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六章 城里的姑姑

    丁老师讲完故事,因为我与他同村,他说的人我都认识。不过有些事他未必知道。

    我有两位姑姑,不过都不是奶奶生的。而是过去分在我们队里的知青。她们一个叫张静,一个叫李琴。

    奶奶无儿无女【抱的我妈招的我爸】,所以特别喜欢他们。两知青嘴巴也甜,他们叫奶奶干娘;叫父亲、妈妈大哥大嫂。我与妹妹叫她们姑姑。

    集体的时候,口粮严重不足,而且大多是大麦、燕麦,女知青们吃不惯。这时候,奶奶总是将极少的大米送给他们;还常常将他们叫到家里吃煮玉米,烤山芋。。。。。

    有件事想起来特别好笑:有天晚上张静带回来一口袋豆子,黑色的,张静让奶奶炒给她吃。奶奶叫她掏出来一看,原来是羊屎!

    劳动是光荣的,生活是艰苦的,除了奶奶、父母对女知青很好之外,队里的小伙对他们也很客气,其中包括会计张仁,记工员李义。

    听说那时女知青被称为“高压线”,农民是不许与她们谈恋爱的,更不能发生男女关系。如果被上面知道,轻则坐牢,重则枪毙!不过张仁、李义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少干活多记工为由,多次在玉米地里或办工室里调戏她们。有次我与小伙伴们捉迷藏,躲到生产队的牛棚里面,张仁、李义、张静、李琴四个人正在稻草堆上打牌。他们不赌钱,赌脱衣,张静上衣都脱了。我羞红了脸,又躲到猪圈里面。猪子不喜欢我,蹭了我一身猪粪,我回家被父亲打了一顿!如果他们不在牛棚里打牌,我就不会改地方,就不会挨打!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打牌脱衣服也就算了,几个月之后,张静竟然怀孕了!

    当时正当七月,天气燥热,但张静还是穿着宽大的衣裤,把肚子扎小。但妊娠反应明显,还是被公社领导知道,请她到卫生院检查。这一查确诊她已怀孕三个多月。公社丁书记立即宣布将张静隔离审查,交代问题:这个男人是谁?

    山雨欲来风满楼,全公社的人都知道张静未婚怀孕,流言蜚语到处传。有人同情,有人谴责。大家都在猜想这个男人是谁?

    只有张静本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她就是咬紧牙关不说。仅仅一个月,张静脸上瘦了一圈,眼角起了细密的皱纹,十九岁的少女,仿佛一下子变成了老太婆。

    一天中午,父亲正在玉米地里干活,突然有人高呼:“张静跳河了!张静跳河了!”

    父亲赶到河边,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好不容易才将张静捞了上来。当时她头发散乱,双目紧闭,嘴里满是污泥。父亲不知如何抢救,索性一股作气将她扛到医院。由于救治及时,女知青终于转危为安;而父亲却为此大病一场:热身子进水,感冒转肺炎。

    张静自杀未遂,公社也不再追问跟她同居的男人是谁,所幸肚中的孩子也安然无恙。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1976年二月,张静在风雪严寒的环境下,在人们鄙视的眼光下,在愁云惨雾的心情下产下一个女儿。女儿的出生,给了她一些安慰,一些希望,也给了她一些勇气。

    一天晚上,春寒料峭。她刚给女儿喂完奶睡下,就听见有人敲门。“谁?”“是我,大虎。”张静听到大虎的声音,眼泪唰唰地流下来,开门说道:“你把我害苦了!”

    “静儿,我对不起你,让你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大虎是谁?大虎就是公社里的丁书记啊!他老婆长得丑,而他本人风度翩翩,他最喜欢借腹怀胎了!王小毛就是他的儿子。张静也喜欢大虎,所以宁死也不肯交代。

    大虎抱起张静放在炕上,把带来的棉被盖在她和孩子身上,张静一下子感觉温暖了许多。两人依偎在一起,高兴着,交谈着。。。。。。

    到我上初中的时候,女知青们全部回城去了。张静与奶奶、父母依依惜别;李琴后来被推荐上大学,招呼也沒打一声。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对此也不计较,反而常常思念她们。父亲有次去城里换油,惊喜地发现开票的会计正是李琴。父亲得意忘形,直呼她的大名。李琴白了我父亲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

    父亲气得不行,从此再不去油厂换油。当时乡下没有油厂,父亲好多年不种油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