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三章 情天恨海

    听完陶金凤的单恋故事,同是大学生的朱小梅说:你们讲的都是夫妻、情人故事,今天我先跟你们讲讲我和弟弟的故事:

    我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有一次我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

    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边,拿著一根竹竿,让我们承认到底是谁偷的。

    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着头不敢说话。父亲见我们都不承认,说那两个一起挨打。说完就扬起手里的竹竿,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大声说:“爸,是我偷的,不是姐干的,你打我吧!”父亲手里的竹竿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父亲气得喘不过气来。

    打完了坐在床上骂道:“你现在就知道偷家里的,将来长大了还了得?我打死你这个不争气的。”

    当天晚上,我和母亲搂着满身是伤的弟弟,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

    半夜里,我突然号啕大哭,弟弟用小手捂住我的嘴说,姐,你别哭,反正我也挨完打了。

    我一直在恨自己当时没有勇气承认,事过多年,弟弟替我挡竹竿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

    那一年,弟弟8岁,我11岁。

    弟弟中学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同时我也接到了河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那天晚上,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嘴里还叨咕着,俩娃都这么争气,但只能供一个。

    母亲偷偷地抹着眼泪说:一个也供不起!拿啥供啊?

    弟弟走到父亲面前说:“爸,我不想念了,反正也念够了。”

    父亲一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说,你咋就这么没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俩供出来。

    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

    我抚摸着弟弟红肿的脸说:“你得念下去,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村庄了。”弟弟看着我,点点头。

    当时我已经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

    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弟弟就偷偷带着几件破衣服和几个馒头走了,在我枕边留下一个纸条:

    姐,你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弟。

    我握着那张字条,趴在床上,失声痛哭。

    那一年,弟弟17岁,我20岁。

    我用父亲满村子借的钱和弟弟在工地上搬水泥挣的钱终于读到了大学。

    一天我正在寝室里看书,同学跑进来喊我:“梅子,有位老乡找你。”怎么会有老乡找我呢?

    我走出去,远远地看见弟弟,穿着满是水泥和沙子的工作服等我。我说:“你怎么和我同学说你是我老乡啊”

    他笑着说“你看我穿得这样,说是你弟,你同学还不笑话你?”

    我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我给弟弟拍打身上的尘土,哽咽着说你本来就是我弟,这辈子不管穿成啥样,我都不怕别人笑话。

    他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绢包着的蝴蝶发夹,在我头上比量着,说我看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就给你也买一个。我再也没有忍住,在大街上就抱着弟弟哭起来。

    那一年,弟弟20岁,我23岁。

    大二的时候,班上转来一个男生,一脸的英气,有点酷。我所在的班级一共有八十人,能记住一个新面孔,也不容易。起初的时候,没有在意过他,直到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名列前茅,我才彻底记住了他的名字:刘文涛。也许因那次考试让他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开始肆无忌惮的施展自己的个性与才华。第一次看见有人在操场上光着脚踢足球,他说那才叫真正的锻炼。第一次看见一份打着满分但是字迹奇丑无比的作文答卷。第一次看见有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经允许就冲上讲台,拿起数学老师的粉笔,把老师黑板上的题目用另一种更简单的计算方式写出来,令老师当场尴尬无比。我和同学们在唏嘘他的无礼之余,无不钦佩他的才华和气质。我就那样悄悄地被他吸引了。那时还没有手机,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给他写了一封信。蜻蜓点水般的透露了我的心机。第一次这样的表白,简直难以想象。我把信塞入他的宿舍门缝,就逃离了那里。我心里真的好害怕,怕他的拒绝,怕他小看我。晚上去外面看电影,回来后舍友告诉我,他来找过我几次,他很开心,出去买了很多吃的,还有啤酒,请大家一起喝。他还在众人面前唱歌。听到这些,我有些欣喜若狂。肯定是因为我的表白,他才这样的。

    后来我们就正式恋爱了,毕业后也分配到了南通。他本来就是南通人。

    第一次领男朋友回家,看到家里掉了多少年的玻璃安上了,屋子里也收拾得一尘不染。

    男朋友走了以后我向母亲撒娇,我说妈,咋把家收拾得这么干净啊?

    母亲老了,笑起来脸上像一朵菊花,说这是你弟弟提早回来收拾的,你看他手上的口子没?是安玻璃时划的。

    我进弟弟的小屋里,看到弟弟日渐消瘦的脸,心里很难过。他还是笑着说:

    “你第一次带朋友回家,还是城里的大学生,不能让人家笑话咱家。”

    我给他的伤口上药,问他:“疼不?”他说:“不疼。我在工地上,石头把脚砸得肿得穿不了鞋,还干活儿呢……!”说到一半就把嘴闭上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