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73水镇

    办完正事儿,当然就是要去玩儿啦~

    世界那么大,怎么能只躲在宾馆的小房间那么没有出息呢!

    于是,当天下午,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前往水镇。︾樂︾文︾小︾说|

    李子木问朋友借了一辆商务车,这些人坐着绰绰有余。

    两个小时后,到达水镇,下午四点。一行人在定好的酒店内办好入住手续。在附近的民家菜馆用了当地的农家菜。

    虽说张璟是g市本地人,水镇却也是头一回来。

    华灯初上,水镇的夜景当真不负江南小镇之称,整个景象就是是从画中描摹出来一般,弦月垂挂枝头,红烛迎迎微光,小船悠悠飘荡在河面,行人悠然漫步在两侧的复古小店。

    似水年华,不过如此。

    第二日,众人吃过早饭,便开始了在水镇里的旅程。

    水镇内,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这是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格局,它的最小宽度仅供农民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宽度。由于临街房屋二楼以上常常还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的

    楼屋近在咫尺,搁起竹竿就可以晾衣晒被,打开窗户就可以倚窗谈心,构成一道别致的小镇风景。

    真当是古朴而淡雅,宁静而温婉,朦脓而闲适,不经意间便让人心醉。

    赶过热闹非凡的“水市口”。熙熙攘攘的热闹,八方来船已挤满了河道,两边的水阁里,茶馆、肉铺、小吃店、豆腐摊卸下了门板开张了,水乡的一天拉开了序幕。

    来过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式的修真观古戏台,似乎能够看到台上的小生唱尽风流,台后雕花矮窗的化妆室内,青衣描摹着眉眼,静等出场。

    看过江南百床馆,入眼富商大贾到极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的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江南古床的博物馆,感受贵胄们的奢华,普通百姓的俭朴。

    进过蓝印花布的草本染色作坊,似乎见证了始创于宋元年间系蓝印花布制作基地,也是蓝印花布制品集散中心的辉煌。青砖铺就的地面,竖立的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

    走过四门八坊数十巷的老街长弄,似是置身于古时坊间,各式小花样精致简单,缭乱了眼睛,却是爱不释手。

    晒布场地以迈过左右逢源的逢源双桥,秉承水路进出关卡,踏走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

    进入石板上书了四个大字:“六朝遗胜”的昭明书院,探访灯影下的石牌楼,以及石牌楼后隐藏的庭园,水池和参天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