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 故地重游

    翌日凌晨,当易流云起床的时候,杜惠莲早已在院中忙活。

    光听声音就知道,那是娘亲准备晾晒谷物了。

    眼下正是秋收农忙季节,收获的谷物要将水分晾晒干才能入仓储存,否则会发霉腐烂。

    他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篾片编了一个很大的竹席,专门用来晾晒谷物。

    每次杜惠莲刚在院里将竹席铺开,自己就屁颠屁颠跑到竹席上打滚儿,不亦乐乎,娘亲赶都赶不走,最后自然少不了挨揍。

    现在想来他都觉得自己小时候是挺欠揍的。

    易流云推开房门,清晨温暖的阳光顿时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谷物散发的气味。

    看着院里铺开的竹席,这个竹席不是以前那个。一般情况下一张新编的竹席只能用四五年,因为编制竹席的篾片四五年的时间就会变得很脆,极其容易折断。

    更加上自己一个劲儿的折腾,想必早已破旧不堪。

    不一会儿,易流云就见杜惠莲从仓里拖出一大麻袋谷物。

    只见杜惠莲额头上大汗淋漓,头发上有一些谷物扬起的灰尘。

    这一麻袋谷物少说也有百十来斤,杜惠莲本就是女子,力气不大,再加之常年心事忡忡,身体更加孱弱。

    因此这一大麻袋谷物她根本无法提起来,只能拖着一步一步慢慢挪动。

    “阿娘,我来帮你!”

    易流云跑过去,想要替杜惠莲接下这麻袋,不料杜惠莲赶紧摇头。

    “这一麻袋玉米的有百来斤,你这小身板如何搬得动?”

    易流云不由分说一把抢过杜惠莲拖着的麻袋,将那比自己身形还大许多的麻袋一下子扛在肩上,看得杜惠莲一阵心惊,忙不迭提醒道:

    “小心,别闪着腰。”

    易流云神色轻松,大咧咧笑着回道:

    “阿娘你别看我年纪小,力气可大着呢。”

    御气境修为,别说百来斤,就算再多个几百斤也没不会吃力。

    易流云将那麻袋扛到竹席旁边,解开麻袋封口的布条,将其倒在竹席上,然后又拿来竹耙将其均匀耙开。

    杜惠莲见易流云如此娴熟,看样子在家里也经常帮父母做这些活计,不觉开始羡慕起那对夫妇来。

    你们真幸运,有一个和咱云儿一样乖巧的儿子。

    比起晾晒谷物,收割庄稼才是件真正的累活儿。像这样一麻袋一般谷物从山上弄回家里,来回得走十多里路,加上收割的时间,几乎要整整一天的功夫。

    以前都是夫妻两人一起上山的,但如今易浩知道杜惠莲身体不好,不让她跟着去山上吃这份苦。

    “对了,小公子,你叫什么名字啊?”

    易流云一愣。

    糟糕,没想到这个,既然不能让爹娘知道自己就是易流云,总得重新想个名字才行。

    他凝神片刻,说道:

    “阿娘,我叫杜怀宝!”

    没办法了,将就怀宝的名字用一下。

    “那阿娘以后就叫你怀宝了。”

    “阿娘就叫怀宝吧!我本来也不像什么小公子。”

    杜惠莲可不这么想,他觉得易流云似乎天生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亲切,怎么看怎么顺眼,这样的人可比连云镇那些大户家所谓的公子更称得上公子。

    杜惠莲突然说道:

    “对了怀宝,你要不明天陪阿娘去镇上一趟吧!我想去镇里买些东西。”

    “再过几天就是云儿十三岁的生日了,这几年阿娘做的长寿面他也没能吃上,最后还是阿娘自己吃的。”

    她说到这里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开始黯然伤神,眼里又开始出现泪星。

    易流云心中五味杂陈。

    怎么这些年自己生日的那天一直都有一碗长寿面等着自己来吃的吗?

    他记得小时候恨不得天天过生日,因为小家伙嘴馋得紧,而且最喜欢吃娘亲做的长寿面,每次连汤都不剩,还意犹未尽。

    易流云侧过头去,悄悄抹了抹眼角。

    “好啊阿娘,这次这碗长寿面,我替他吃了。”

    杜惠莲顿时喜笑颜开,因为她心中也是这样想着的。

    傍晚,易浩从外边回来,挑着两袋玉米棒子,倒在院落中。

    新鲜的玉米棒子要把皮剥掉,然后几个绑在一起晾在架子上,等些日子将玉米粒晾干后才好剥下玉米粒。

    如果这时就剥掉玉米粒的话,那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情。

    于是易流云便坐下来陪着杜惠莲开始剥玉米皮。

    农村的生活既简单又充满乐趣,似乎每天都过着同样的日子,但又乐在其中,并不会觉得单调。

    “咱们家云儿小时候很喜欢啃玉米棒子,像这样的他能一次吃上好几个。”

    杜惠莲拿着一个玉米棒子,朝易流云笑到,此时她笑得却是很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