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自讨没趣

    最后一场秋雨过后,天气渐渐转凉。繁忙的秋收已经结束,双水村恢复了原有的宁静。似乎,平静才是这里常有的状态,繁华只是如焰火般一瞬而过。

    平静的生活如村前的溪流,缓缓流淌,每个人都是溪中的流水,各自找寻各自的位置,各自做着各自应该做的事情。

    男人们到附近的窑厂干活,女人们开始纺纱织布,老人们拿着个马扎,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几个人聚在一起,讲述那些遥远而又飘渺的故事。孩子们则下下雪后或是上学前偎依在老人身旁,从他们那里得到对于外面世界的认识。

    故事总是以很遥远很遥远的时候开始,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等的传奇故事充斥着孩子们的小脑袋,天长日久,这些故事慢慢地沉淀下来,形成了他们最初的世界观。

    故事讲到最后,老天爷和各路神仙的相继登场。好人好报,恶人恶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这些没有写在法律条文内,却又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和正义感的话是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秩序的最初敬畏。

    老天爷和各路神仙,这些不知形貌却又无处不在的天上大神们掌握着天地间正义和秩序。做了好事,必然要受到奖励,做了坏事,也逃脱不掉被惩罚的命运。

    那些有着千百年历史民间的谚语通过这些故事传输给孩子们。有时候,仔细想想,这种简单的传述方式其实是最正确的教育方式。它没有学校的约束,又不像课本那样的呆板教条。并且,这种传述方式会让孩子们记忆终生。

    多年后,当虎子从学校里出来,走向社会时,他所能回忆到的大都是年少时事情。譬如,在某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他和几个小伙伴,偎依在他爷爷何德才身边,听他讲述双水村的过往,尽管何德才的声音不是很动听,但回想起来却是如此的美妙和温馨。

    有时候,故事很长,他们听到一半,感觉无聊,几个小孩就去庙前的空地上做游戏。有时会有女生的加入,尤其是那个叫李茜的小姑娘,虎子对她的印象最好。长长的头发,笑起来声音像小铃铛。还有,李茜很会唱歌,他们几个男孩子就围坐在李茜四周,听她唱“花好月圆”,还有“小芳”。尤其是“小芳”,虎子特有印象。而在虎子眼中,李茜就是他的小芳,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月亮偏西时,小伙伴们回家睡觉去了。虎子会送李茜到她家门口,看着她进去,他才蹦蹦跳跳地回家,翠儿总是会倚在门口,等虎子回家。

    翠儿三十未到,可她的心竟有些孤寂了。虽然王天霸会不时的来到她家,说些让她心生涟漪的话。可更多的时候,她觉得王天霸距离她很远。他们两个是两个季节的人。她娴静如春,而他浓烈如夏。

    现实中,她唯一的希望,或是说梦想就是虎子。这与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是一样的,他们一代人很早就失去了梦想,但人生不能没有梦想,否则就失去的方向和动力,所以他们就把自己梦想放在下一代身上。等下一代长大后,又把梦想放在下一代身上。一代接一代,千百年来,都没有走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听上去像是一个笑话,可如果没有这么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和鼓励,便没有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农村文化也是一种文化。

    第二天,天还未放亮。虎子就被外面“叮叮当当”的声音吵醒了。

    他一骨碌爬起来,脸都没来得及洗,跑到了街上。村里来了好几十人,穿着蓝色的衣服,一人扛着一把铁锹。有一个人手里提着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的是白石灰。每各一段撒一些白石灰,然后就会有两个抗铁锹的人开挖。

    虎子看到有两个人正在自家屋后挖坑,他跑回家告诉了翠儿。翠儿趿拉着鞋出来。那两人已经挖了有半米多深。翠儿从地上捡了一个木棒,指着两个挖坑的人,让他们马上停下。看着愤怒的翠儿,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了主意。其中的一个走了,不一会撒白石灰的人过来。

    “大嫂,俺们是在工作,请你不要阻拦。”

    “你工作俺管不着,俺也不想管。但是,别在俺家屋后挖坑。”翠儿说。

    “挖不大。再说,俺们还会给你填上。”

    “那也不行。”翠儿说,“你们在这里挖坑,破坏了俺家的风水。要挖去别的地方挖。”

    “那怎么行。俺们是计量好了。”

    “俺不管你计量不计量。俺就是不让你们挖。”

    “大妹子,你这可就是不讲理了。你知道俺们是干什么的吗?”

    “俺不知道。俺也不想知道。俺就是不让你挖。”

    双方僵持不下,那人去找村长王文成。不一会,王文成过来了。王文成告诉翠儿,他们来是帮咱们村拉电的,对咱们村是大好事,你可不能阻拦。

    “俺也没有阻拦,俺就是不让他们在俺屋后挖。”翠儿说。

    “他们不是说了。挖完还要平好。他们就是在这里栽一个电线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