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6章 第十六章

    又过了几日,朝堂上,御史大夫李秀当廷弹劾翰林院学士金德下朝之后当街买烧饼吃,直指此举有辱朝廷颜面,有违士族的风气。

    大荣国之前一直有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士族不与平民老百姓为伍,身着官服去向平民百姓买东西虽不是违反了法度,但是这确实是一件不容于士族和官场的事。

    李秀这人不算太高,身形消瘦,脸瘦而长,穿着一身宽大的官服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仙风道骨之气。

    虽然只有二十七八岁,却活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个性固执,平时不苟言笑,做事一板一眼,讲究规矩,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昌宁觉得李秀算是一个称职的御史言官。

    金德听到李秀的弹劾,当即出列下跪,后悔不迭,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不过在街上买个馅饼吃,都有人盯着,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无意中得罪了谁,才会被人连这样的小事都要告发。

    他叩首,痛定思痛,“皇上,臣有罪。”

    此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全看皇上如何看待了。

    先皇荣德宗时期,就有官员因为不注重身份,不讲究礼节,身着官服去逛街市,招摇过市,被御史弹劾,最后被降了职,终身都没有再晋升的机会。

    金德是此次恩科考试的状元,颜为作为榜眼,和他接触比较多,所以也知道金德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为人真诚的人,就是有时候比较神经大条,不拘小节一些。

    也许这件事对众臣、对整个朝堂来说是一件让人无法容忍的大事,但是对于从小生活在普通百姓当中,与市井民众多有接触的颜为而言,这不过是一件不足为道的事,至少不该严重到降职论罪的地步。

    金德是世家子弟出身,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有违大荣国官场风气的,这次会犯这样的错看来背后必有原因。

    思及此,颜为立即出列,道:“启禀皇上,想必金大人一定有苦衷,皇上不如给金大人一个解释的机会。”

    看到颜为为自己说话,金德暗暗向他投去感谢的目光。

    刑部尚书杜宿立即站了出来:“能有什么苦衷,穿着官服去向市井小民买吃食,成何体统?《国语》有云:‘夫礼,国之纪也,国无纪不可以终。’颜大人不能因为和金大人同为三甲,有私交的缘故而为金大人开脱啊。”

    杜宿作为刑部尚书,执掌刑律,一向最是看不惯不守法纪的行为。

    颜为淡定开口:“臣并没有想为金大人开脱什么,臣说这些话也不是因为跟金大人有什么私交,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年佳站出来了,有些开玩笑地对着众人,“杜大人可能真是误会了,颜大人出身市井,对朝堂上的这种官民之间的礼节不甚了解,又自小与平民为伍惯了,觉得为官者当街不顾身份向小民讨吃食也是很正常的行为,我们就不要太过苛责了嘛。”

    这话好似是在为颜为说话,但实际上谁都听得出来,这是既讽刺了颜为,又批评了金德。

    底下不少朝臣都哈哈大笑,隐隐有幸灾乐祸,跟风嘲笑之势。

    年佳有些得意地看着颜为,一个小辈,出身低劣,竟然敢三番五次出头,上次被他驳了一回面,差点下不来台,这回看他怎么说。

    众人都用看热闹的目光向颜为望去,却见此人站得笔直,如一根撑殿的柱子,稳稳不动。众目睽睽之下,遭此暗讽,没有气急败坏,羞愧难当,反而面不改色,从容淡定,好似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

    颜为缓缓开口:“《尚书》有云‘民为邦本,本固惟宁。’民既为国之根本,哪来卑贱低劣之说。”

    年佳瞬间觉得又被打脸了。

    为无聊之事,逞口舌之争有何意义?颜为不再多作辩解,他看着皇上,心中暗自思量皇上究竟会作何决断。

    昌宁见众人又把冒头对准了颜为商人出身的身份,朝堂上一时之间气氛有些紧张。

    昌宁摇了摇头,为了转移众人的视线,她看着金德问道:“金爱卿有什么要辩解的吗?”

    金德有些懊恼,“回皇上,臣是早晨没有吃什么东西,下朝后又回翰林院处理公务,回府路上看见路上有人卖烧饼,刚出笼,热气腾腾的,臣又实在是太饿了,所以忍不住在路边买了东西来吃。”

    李秀又道:“休要找借口,假使人人都像你这样,那岂不是乱套了。”

    昌宁没理李秀说的,又继续问,“早上为何没吃东西?”

    “回皇上,微臣家住城南仙水街,离皇宫较远,所以微臣寅时就得起床,因为怕耽搁上朝时辰,故而没有吃早餐就赶来了皇宫。”

    杜宿又道:“众臣中,家离得远的比比皆是,怎么就没人像你一样?”

    此话一出,金德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他认命地跪在那里,等待皇上的斥责。

    谁料过了一会,皇上出人意料地问了一句,“那众臣早上都来得及吃早餐吗?”

    众臣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办法的自然是来得及的,来不及的只得这么饿着了,平时退朝之后,还得回本部门处理公务,所以常常要饿一上午,这是早就已经司空见惯的事。只是不知皇上为何会有此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