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4章 第 54 章

    第五十四章

    皇上下了马背,同皇后走在前,其余人等翻身下马,齐齐相随。

    唐韵没再跟着,脚步立在一旁,等着宁家人。

    宁玄敬先走了过来,立在了唐韵跟前,一身铠甲,五十多岁的年纪,已经白了半个头,风霜将一张脸吹得又黑又瘦。

    谁都不易。

    她只是给了宁家机会,真正付出的还是宁家。

    唐韵笑着唤了一声,“外祖父。”

    宁玄敬最后一次见唐韵,还是七年前自己的女儿死后,他上门去讨公道,见其小小的一道身影,孤零零地跪在灵堂前,听着他们争论,一句话也不说。

    时光荏苒,如今立在自己面前的,已经是个大姑娘了。

    宁玄敬心头猛地一酸,胳膊抬起来,想给她一个拥抱。

    奈何身上的铠甲又笨冷又硬,再瞧着跟前水灵灵的姑娘,宁玄敬伸出的手,最后只落在了她的肩头,轻轻握了握,满目慈爱地道,“丫头,外祖父回来了。”

    以后她就跟着他。

    什么狗屁唐家,一屋子的烂心肺,他是厌恶透了,恨之入骨。

    “这可是韵姐儿?”宁家三爷宁书辉带着二表哥宁卫跟了过来,目光落在唐韵身上,既惊又喜,似乎有些不敢认。

    唐韵抬起头,一一唤道,“三舅舅,二表哥。”

    三爷宁书辉这才笑着说道,“这模样一瞧,完全就是咱们宁家人,长得多标志。”

    唐韵脸色一红,不知该如何答。

    虽说是自己的亲舅舅亲表哥,到底是六七年未见,甚至更久,三舅舅她怕是十年未见了

    “表妹别介意,父亲嘴笨,不会夸人,表妹这哪是标志,分明就是沉鱼落雁”

    三爷一个手肘弯儿拐了过去,“就你读过书?也没见你成才”

    三言两语,一下拉近了距离。

    见唐韵被逗笑,宁卫这才正式地同她打了声招呼,“表妹。”

    唐韵点头回礼。

    之前都是书信来往,如今终于团聚上,宁玄敬心头高兴,脸上挂着笑,带着她往前走,一面走一面问她,“最近可还好。”

    “多谢外祖父惦记,都好。”

    宁玄敬一叹,“能好到哪儿去,这些年你过的苦日子,外祖父岂能不知怪外祖父无用。”

    唐韵侧目仰起头,对他一笑,“外祖父哪里没用了,这不回来给我撑腰了吗。”

    那倒是。

    他回来了,断也不能让她再被唐文轩那狗贼欺负。

    今日皇上亲征刚回宫,前来接应的嫔妃挤了一大堆,脚步走的异常缓慢。

    宁玄敬看着身旁的小姑娘,心头又疼又酸,“你给外祖父的那些信,外祖父都瞧了,宁家能逃过这一劫,外祖父心头都清楚是为何”

    一个姑娘能给宁家如此翻身的机会,背后也不知道遭了多少罪。

    宁玄敬不忍问,也不敢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只道,“丫头放心,这辈子有宁家在,谁也别想欺负了你。”

    诚然她做这些时,早就怀着这番目的,如今外祖父亲口说出来,唐韵心头还是溢出了一股暖意。

    谁不想被疼呢。

    但她要的,也得先同外祖父说明。

    记

    唐韵应下了他对自己的承诺,“有外祖父在,外孙女自是放心。”

    唐韵说完侧仰着头,看向宁玄敬,面上带了些向往,“上回外孙女见外祖父在信函上说西戎的天空极为辽阔,山峦江湖,荒漠戈壁,甚是向往,也不知外孙女这辈子,能否有机会亲眼去目睹一番。”

    那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充满了憧憬,宁玄敬瞧了一眼,心都快化了,“怎没机会?以后你想去哪儿,外祖父都带你去。”

    唐韵的眼睛一瞬弯成了月牙,感激地道,“多谢外祖父。”

    那模样同她母亲儿时一模一样,宁玄敬心坎软得一塌糊涂,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果然还是个小丫头。”

