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章

    一

1930年9月10日这个深夜,刚届而立之年的东北保安司令张学良将军失眠了,浮想连翩。明天,蒋介石特命全权代表张群又要来了,他这次来,与往回意义不一样。以往,“华阳相国”来,每次都是有要事相求。而这次,张群是代表蒋介石蒋委员长请他到首都南京去当军界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华民国三军副总司令,领受中华民国一级陆军上将衔。也就是说,请他到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去荣耀荣光。蒋介石蒋委员长要亲自把他介绍给全中国全世界。

沉思默想中,睡在他身边的赵一获,被他改名为赵缇,他却喜欢称她“小妹”的动了一下。轻轻翻个身,又睡了过去,睡得很香很沉;他能感觉出她均匀的呼吸和身上发出的好闻的香气……这一切,让他感到温馨。于是,他的思维一转,转到睡在身边的这位“小妹”身上。出生于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小妹”,年纪上将近小他一半,却一点也不娇气、懂事。年前她同他一起回到奉天,作出了旁人难以理解的牺牲:父亲同她割断父女关系,她同他也没有夫妻名份,屈居北陵。好在夫人于凤至温良贤惠,对“小妹”很好。凤至到北陵欢迎“小妹”加入到这个家庭。她对“小妹”说,从今以后让我们作好姐妹,共同照顾好学良。因为他不仅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东北的、属于国家的。请回家吧。“小妹”接受了姐姐好意,同他一起回到家,回到了帅府……

思绪悠悠中,当――当――当!隔壁书房里的钟声隐隐传来,钟声响了六下。北地亮得很早。虽然臥室里的窗帘拉得紧紧,但这时,一缕清亮的晨曦,还是透过窗帘边缘,星星点点地洒在了窗下。又是新的一天了!他是一个习惯早起的职业军人,一骨碌翻身起床,到外间书房里取了一把剑,到空气清新的后花园中练剑,这是他每天早起必做的功课。金鸡独立、深呼吸、猛出剑;腾、挪、跌、跃呼呼生风,一招一式、刚劲有力。

当他做完这些功课后回来时,赵缇已经起床,坐在梳妆台前化妆。女佣已经进来整理过清洁了。窗帘已经拉开,室内一片光明整洁。铺在地上的草绿色地毯一尘不染。席梦思大床上,被子理得四棱四角――这是“小妹”要求女佣这样理的,军人喜欢严整。可见赵缇的善解人意、也是对他的一份情意。从化妆镜中看着进来的少帅,正拿一只唇膏在自己的嘴唇涂着的她,笑微微地问:“姐姐今天同我们一起去机场接张代表吗?”

他们都叫于凤至姐姐。张学良看着梳妆镜中的“小妹”说:“姐姐不去,就我们去。”一朵温情的浪花,在她心中轻轻荡起、漾开。她知道,这是姐姐于凤至对她特别的情意。

她化好妆,站起转了一圈让他看:“你看我这天这样一身,同你一起去接蒋(介石)的全权代表张岳军,可还行?”

“嚯!”张学良不由眼睛一亮,说:“你今天真是漂亮极了。”这天,她穿一件鹅黄滚花宫缎旗袍,襟头绣有一只绿色的凤凰,她本来身材就好,这样一穿,频添风采。她左手无名指上戴一只钻石戒指,光芒四射,两只白嫩的手腕上,一边戴一只碧绿的翡翠镯子,这就同戴在耳朵上嘀溜溜转的翡翠耳环交相辉映,越发显得青春焕发、明眸皓齿、模样俏丽。

“小妹,你知道我看到你这天这个样子,想到了什么吗?”张学良打趣。

“不知道。”她笑道:“你说来听听。”

“我想到了张恨水在他的作品中对我们北国佳丽概括得最好的一句话,你知道是什么吗?”张恨水是上个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的影响几乎绵延了整整一个世纪。张学良和她都爱看这个作家的书,比如《八十一梦》《五子登科》《夜深沉》等等,看了好些张恨水的作品。

“娇健婀娜!”少帅说:“张恨水这四个字一句话,对我们北方佳丽作了最生动,最形象的概括和展示。你今天就最是‘娇健婀娜’!一会儿蒋先生的红人、张代表一看到你,肯定也会这样认为。他可是个博学的人,也是个审美情趣很高的人。如果不信,我们一会儿可以让张代表当场给你打打分。”

她不置可否地笑笑,说:“学良,你也该换衣服了。”

“你看我今天着什么装合适?”

