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回 下 吴三桂欲借满清兵 一

    “我们又没病,如何不要?”张家玉还有些理直气壮。以智看着两人说道:“我们一起走,如何?”左安国摇头,刘鼎道:“我们不会走的。开弓便无回头箭。过两日战事将起,以后就各为其主了。”

    不渝愁眉不展道:“要南下吗?”刘鼎摆摆手。以智道:“不肯和我们说呢。”刘鼎道:“还是故友吗?”家玉道:“是便是,快说。”

    刘鼎缓缓道:“是要去征讨吴三桂。”家玉一顿,道:“是他便对了。他是大明的西平伯,哪会降李闯。”以智道:“前面一阵子倒是听说他要降了。都弃了山海关,往北京来。难道是假的吗?”

    刘鼎未答,不渝低声道:“惭愧。你们说许多,我尚不知道吴三桂是怎么的一个人。”

    以智道:“是一个戍边的英雄。”家玉道:“是一个了不得的猛将。”刘鼎皱眉道:“是一个厉害的军镇。”左安国道:“我知道他。他的祖籍也是南直隶,出身在辽东。万历四十年生,好似字是长伯。父亲吴襄本来是士绅,后来办的团练,做过锦州总兵。三桂少承父业,虽书读的少,武艺甚精湛,勇猛异常。曾率二十多人于四万满夷中救出吴襄。后来松山大战,三桂败归,乃发愤整顿兵马,在宁远城下数败清兵,以功擢升为宁远总兵,业绩不下当初袁崇焕。大明辽疆只此一支劲旅了。”

    家玉道:“袁督师就不要说了,我粤人悲之。吴总兵不降,足以与闯军周旋一阵子。”“吴三桂不降,所以要征。若顺胜吴败倒罢了,若吴三桂胜,天下自此难得太平。”刘鼎说的很有些超乎常人理解。

    不渝小心问道:“天下要长久分裂吗?”刘鼎苦笑道:“我又不是神,长不长久哪里清楚。不过天下大势如孟子所说‘归于一’总是不会错的——怎么归,要死多少人,非我们所能左右。”

    不渝点头说道:“或许都有天命吧。——但我们不知道天的意思。”

    以智也一脸的忧郁,问道:“更生,说你的心里话,你觉大明还救得吗?”刘鼎将几人看了一遍,说道:“这话是我要问各位的。不过知道你们答不出——我也答不出。还没有哪段兴亡史一样。我只望大家将来不要成为冤家对头。”

    张家玉柔和了语气道:“在这吃一顿斋吧,以后再不会有了。”

    刘鼎淡笑道:“我特意携了酒肉,借僧家的灶一用。我们并无出家,吃不妨。”

    次日一早,刘鼎即入了皇宫。在那文华殿内,文武大臣坐了许多,有刘鼎认识的,更多不相识的。刘鼎在末尾寻了个位子坐下。须臾李自成披着升龙袍子驾到,高坐在上。

    众官起身都拜了拜,复又坐下。自成沉着脸道:“吴三桂不识抬举,朕已答应保他一家老小荣华,封他为侯,不削他的兵权,他还要反,把朕派去接手山海关的唐通给打跑了。京城之侧,怎能容他!你们以为当如何处置?”

    牛金星道:“陛下,吴三桂虽叛,尚不危殆。以我目前兵力,不宜出战。”宋献策应道:“臣也以为当缓图之。”

    李岩站起奏道:“缓不得了。若不攻他,是养虎为患,待其养成,恐后悔不及。”余大臣有说攻伐的,有说继续招降的,多数却说暂且不顾的,莫衷一是。自成不耐烦道:“你们商议半天也不会议出个所以然来。朕意已定,必将出兵讨灭吴部。汝侯,由你为帅如何?”

    书中交代,自成占西安之后,大封侯伯男子诸等爵位于功臣,刘宗敏受封为汝侯,田见秀为泽侯,刘芳亮为磁侯,李过为毫侯,诸如此等。

    刘宗敏懒洋洋道:“已经和你说过我不干的。有福一起享才是真兄弟。”自成皱眉道:“朕也不指望你领兵了。朕亲自率大军出征。”刘宗敏道:“如此,我便也去。”

    自成道:“朕择于四月十三日挥军东进。你们回去好生整顿本部军马,彼时押上吴襄老头,崇祯三子随军而动。”

    自成与众官员散去后,李岩走到刘鼎身边,问道:“刘兄为何沉默不言呢?”刘鼎摇头笑道:“陛下主意已定,说什么呢。依我的意思,倒是抚、伐兼施为上。李兄,更生问你,陛下是信你多还是牛、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