    再抬眼,前方皇上的脚步已经停了下来,众嫔妃也没再跟着了,均都让到了一边。

    宁玄敬没敢耽搁,脚步提了起来,满脸慈爱地同她道,“外祖父先忙,等出来了,再去寻你。”

    唐韵点头,“好。”

    唐韵看着宁家三人走到了皇上跟前,自己的脚步也匆匆上前,站在了皇后身后。

    今日西戎将士回宫,明日早朝皇上必定会论功封赏。

    宁家居首功,加爵封侯,也是情理当中,并非她不相信外祖父,而是她得确保万无一失。

    有太子在,她不可能被赐上公主的封号,且此时以她的背景,也配得上太子妃了。

    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她长了一身傲骨。

    皇上带着西戎归来的将领一道去了大殿,嫔妃皇子们陆续散开,均回了自己的宫殿。

    皇后适才也瞧见了唐韵同宁家人的叙旧,回去的路上便笑着问道,“适才同宁家人见上了,可高兴?”

    “好些年没见,倒还是之前的模样,没怎么变。”唐韵低下头,脸上的高兴之色,已经不言而喻。

    皇后轻叹了一声。

    原本是喜事。

    可被太子做出了那档子不是人为的事儿,如今皇后也不知道该如何体面地去善后。

    “论功后,过几日还得办封功宴,你的事情还未定下来,倒也不用急着出去,陪本宫再多呆几日。”皇后能做的,只有尽量拖些日子。

    唐韵眸色轻轻一动,垂目应了下来,“好。”

    太子在乾武殿的门口,接上了皇上。二皇子三皇子也在。

    “父皇。”

    三位皇子一一行了礼,皇上先看向了太子,两个月的军营日子,粗老爷们瞧惯了,再看着他身上的温润如雅,分外惹人喜。

    “都还好?”

    太子答,“父皇放心,一切都好。”

    皇上满意地点头,目光这才落在了其他两位皇子身上,笑着道,“今日几位功臣也一道进了宫,你们来了,正好跟着进来见见。”

    接风宴太子已经备好了,就等人到。

    魏将军,林副将,几位皇子自然认得,宁家祖孙三人,却是头一回见,进屋后,三人上前依次拜见了三位皇子,“参加太子殿下,二殿下,三殿下。”

    “宁大人辛苦了。”太子的神色温和热情,抬手虚扶了一把。

    抬头起身时,宁玄敬才看清了那张脸,确实如传言所说,清风霁月,一表人才。

    与皇上的威严不同,太子面色温润记,却是一身的贵气逼人。

    想起被他派来的韩大人和范大人,宁玄敬心头不免生出了敬佩之意。

    当初朝廷派来的本是暗线的征信,宁家已经做好了打算,临近作战的前一夜,韩大人突然找上门,要其前去接应五千人马。

    宁家这些年虽在西戎确实铺了不少路,但缺乏作战经验,这回若非韩大人和范大人五千人马前来替宁家出谋划策,宁家不可能连着攻下两座城池。

    虽说都是朝廷的排兵布阵,互利共赢,但于宁家而言,是太子给了宁家出头的机会。

    宁玄敬生出敬佩,理所当然。

    今日的酒宴并非正式的赏功宴,只为了接风,见过礼后,皇上便让宁家人入了坐,“这一路都辛苦了,先坐下饮上两杯美酒,也不枉咱们挥洒热血,痛苦地杀了这一个月。”

    皇上本就是泥腿子出身,喜欢打打杀杀,尤其是胜利归来,喜欢同人分享这份喜悦。

    是以,一回宫,身上的铠甲都未来得及退,便聊起了同西戎的战役。

    战场上的事三皇子搭不上话,倒是二皇子很感兴趣,问了几回宁家二公子宁卫,是如何一夜之间扫光了敌军的五个部落。

    二皇子问什么,宁卫答什么。

    不少说也不多说。

    太子面含微笑地听着。

    皇上暗里也在观察,一个时辰后,接风宴结束,众人走后,皇上留下了太子,问道,“太子以为,宁家人如何。”

