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大课间只是做了眼保健操,因为下雨也不可能到处跑,班上的人大多都待在教室里,或者就在外面透透气,也不会太靠近护栏,毕竟雨会飘进来。

    李珂转过来坐着,问谢知音期中考试倒数第二题的最后一小问,他没完全听懂刚刚秦秀文讲的。

    谢知音轻声细语讲着,林遇之坐在一旁也听着。

    “明白了吗?”谢知音问。

    “可以再讲讲这里吗?”李珂指着第3行。

    谢知音又讲了一遍。

    “多谢大佬。”

    李珂转回去后,林遇之说:“我也听懂了。”

    “嗯。”

    “第一遍的时候。”

    “哦。”谢知音头也不抬地写着习题。

    “你不该说点什么吗?”林遇之盯着谢知音。

    “我应该说什么?”

    林遇之不说话了,谢知音好像确实不需要说什么。

    第三节课开始后,雨渐渐小了,林遇之以为这样就会停了,谁知道临近放学,12:00左右,雨又开始下了,中雨大小,林遇之看着窗外的天空,云层厚重,这雨短时间不会停的样子。雨水打在树叶上,溅了过来,砸在玻璃上,像是穿破玻璃窗,渗过眼镜镜片。落进了眼睛里。林遇之闭上了眼。

    林遇之在心里想着怎么回去,最终叹气,决定还是用校服。

    林遇之拿着校服站在一楼台阶上,看着外边好像下得更大的雨,雨水砸在地上,还没来得及渗下、流进下水道的积水也被带了起来,四散开来。打着伞的人群从自己身边经过,雨打在伞上,又顺着伞面从伞珠落下。

    林遇之本来要用校服遮过头顶,手都动了,却听到了谢知音的声音:“要一起吗?”

    林遇之转头一看,谢知音正在轻轻抖着伞,然后撑开。“好啊。”这个雨,能有人一起打伞比淋雨好很多,就算是谢知音也一样。

    谢知音捏着伞柄,比起平常,举高了许多,将林遇之遮在伞下:“走吧。”

    “谢谢。”林遇之跟着谢知音往前,走下台阶,走在雨中。

    谢知音的伞不算大,林遇之要比她大上许多,为了不淋到雨,林遇之靠谢知音很近,行走途中难免肢体接触。“你介意吗?”

    “嗯?”谢知音看着微微有些缩着身体的林遇之。

    “我们靠得很近。”林遇之说。

    “既然说了一起,那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非要保持距离,你不就淋雨了吗?”谢知音并不觉得一起打伞靠得近会怎样,也不会太久,偶尔的事,也不会掉块肉、有什么损失之类的。

    “嗯。”靠得近,林遇之能闻到谢知音身上淡淡的洗衣粉的味道,清新的,像是柑橘又像是雏菊的味道,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好闻的香气。

    “要不我来拿伞?”林遇之觉得谢知音这样一直拿高会很累,而自己因为伞拿得不够高而一直低着头,有点不舒服。

    “不用。”谢知音又稍微举高了点,慢慢出了校门。

    林遇之觉得有点过于安静了,看着周围想找点话题,否则一路这样,自己就在乱七八糟地想东想西。

    “你鞋不会湿吗?”林遇之问。

    “皮的。”谢知音不在意踩到的小水洼,雨水溅在鞋面上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太深的,都不会进到鞋里打湿袜子,回家擦一擦就好了。

    “那岂不是坏得很快。”林遇之说。

    “不会啊,又不是一直泡着水,而且这是去年的鞋,故意雨天穿的,它还没那么脆弱,鞋不就是穿的嘛。”谢知音看了眼自己脚上的白鞋,是她爸妈寄来的,她对她的鞋的价格没有概念,对她而言,只要好穿就行。

    伞下又安静了,林遇之能听到伞面被雨滴敲打的声音。

    走到路口前,谢知音问:“你是想在这里分开,还是跟我走?”

    “这么大雨,你想让我雨中狂奔吗?这才走了一半。”林遇之的校服已经被他搭在右边,走动时难免会有雨水撒在身上,用校服遮着,打湿的就是校服。

    “那你跟我走吧。”

    “嗯。”

    林遇之第一次走这边,没走多远,跟着谢知音再次转弯。

    “你家是在哪儿?”林遇之有点疑惑,这路、这方向好像是通往初中的,他以为谢知音会一直往前走,而不是转弯。

    “就在这里面。”谢知音指着左边的围墙。

    “你家在这儿?”林遇之指着围墙问。

    “嗯。”

    “你家是别墅?”林遇之又问。

    “嗯。”

    “这里面最小的差不多也接近400平方米了吧。”林遇之知道这个别墅群,他妈妈曾经就想买这里面的,但是超出预算太多了,而且只有二手,就买了现在的房子。

    “差不多。”谢知音家房屋的占地面积不到200平方米,但花园有差不多300平方米,不是最大的,但也差不多了,最大的就在她家对面,刚好500平方米。

    “你家……”

    谢知音知道林遇之的意思,开口说:“买得很早,我不到两岁的时候买的,也有13年了,那时候可便宜了,花园是送的,现在肯定是贵的。”

    “13年前也很大一笔了。”

    “也不算,那时候花园其实没那么好,不是自己打理的,就是后面物业慢慢添的,后几年才有名一点,早期可不是,我们这边又算是郊区,十多年前那更是偏,纯粹是养老的多,现在都是老年人在,也就过年的时候热闹点。”谢知音对这里的印象就是远些,出门买东西需要走十多分钟,周围的小区全是后面修建的,可以说她是亲眼见到这边是如何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