“当然是军装。”她说:“这是一个正式场合,而且你马上就要去南京就任三军副总司令,这是多大的荣光、荣耀。”

“好的。”张学良接受了她的建议。吃了早饭,他们上了那辆刚由美国买回来的“克拉克”流线型防弹轿车,由多辆轿车前后护卫着出大帅府,去了奉天机场。

第二天上午,当接张学良的专机降落在南京的下关机场时,张学良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为人向来傲慢的蒋介石破天荒地率宋子文、孔祥熙、何应钦、陈诚、陈布雷、戴季陶等一帮亲信大员到机场迎接。

下关机场金阳朗照。这样的好天气,好像预示一切都有个好的开始。当西装革履的张群陪着戎装笔挺、雄姿英发的张学良出现在舷梯上时,远远的,身着民国大礼服――蓝袍黑马褂时年43岁的蒋介石,就对张学良扬起手来,表示欢迎。他那张素常铁板一块的瘦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率宋子文、孔祥熙、何应钦、陈诚、陈布雷、戴季陶等一帮大员迎上前去。

军乐队奏起迎宾曲。

张学良快步而下。

“唔、唔,汉卿好!”蒋介石满面漾笑,同张学良握手。

“委员长好!”握过手,少帅给蒋介石补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蒋介石这又转身,将跟在身后的亲信大员们一一给少帅作了介绍,少帅同大员们一一握手后,分批上了汽车。张学良同蒋介石坐同一辆车进城。车队首尾衔接,离开下关机场,浩浩荡荡,朝南京市内开去。

张学良沿途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那些欢迎他的大标语上,大都用大字写着这样的问答句式:“为什么我们要欢迎张(学良)副总司令?”“因为他是民族功臣!”……车进南京城,更是受到大街两边民众夹道欢迎。这些民众手中扬着鲜花,也是一问一答,看来是练过的。一边整齐地大声问:“为什么我们要欢迎张(学良)副总司令?”一边整齐地回答:“因为他是民族功臣!”……

张学良一时没有缓过神来,问陪坐侧的蒋介石:“委员长,我算什么民族功臣?”

蒋介石很感慨地说:“如果没有你张汉卿,1930年的中原大战最终鹿死谁手很难说。如果没有你张汉卿东北易帜,东北三省很可能会成为日本人属地……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你张汉卿,中国的疆域、中国的历史很可要重新划定,重新改写。中国就会倒退。”蒋介石欣慰地感叹说:“说你张汉卿是民族功臣,一点也不为过。”

可是,蒋介石在说这话时候,万万没有想到,仅仅过了六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使蒋介石放弃内战、停止剿共;宣布就此联合全国各党各派共同抗日。张学良这次更是大大改写了中国历史。

为此,中共中央主席*及周恩来,*等中共要人多次在公开和私下场合也称赞张学良是“民族功臣”。同样是“民族功臣”,内含是不一样的。

张学良到南京,正式宣誓就任国民政府的海陆空三军副总司令、一级陆军上将,同时为国民党中央执委、监委,达到了他一生的顶峰。在京期间,有一天,蒋介石专门陪同张(学良)副总司令去看声孚众望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

政坛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时的汪精卫,在法国流亡一段时间后,已回国官复原职。

那是下午时分。恰巧那天汪精卫有事外出不在家。细雨菲菲、满地红叶中,蒋介石专门下车,特别上门对汪夫人陈璧君强调:“汪先生回来后,请夫人一定转告汪先生,张副总司令专门来看过汪先生。”而他没有提到他自己。如此的细微、如此的体贴、如此的关照,在属员中,蒋介石平生只这样礼遇过张学良。



1936年,坐镇南京的蒋介石犹如长了三只法眼。他用这三只法眼焦灼地注意三个地方,并不断施法。第一个地方是陕北。长时间来,被他视为肉中钉眼中刺,必欲拔除之而后快的中国工农红军,抗过了他的五次围剿,为了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一路北上,冲过他调动的几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并在那里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这时的红军实力远远不如以前,人不过三万,人平不过五颗子弹。而这时,张学良和他手中那实力不可小觑的东北军己经从关外退到关内,正好闲着,正愁报国无门――1931年九月八日,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发一枪一弹,全数退入关内,东北三省沦陷。蒋介石正好将张学良和他手上那支实力不可小觑的东北军派上用场――让张学良坐镇西安,用东北军加上西北军,统统一指挥剿共。区区陕北,地瘠民贫。在他看来,张学良这时剿灭红军,犹如牛刀杀鸡。他之所以要给张副总司令这样的“美差”,是还历史上张汉卿(张学良字汉卿)两次在关键时刻帮他的人情。

他的第二只法眼注视着南京与上海之间那一线。他知道,在这关键一线,中日之间必然会有一战、而且是大战、决战。为此,他正在这一线――南京与上海之间构筑了一条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本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鉴于历史上与德国屡战屡败这样一个严峻现实,倾全力打造的一座史无前例的,工程浩大的永久性国防配套工程,于1936年完成。全长400公里,纵深六至八公里,里面有要塞式城堡数十座,地上地下有永久性发射工事5600余座,并配有四通八达的隐蔽式交通战壕。其中配备多种大炮1000多门,炮口固定地指向东北方向的德国,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隐蔽在各要塞里,随时准备机动出击,10万法军可在24小时内全部进入阵地。真正是固若金汤。此要塞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是被德国打败打穿,但不能怪这条马奇诺防线修得不好,而是要怪法军统帅部无能――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