话。

  周婉言其实要的就是一句话,让皇帝请她来吃饭。

  要求高吗?

  不高。

  皇帝能做吗?

  不能。

  因为皇帝不能认错,这种鬼逻辑,朱由检只能叹气,明明可以很简单的解决,但是就是因为是皇帝,就得解决的异常麻烦。

  “陕西欠饷到底该怎么解决,年底前出来这笔钱,孙帝师找了好几次了。”张嫣叹气的将手中的奏疏放下。

  一整天的好心情,都被这奏疏给打扰了。

  陕西欠饷,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欠饷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

  朝廷为了拆东墙补西墙,为了辽东战局的顺利,不断向辽东加注,关宁军可以为了几钱袄银子,就闹到皇帝面前撕扯,欠饷区区四个月就哗变,但是延绥地区欠饷已经长达九年之久,却依旧等着朝廷的怜悯,看他们一眼。

  宁夏镇、固原镇等军所的欠饷,就是魏珰干的好事,为了修三大殿,停了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等几个军镇的军饷,欠饷至今。

  甚至闹到现在,连蓟门,大明京师的门户,都欠了饷。

  巡抚、都督、指挥同知、所千户层层剥盘也是一方面,本来就不多的银子,连大户都满足不了,更遑论普通军卒?

  粮价飞涨,当地缙绅、地方官同流合污哄抬粮价,发到手中的饷银还没动,就已经被惦记上了。

  但是绕来绕去,还是粮食的问题,只要有粮食,那就不会有哗变。

  一方面百姓们对朝廷的期许还是很高的,尤其是换了个皇帝,他们也寻思着,万一要是个英明神武的君王,能够看到民间的疾苦。

  而另一方面大明的制度,军户世袭制度,很多军队的爵位都是世袭制的,他们也是受益者。

  饷,通饟,解决饷银问题,发钱就完事了,崇祯把皇宫卖了,也能撑一段时间了。但是不是个简单发钱的事。

  “户部尚书毕自严到了。”王祖寿小心的说道,万岁爷最近火气比较大,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他还是小心点好。

  “宣。”朱由检点头。

  毕自严恭恭敬敬的拿了本奏疏出来,静待皇帝的垂询。

  《题报元年发过京边月饷疏》,朱由检将奏疏打开看了看,又递给了张嫣,看了两眼。

  【九边军饷银3278373两,内供官俸、京支、京管、米折布花、并各镇抚赏共该银1235850两,又新增四镇盐菜银226254两。通共该银4740478两零。内除四镇盐菜近俱汰去,并减两月米,折银24万两,该银4274223两。以所入较所出,实欠银1274220余两。】

  “也就是说,到明年元月份,朕欠了九镇一百二十七万二百二十余两的银子吗?”朱由检疑惑的问道。

  毕自严这账算得很明白,欠饷已经具体到了十位数。

  “是,魏珰欠下的,但是这债,得皇叔来还。”张嫣放下了手中的奏疏。

  大明的皇宫一年的度支哪里有一百万二十三万两?

  一个月有五六万银子已经是很高的消费了,这还是有皇帝结亲、选秀的情况下。

  张嫣控制内监司,账上有七万两银子,就敢给王承恩二十万两银子去皮岛,给蓟门火药局五十万两银子填补,给耿如杞十万两银子去大同。

  因为七万两银子,足以支撑庞大的皇宫,近两万余人三个月的开支。

  这笔钱去哪里了?

  魏珰为了维持他庞大的阉党,全都散了出去。

  “毕尚书有何主意?”朱由检合上了账本忧心忡忡,其实这一百万两银子,朱由检狠狠心,把抄家拿来的钱,填进去就好了,可是这不是长久之计。

  “清汰。”毕自严俯首说道:“臣请清汰蓟密永三镇新兵,苟如督臣所议岁省当不止十万,可省银二十余万。”

  张嫣看皇帝有答应的想法,赶忙说道:“你的前辈,户部尚书李起元,在天启三年的时候,就已经上书这么建议过了。被辽东经略王之臣否了。”

  “哦?王之臣怎么说?”朱由检疑惑的问道。

  清汰和朱由检之前让张维贤办得去冗,完全不是一会儿事。

  之前的去冗是去的冒饷,是已故、失踪、逃所、离所,但是继续领取饷银的冒饷,锦衣卫先把那些从未操练也未露面的给清理干净了,现在张维贤清理的也是京营,会逐步扩大到九边。

  清汰,是清理淘汰裁撤,是将本来有的职位,取消掉。

  去冗是腾出职位给真正的军卒,而清汰,是将职位撤销掉。

  “王经略说……皇叔还是自己看吧。”张嫣欲言又止,实在是王之臣的话,太难听。

  她站起身来,去西暖阁的书房,把现在的辽东经略王之臣,在天启三年上的奏疏,拿到了正殿,放在了朱由检的面前。

  “即不议增岂得议减?”朱由检点头,随即面色变得奇怪起来。因为最后一句,着实是有趣。

  【此议恶臭,臣言之毕,矣章付户部。】

  就是说户部尚书天启三年说的清汰是在放屁,恶臭无比,若是实施下来,他就带着人把户部给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