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64章 第64章

    日光无差别地洒在每一寸土地上。清早, 苏氏刚睁眼,就听见有人进来通传,说小少爷和谢姨娘一起来请安了。

    轻竹憋着笑侍候苏氏起来, “夫人, 小少爷这出去一趟, 倒成大孝子了。”

    苏氏颇有些无言以对:“我多谢他。”

    说归说,她还是起来了。

    陆家人丁薄,规矩也小, 在陆老夫人掌家的时候, 就没什么晨昏定省,按老夫人当年原话来说, 那就是“爱干嘛干嘛去,多睡会儿比什么都强”。

    到苏氏这一辈也一样, 她懒得早早起来摆长辈谱。

    苏氏梳洗过去前头时,陆怀海和谢苗儿正隔着小几,偏头私语。

    见苏氏来,两人齐刷刷地站起,朝她见礼。

    “母亲。”

    “三夫人。”

    人还是这么两个人,也没多长颗脑袋出来,但是苏氏总觉得他俩之间多了很多不可描述的氛围。

    ……看着扎眼得很。

    苏氏掩下喉间涌动的哈欠, 略带敷衍地叫他们坐下,寒暄几句就要下逐客令。

    陆怀海见状, 道:“母亲要去睡回笼觉了?”

    苏氏完全不掩饰, “是,快走吧, 不用带人来我这儿走过场。中午你记得回来, 你父亲传信说他大约这个点回府, 有事和你交代。”

    陆怀海应下,母子间没再客套。

    出去之后,谢苗儿有些好奇地问他:“是什么事情呀?”

    自昨天回来起,无论是打点行装、清点人手,还是去见未来的同僚,陆怀海都是自己操持,不知有什么还需他爹来叮嘱他。

    陆怀海道:“加冠取字,总要在我启程前敲定好。”

    谢苗儿掰着指头一算,自己和他竟然已经认识一年多了,她心念一动,问道:“你的生辰是什么时候?”

    陆怀海的出生日月在后世流传了几种不同的说法,通常又只有老人会办寿宴,年轻人的生辰很少庆祝,所以谢苗儿无从得知。

    “十月十一。”

    时人算年纪按虚岁,早在去年十月,陆怀海其实就已经算二十了,可以挑吉日行冠礼,只不过被一连串的事情耽误到了现在。

    谢苗儿想了想,讶异道:“你去年十月还在外打仗呢。”

    确实如此,不过陆怀海对于这种日子实在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只淡淡嗯了一声。谢苗儿倒是莫名有些介怀,心里盘算起下一个十月十一了。

    两人一道出了陆府,各自有事要做,不过一起去吃个早饭的功夫还是有的。

    望着街边小灶升起的水汽冉冉,谢苗儿感叹:“真好啊。”

    往返京城的这段路,可以说得上是谢苗儿迄今为止所经历的最惊心动魄的时光。有它衬托,眼下能够安稳地用一顿早饭显得格外珍贵。

    毋需什么珍馐美馔,平淡的生活同样有滋有味。

    陆怀海看着她脸上的满足,心下亦是感慨。

    再有天赋的人,想要学武学出个名堂,也是要吃苦头的。陆怀海曾经问过自己,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起初,他只不过热血上头,家中越不让他做,他越想做出个名堂让他们看看。

    再往后,便是为了男儿的雄心与担当,亲眼得见倭寇如何把刀对向邕朝的血肉同胞,建功立业以外,他更想拔除倭患、守一方平安。

    这样的念头虽伟岸,但未免有些空泛,而眼下陆怀海瞧着谢苗儿,空泛的念头终于落到了实处。

    他要保护的人就在眼前。

    所图的一切,无非是一顿安稳的早饭,一场平淡的好梦。

    小摊的老板娘迎来送往,认人的本事极强,她在不远处悄悄打量了两人一会儿,才道:“二位是不是许久没来了?”

    谢苗儿在外面还是比较腼腆,她声音小小的:“老板娘好记性。”

    “我果然没认错人,你们确实来过,”老板娘热情开朗地继续吆喝生意:“娘子,郎君,可要尝尝我家的豆腐脑?我家男人后半夜磨的豆子,嫩得很。”

    谢苗儿现在是什么都想尝尝,和老板娘要了两碗,还叮嘱道:“要甜的。”

    陆怀海原本听到豆腐两个字,就已经不自觉地在想昨晚她脸颊的触感了,结果居然听到她要甜豆腐脑,不合时宜的旖旎情思瞬间消失,他挑眉看她:“豆腐脑,吃甜的?”

    谢苗儿不解:“怎么啦?南方不都是吃甜的吗?”

    这还是她从前在游记上看到的呢。

    老板娘笑得欢:“哎呦,我明白了,小娘子你要吃甜的,我给你做一碗就好。不过我们这里呀,一般都是吃咸的,配萝卜干。郎君,你可要小葱?“

    陆怀海点头。

    不多时,甜咸两碗豆腐脑泾渭分明地出现在矮桌上。

    一碗清清淡淡,只有豆子的本色,一碗酱油纵横,夹杂着翠绿的葱花。

    谢苗儿爱吃甜食,见陆怀海舀了一勺,似乎是想让她尝尝,连连摆手:“不、不用了,多谢。”

    向来契合的两人,终于在甜咸的口味上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她第一次对他表现出如此明显的拒绝,咸豆腐脑威力还是很大的。陆怀海失笑,心道,原来她这块小豆腐,还是甜口的。

    ――

    用过早饭,两人各忙各的,约好了一起回去的时辰和地点。

    站在谢家的小院门口,谢苗儿一时竟有些不敢踏进去,她这一次离开时日长久,再回来都不知两个小孩是否还认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