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8章 第38章

    谢苗儿仍旧沉浸在震惊之中无法自拔。

    历史的赢家,在继位之初就为陆怀海平反洗冤的下一任帝王宣乐帝,表字就叫成兰。

    表字多为平辈所呼,哪有敢呼皇帝表字的平辈?所以皇帝大多是没有表字这个东西的,也免得下头的人多几个要避讳的字。

    但是这个皇帝不同,他行事荒诞不经,常与朝臣兄弟相称;不许后妃称他为帝,只许叫他的字;批奏折的时候也不盖大印,只盖他自己那方小印。

    是以,谢苗儿对这两个字印象极深。

    莫不是巧合?

    但是……

    福至心灵的瞬间,从前读史不能理解的细节全部都对上了。

    谢苗儿记得清清楚楚,宣乐帝是今上的第七子,因生母惹了皇帝厌恶,三岁就因“命数相克”一说被送到了陪都,后不知因何缘故流落江淮一带几经辗转,直到弱冠才被接回京中,被封安王。

    回京后,安王几乎是被立即卷入了太子之争中。

    或者说这就是皇帝接他回来的用意。

    而陆怀海被视作他的乡党,在后来崭露头角后毫无悬念的被人视作安王一派,他被打压得最狠的那几年,也正是安王落于下风的时候。

    谢苗儿知道同乡在朝堂上一直是一股拧不开的力量,出生于何地、或者说于何地做官,这种地域间的划分、结党,无论哪朝哪代都没有少过。

    但是她之前一直不能理解,为何陆怀海只是和那安王只是在同一个地方待过,就被人视作了乡党?要按这么个说法的话,那岂不是整个江淮的官儿都是安王的后盾了?

    现在她终于明白了。

    或许他们早就相交相识。

    这种情况下,想再独善其身,那是不可能的了。再不站队,那就是两边都要排挤。

    真正的纯臣本就是理想状态下的设想,何况邕朝武将势力本就弱于文臣,没个靠山指不定哪天就背锅死了。

    可意识到陆怀海和未来的新帝是旧友之后,谢苗儿更是痛心疾首。

    但凡熬过最后两年,不要在那时冒头,等到他继位登基,除了犯上作乱,再想做什么不能呢?有什么抱负施展不得?

    牵扯到皇权倾轧后,事情好像远比她所以为的要更复杂……

    谢苗儿想得出神,连车窗上的珠帘卷到她的眼前都没有发觉,更别提陆怀海说了什么。

    她一个字也没听见。

    她的神情落在陆怀海眼里,那就是另一种意味了。

    她好像还是第一次流露出如此明显的紧张和焦灼。

    她在为谁而紧张?

    “在想什么?”陆怀海皱眉,语气不善,信手在她眼前打了个响指。

    他这才得见谢苗儿从无限蜿蜒的思绪中拔出脑袋来。

    她眼中的情绪复杂,有惋惜、有惆怅、还隐隐有一丝……恨铁不成钢?

    谢苗儿还没完全从方才的思考中回过神来,回答陆怀海时的口气很生硬:“没想什么。”

    更古怪了。

    陆怀海挑眉看她:“谢苗,你还没回答我刚刚的问题。”

    他大剌剌地坐着,左手支在自己的膝头,右手已经撑在了谢苗儿身侧:“你还没有告诉我,方才那厮,你认不认识?”

    他的话和姿态里的进攻性太强,叫谢苗儿绷直了背,后脑勺都贴在了车厢上。

    可谢苗儿也是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她本来就因为想到眼前的这个人,在以后会置他自己的性命于不顾而忍不住气恼。

    她微扬起下巴,难得的没有好好说话:“认识如何?不认识又如何?”

    陆怀海瞧她这模样,越发笃信她有什么猫腻了,冷哼一声,说话也夹枪带棒起来:“与我是没什么干系,就是怕有的人分不清好坏,被人骗了。”

    他的话把谢苗儿说得一头雾水,什么好坏?什么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