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八回 居安思危

      “嗯…赵普曾建议爹爹削藩镇兵权,行军制改革,自唐以来,各地节度拥兵自重,此乃一大患。

  自家人知晓自家事,朕这个帝位也是如此来的,每每夜深人静想到此处,无不是冷汗直流,所以爹爹是不得不防啊!”

  此时堂中无人,赵匡胤也没有欺瞒自家儿子,将心中忧虑说出,这件事在他登基之后,一直是一块心病。

  此话对于别人自己肯定不讲,只能埋在心底深处,可眼前之人又不是别人,亲生儿子如何隐瞒。

  “那爹爹是想要如何改制呢?”

  赵德昭闻言点头,其实这些问题他都知道,武将拥兵自重自古以来都是历代当权者心病。

  赵匡胤话语又随之传出,其想法和历史上一般无二,设立枢密院和三衙,前者负责制定战略决策,处理国防事务以及招募、检阅和调遣军队。

  而三衙则是负责国军队的训练、番卫戍守以及迁补赏罚。再到了具体需要作战的时候,则会另外任命其他的将领去统帅军队。

  待到战争结束之后,部队再由三衙进行安排,而带兵的将领则又回到原来的职位上去。

  这种将军权一分为三,又可以相互掣肘的想法,完美杜绝了将领拥兵自重一事。

  纵观有宋一朝,除了跑到南方苟且偷生的那位,在遭遇被人废掉的命运,其他皇帝一生,还真没有遇到过有将领拥兵自重一事。

  但是在这种国策之下,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直接导致“重文抑武”发生以及为宋朝灭亡埋下祸根。

  把兵权给那些书生,你指望他会打仗,当然不可否人也是有儒将存在,但是这种几率却是非常小。

  有句话说得好,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宋朝,这句话狠狠验证。

  仅仅一朝出现六个奸臣,观史书无人出其右。

  既没有强汉之雄风,又比不上盛唐之繁荣,真乃弱宋,直接成为三国后花园,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有自把泰山封禅拉下粪池那位皇帝败类起,历代皇帝无不是和狗一样摇尾乞怜。

  说狗都侮辱狗了,狗还能知道看家护院狗仗人势,他们倒好,打输赔钱,打赢还是赔钱。

  “唉,朕实在不愿是屠戮功臣!”

  赵匡胤深深叹口气,对于自家那几位结义兄弟,他是真的不愿杀人,毕竟有出生入死情义在。

  “所以爹爹就想要行军制改革,爹爹有没有想过如此一改,我大宋虽然从此止于内乱,然终逃不过为外敌所灭亡国。”

  赵匡胤的叹息将赵德昭拉进现实,他不敢认同皇帝老爹的想法,这件事弊大于利。

  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将国家亡于内乱,都不愿亡国外族之手。

  五胡乱华,晋就是弱朝,若不是武悼天王杀胡,北方汉人几乎被杀的绝种。

  “你…,二郎你!”

  赵匡胤闻听此言,脸色有些震惊,他实在没有想到赵德昭会有如此回答,当着他面居然说出亡国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