    明日早朝就得封赏。

    就凭宁家这回在西戎的功劳,怎么也配封一个将军的封号。

    宁玄敬年迈,虽也英勇,继续作战有些勉强。

    他膝下的三儿子宁书辉不错,作战能力同自己不相上下,最让他欣赏的是那位宁家二公子宁卫。

    有勇有谋,一上战场,如同一匹虎豹,单靠气势就能压人一筹。

    此等将才不可多得。

    且接下来皇上还有其他的心思,西戎刚攻下来,西域匈奴骚扰不断,他想再继续重用宁家,要想重用,那就得先给人家一个甜头。

    宁家如今最拿不出手的,便是商户的身份。

    皇上心头早就有了想法。

    给宁玄敬封个侯爷的爵位,宁书辉为将军,宁卫担任少将。

    往后一心为朝廷效力。

    太子点头,就事论事,“见其谈吐,并非一介莽夫,儿臣已经打听过,宁家一门虽是商户,但极为注重学识,父皇刚回来还不知,宁家大房的大公子宁衍,已经参加了春闱,不出意外,这回会中贡士。”

    皇上一愣。

    半晌后,笑出了声,“他宁家还真是埋没了。”皇上看向太子,征求他的意见,“朕给他赐一个武侯府如何?

    “父皇定夺便是。”太子没意见。

    唐家当年凭着唐老爷的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邻国,为大周争取了喘息的机会,保住了江陵,唐家老爷为此也死在了异国他乡。

    是以,前朝的皇帝给唐家置办了一个大院,还给唐文轩封侯封官。

    如今宁家真刀实枪地攻下了西戎,打通了大周的经济命脉,给个侯爵也不过分。

    皇上见他并没反对,心头便定了下来,正打算回去更衣,太子突地道,“儿记臣心头倒是还有一想法。”

    皇上回头,疑惑地看着他。

    太子认真地分析道,“宁家如今的势头渐起,宁家三房为武,大房为文,父皇要想安心地为所己用,须得牵制一二”

    皇上倒从未担心过这个问题,可被太子如此一说,也有些顾虑,“如何牵制,太子有主意?”

    太子没答,却又问道,“父皇可知,宁家门下有无尚未指亲的姑娘?”

    皇上一愣。

    在用宁家前,皇上就已经让人将宁家的祖宗八代都查了个遍,不仅又回忆了一番。

    宁书辉家中就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宁卫,年岁十九,小儿子宁锦,尚满十四,膝下并无姑娘。

    大房也只有一个大公子,也就是太子说的宁衍。

    三房倒是有一个姑娘,如今一家人都去了西域,指没指亲他还真不清楚。

    皇上看向太子,正欲问他,问这作甚,脑子里又突然反应了过来。

    联姻牵制。

    太子见他明白过来了,这才道,“若宁家有未出嫁的姑娘,儿臣愿意同其联姻。”

    去西戎之前,皇上已经二皇子和三皇子均指了亲事,唯独没给太子指太子妃,也是想慎重考虑,宁家一封侯,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遗憾的是,人家屋里还真就没有姑娘,全是带把儿的

    当初太子不也查过了宁家。

    皇上一摇头,“太子的想法倒是”不对,还有一个,皇上突然想了起来,宁家屋里是没有姑娘,但还有位表姑娘。

    唐家的大姑娘,唐韵。

    如今不就在宫里?

    自己之前还曾想过将其许配给老二和老三,如今倒是缘分。

    只是此女,她和顾景渊之间的事儿,太子怕是清清楚楚,不知道会不会顾忌

    皇上直接说道,“宁家门下没有姑娘,不过宁家倒是有位表姑娘。”

    太子一时没想起来。

    皇上看着他一脸的疑惑,“啧”了一声,斥责道,“适才林副将递给你的名册,你瞧都没瞧看,便算出了伤亡人数,怎的每回到了女人的事上,你就如此迟钝,宁家的表姑娘,不就是唐家姑娘唐韵?”

    皇上说完怕他还想不起来,继续道,“在龙鳞寺救了安阳,被安阳点为伴读的唐韵。”

    这回太子知道了,“儿臣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