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章 好时光:北渡江

    『洛州中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有条宽逾两丈,没头没尾的江水。此江沿南北纵伸,直行一线,绵延上百里之远。因其发源于平地、又隐没于平地,而且划定东西、平分洛州,故名“平川”。

它是羽界“中原、东域、西境、南疆、北冥”五地中,唯一一条位于一州境内的两地分界线。它是胜者脸上的光荣,也是败者心中的伤疤。

平川江道低浅,水流凝重而缓慢,一袖清风吹过,表面几无波澜。不仅温雅,而且沉静。最奇之处,莫过于此水相当界线分明,就连东西两边的流向,也刚好相反。

五行演化:水生木。

平川两岸之间没有浮桥,每隔五十或一百步距离,却有一棵怪柳横江。这些柳树全部扎根于东岸,明明应该向阳而生,却都向西蜿蜒,横伸过江面,躺落在西岸上,再拧转腰身,向蓝天生长。

倒也成了供两地商旅客人往来的一座座天然桥梁。

这日清晨时分,东方大地暖阳初生,万里云霞似锦。曙光掩映下,平原上芳草离离,花叶戴金衣。

柳叶上凝露滑落,嘀嗒一声落入江水。平川西岸,一位身穿粗衣的白发老翁,正翘着二郎腿躺在一株怪柳上,双目微阖,悠闲自得。

“啾啾——”

倏而,空中传来一声鸟鸣。老翁抬眉,只见东域地界,一只黄雀正披着晨光向这边飞来。不多时,黄雀嘴里叼着一截纸条,轻轻落在白发肩头。老翁信手接下,将其舒卷开来,低眉看去。

纸上写着两行字:

“无影人乱,叛我盟约,愿请离恨天相助。候君一月,七月十五日,绝云、千叶、惊隐三宗,集结弟子千人共聚影天寨,征讨逆贼。”

天下九洲,六新三老:

万籽成洲、千屿廓洲、天雪洲

栖云洲、中土神洲、虹炎晬洲

贡妖洲、江南羡洲、碧琅从洲

“影天寨”坐落于栖云洲北边山脉,毗邻万梓成洲,依山傍水,是无影人经营了上千年的寨子。如今已经占地千里,变寨为城,地位相当于离部的离宫。寨名分别取自于无影人第一位家主——江影的“影”字,和江家最伟大的族长——离恨天的“天”字。

老翁看完来信,拈须不语。

信纸左下方签有署名:“千叶宗澹台公复”;右首还钤着一方【内讯】朱印。

经常来往两地的商客们都知道,老翁一向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谈。当下他拈罢长须,便将纸上内容从头至尾又读一遍,始终面无表情,不露声色。

恰于此时,远处平川江面上,一位中年渔翁摆渡而来。那人所乘的一尾扁舟无帆无浆,终年顺水而流,船头边上还拴着一框鱼篓,篓中两条金色大鲤鱼,吞吐江水,欢欣跳跃。

老翁横眉,见此人来,便将信笺重新卷成一条管状,捏在指间一撮,绿叶莹然,竟然成为一枝嫩柳。然后将其随意插在头上,就像女子戴在头上的一枝发簪。老翁仰身躺下,双眉低垂,继续晒着太阳。』

东域有条大运河,此河发源于羽界东北角那片龙潭,年年自北向南而流。它的前身原是一川曲折的江水,奈何夏季雨磅礴,蜿蜒多改道。东门便集三代劳工之力,历经百年,将其疏浚贯通,又在两岸栽柳成堤。因其顺沿洛州,便取名曰:“洛水”。

洛水行经宁、锦二州,纵穿整个东域,与中原月亮河相汇,然后两河并行,化名时荫,东入云梦泽。

【木铎甲子二十一年,五月初二】

五月初五端阳节,家家户户挂菖蒲。

佳节将近,春风送暖;天上白云飘飘,一片阳光绚烂。

又是一日清晨时,洛水岸边的镇子里,有男童背竹篾,脚踩池塘边一渠春水而过;河边有人浣衣,有少女采叶,有妇人坐在扁担前,专心致志包粽子。

暖阳高照,落花不言,柳絮不语,残红白雪随风舞,竞相得意趣。

街边长亭上,一支短笛悠悠响,楼上女儿轻轻唱: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是苏如狂写就的一曲《浣溪沙》,据说是当年潜入暮泣城后,于端午佳节思念侍妾朝云时所作。虽是感怀远人,然而心境开阔,由芳体写及心兰,词美意善。而且一词一景,一句一画,充满了浓郁的家乡之情。最后又缀以“相见一千年!”的美好憬愿,犹如人间鲤鱼跃龙门,实在是超脱俗尘,真乃仙人语!

此时此刻,远处水中有叶小舟,舟前踏板上坐一妙龄女子。

少女挽裙过膝,双足入水,在江流中任性踢踏,浪花于是也轻轻扬扬跳跃起来,但得斜阳一照,点点片片聚散于空中,或如凝露,或如白练,便是玉碎一般光彩。

船尾有位老艄公,身上浅淡布衣,脚趿草履。

老人将弓步踏好,左手拉绳,右手握杆,肩推双臂,腰身前后摇将起来,手中那支兰木长桨也跟着左右一摇,在水中做个摆子,拉而复推,教江水打着回旋,旋涡悠悠隐没,竟像江中开出一连串透明荷花似也。

少女手中握着一枚鹅卵般大小的陶器,将其靠在唇边,十指端正,轻轻一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