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五章 秦国崛起之必然

    在众人的商议下,决定将韩非关入云中狱,是生是死只在秦王政一念之间。

消息传出后,文武百官有不少人反对,这些人是以郑国为首的韩国客卿,上书劝谏秦王,赦免韩非。

但百官越是劝谏,秦王政想杀韩非的念头就越演越烈。

不过,秦王政不想背负杀害贤臣的骂名,被后世唾骂,没有处死韩非。

韩非得知秦王政的诏书后,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

其实从入秦之前,结局就已经注定。

可惜韩非不是布衣寒门,而是韩国王室贵族,血统注定了他不能为秦国效力。

不过,韩非将自己的著作呈上秦王,希望秦王能将以法治为核心,以术势为辅佐的君王之法发扬光大!

进入狱中的韩非郁郁寡欢,韩国若是如同秦国一般,进行一场彻底的变法,也能完成吞并霸业。

韩昭侯重用申不害变法,表面术治改革,实则还是旧法粗略修改,自申不害死后,申不害的术治形同虚设,贵族东山再起,复辟了旧制。

而山东诸侯国变法,无不是一变二变而终止。

秦国变法更为彻底,且将土地收为国有,重新分封,做出巨大突破。

尤其可见商鞅果然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法家大才!

在狱中,韩非发出一声感叹:“天下必归一于秦,六国必覆灭于己!”

韩非子在狱中时而欣喜,时而悲伤,时而愤恨,似乎是对怀才不遇的愤恨,亦或是对韩王昏厥迂腐的悲伤,亦或是在秦国脱颖而出的喜悦。

一时间,错综复杂的心情涌上韩非的心头。

而作为天之骄子的韩非,终其一生未能实现富国强兵的政策。

不过,他的法家巨著却能流芳百世,作为后世帝王的必修课。

而韩非也将迎来他一生的归宿,在狱中被李斯赐死。

得知消息后,姚贾禀告秦王政,将其厚葬。

而章台宫内,陆陆续续送来四通竹简。

秦王政徐徐展开,嘴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第一批冬小麦在郑国渠的灌溉下,谷物大收,粮食满仓。”

“盐矿山得以充分利用,粗盐便为细盐,弥补了秦国井盐稀缺的短板。”

“盛产于巴蜀之地的香茗,推及全国,惠及百姓。”

“踏碓取代了人力舂米,提高了舂米效率,使得谷物得以充分利用。”

四通喜报,逗得秦王政眉开眼笑,秦军东出函谷,荡平中原指日可待。

但,韩王没有因为韩非的劝谏而动容,反而更加坚定了韩赵联军。

赵王偃征调大军,准备与秦国开展。

秦军桓齮和王翦兵分两路,与赵国的主力军在黄河两岸对峙。

这个时代还没有战桥,若是渡河,只能乘坐木船。

若是敌军趁机突袭,用投石车阻击,那么渡河的军队就会损失惨重。

因此,秦赵两军在黄河两岸对峙,但迟迟没有渡水。

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军队白白送死。

数日后,赵国庞煖竟然班师回朝,桓齮以为是庞煖的诱敌深入计策,便没有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