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四章 惠妃之死

      皇帝握着李复书的手臂,热泪盈眶:“你......你这是做什么,我生养你一场,难道就这样伤我的心?我相信......我相信你,你绝不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
  父子俩抱头痛哭,总算没有因为康宁公主的话而心生嫌隙。
  那么,皇帝是同意杀康宁公主了吗?
  没有。
  就像他相信李复书没有造反一样,他也相信康宁公主没有谋反之心。
  康宁公主毕竟是他的亲妹妹,他自然不能看着康宁公主就这样死在他的面前。
  所以,他把李复书带到了太庙。
  皇帝跪在神武太后的画像前面,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祷告道:“太后,太子是您生前亲封,他品性端良,恪谨守礼,若是我现在把皇位传给他,想必您一定是会同意的。”
  “扑通”一声,李复书跪倒在地。
  他大惊失色,慌忙叩头:“陛下春秋正盛,为什么会突然说出传位的话来?如果是我惹陛下生气,陛下只管罚我就是,千万不要说这样的气话啊!”
  皇帝回头看了李复书一眼,见他神色慌乱,额头大汗直下,安抚他道:“你不用害怕,我说的不是气话,我是真的想把皇位传给你。这个问题其实我早就想过了,只不过以前你还小,再加上祖上也没有这样做的先例,所以我以往也只是想想而已,并不敢真的这么做。”
  “您早就......为什么?”
  李复书结结巴巴地道。
  做皇帝不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吗,为什么皇帝竟然会早早地想传位给他呢?
  李复书心中不解。
  皇帝身体向后放松,盘着腿坐在地上,抬头看着太后的画像,叹了一口气。
  “我从小就喜欢吟诗作画,对朝政之事不甚关心。可先帝去得早,当时我们兄弟之中,除了我年长些,余下的像戾王他们都不过才是孩童。太后说我是长子,便要担起祖宗的基业,为了稳定朝局,让我装都要装出一副皇帝的样子。”
  “年少的时候,太后垂帘听政,我还可以用年纪小做借口,把政事都推托给太后。渐渐地我长大了,成年了,朝臣们便常常要求太后还政与我。当时戾王已经长大了一些,我便私下跟太后说想把皇位让给戾王,太后却说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让我在‘死’和‘做皇帝’之间选一个。”
  皇帝“嗤嗤”笑了两声:“我当然是选‘做皇帝’了。”
  “但我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朝中的大小事情还是由太后做决定。说起来我算是不孝子,连累太后也跟着我受累。太后执政三十年,便受了人三十年的猜忌,这其中还包括你的母亲,惠妃。”
  “母亲!?”
  李复书原本只是面无表情地听着皇帝说他和太后的事情。
  当皇帝一提起惠妃,李复书立马激动起来,抓着皇帝问道:“太后究竟为什么要杀我母亲!?”
  他还记得惠妃死的那一天,天气很热,惠妃说她亲手做了绿豆汤,已经用冰块冰了起来,等他下学回来就可以喝冰绿豆汤解暑了。
  他心心念念一下午,一下课就着急回了惠和殿。
  谁知他等到的不是惠妃亲手做的冰绿豆汤,而是惠妃的死讯。
  宫人告诉他,惠妃是因为忤逆太后才被赐死的。
  可他知道惠妃性子温和柔弱,从来不与人争强好胜,又怎么会突然忤逆太后呢?
  皇帝看了李复书一眼,面露愧色:“你母亲不知我的心意,常常劝我上进,我以为她只不过是像是外面那些大臣一样,总要念叨念叨以显示她尽到了妃子的本分,便没有在意。却没想到她竟然私自联络前朝的官员,企图逼迫太后还政。”
  “不可能!?”
  李复书红着眼睛大叫道:“母亲每日只悉心照料我和皇上的衣食住行,从来不插手政务,怎么会联络前朝的官员逼迫太后?”
  皇帝叹道:“她以前确实是这样。但你渐渐长大,晋元皇后却一直没有孩子,惠妃便渐渐生出了为你争夺皇位的念头。她害怕有朝一日太后若是有心称帝,会对你不利,这才串通前朝官员强迫太后还政。只不过他们还没有行动,就被太后察觉了。”
  皇帝无心朝政,太后不得不以女子之身、太后之尊肩负起南唐的国运民生。
  但皇帝已经成年,太后还政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太后不忍心也不能向外人展示儿子作为皇帝的无能,便只能忍着外界的猜疑,继续垂帘听政。
  自从皇帝成年,有大臣提出让她还政被拒绝以后,谋害、刺杀的事情便时有发生。
  晋元皇后是皇帝元后,膝下无子,李复书身为长子,便很有可能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原本对朝政之事并不关心的惠妃,便渐渐动起了心思。
  惠妃联络朝臣企图逼迫神武太后还政,虽然他们还没有行事,但一旦神武太后纵容惠妃,恐怕让她还政的呼声会越来越高,届时必将使得人心动荡,朝局不稳。
  为了稳定当时的局势,神武太后找借口以忤逆罪赐死了惠妃。
  但她却没有因此迁怒李复书,甚至在临死之际为了朝政的安稳立了李复书为太子。
  她用仁慈和霸道的姿态,撑起她的家和她的国家。
  “不!不可能!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李复书大喊大叫。
  他不愿意相信惠妃之死竟然是因为她的私心而咎由自取,而他恨了那么多年的神武太后,却一下子变成了救国救民的大圣人?
  甚至他还要因为神武太后没有迁怒他、给了他太子之位而感恩戴德?
  李复书虽然知道皇帝没有骗他的必要,可他就是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实。
  第二日一早,李复书去了安仁殿的偏殿,那里关押着康宁公主。
  “吱呀”一声,门开了。
  康宁公主摊手摊脚地坐在门边的一张圈椅上,看样子她似乎在这里坐了一夜。
  她仍然穿着昨日进宫时的那身铠甲,却完全没有了昨日的意气风发。
  李复书走到康宁公主跟前,看也不看她地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来这里吗?”
  康宁公主眯着眼睛,仰头看着李复书。
  在她的印象中,李复书一直是个孩子,她从来没有注意过,李复书是什么时候竟然已经长成了需要她仰望的高度。
  康宁公主“嗤笑”一声:“你不就是想来看我的笑话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棋差一招,技不如人,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不,你不是失了计谋,你是失了人心。”
  李复书朝外面喊道:“进来吧,”
  外面碎步进来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