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0章 分田到户各归各

    这一年春节刚过,何冬炎家里就接到生产队通知,让家里派一个代表,明天一早集合去分田。

    分田可是大事情,分多分少,分到哪一块田地,都事关切身利益。按祝芳白的说法就是以后各归各了,吃饱挨饿都看自个。

    何冬炎赶到田头的时候,已经站满了等着分田的人。全是各家各户派出的代表,交头接耳,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场面十分热闹。

    队长拿着大喇叭喊了一声“安静”,粗粗扫了一眼,人也差不多到齐了。

    “我生产队一共有153亩田,现在按各家的人口进行分田。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就用‘抓阄’的方法分田,抽好抽坏,抽远抽近,全靠自己手气,大家伙没意见吧?”

    大家齐刷刷喊“没意见”,点头都表示同意。

    分田的人拉出皮尺,开始分田。

    进行了足足三天才分完田。何冬炎领到自家的那片田,在田头边界钉下了第一根具有历史意义的木桩。

    各家承包了土地,干得很是起劲。

    何冬炎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一个人,平日里连队里分的稻谷搬运回家都很困难。他没办法,遇到紧急的就请求村里的叔叔婶婶帮忙。到了农忙时节,就与其他农户调工,今天帮这家,明天帮那家,相互对换十几家才能轮到何冬炎家。

    何冬炎对母亲的不解,都在他走进母亲体验过的日子里,慢慢释然了一些。

    只有身在其中,才有感同身受。

    分田的第一年,家家户户粮食获得丰收,去除口粮和上交给国家的,还有余粮。虽然清汤寡水,但何冬炎一家好歹能踏踏实实吃个饱饭。

    经历了长夜一般的寂静,过去生产队那种“出工不出力”的状况要改变,成为尘封的历史。新的时代,带着漫天的曙光开始了。

    改革开放的新浪潮席卷全国,百业待兴齐发力。

    过了一年,家里责任田多,劳动力多,种田有经验,能吃苦耐劳的,成为了“万元户”,盖上砖瓦房,日子有了奔头,脸上挂着喜滋滋的笑意。

    原本就没有什么劳动力的家庭,种植的粮食交完公粮后,除了口粮也就所剩不多,别说能有太多的积蓄了,省吃俭用还入不敷出,哪里能积攒下上万元的存款,只能开始思考着别的门路,寻一寻可能的奔头。

    可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先踏出第一步,就怕砸得血本无归。

    直到村里有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农民何康裕,向亲戚借了几百元钱,跟着几个朋友直奔上了去东北的火车,做上了经商个体户。到了年底回家的时候,兜里揣着三千块的钱,还有不少的新鲜玩意,可把全家人都乐坏了。

    何冬炎听得心潮澎湃,三千元钱,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要是他能赚到三千元……不,一千元也可以啊。

    他也要抓住时代大潮,成为其中一朵奔腾的浪花!

    何冬炎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好,家家户户都致富了,我们也不能等。我想经商!想当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