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3章 大晋王朝(43)

    江易在刚到郦州城的时候, 就在各处都逛了逛。

    书铺也不例外。

    如今的书架上,对外出售的书种类不多,大部分都是经诗子集, 杂学极少。

    专门给幼儿启蒙的书倒是也有一两种。

    江易翻看了下,内容有点像三字经, 只是在历史朝代和典故的地方有些差异。

    因为要照顾到押韵和忠君孝义的宣传, 这本启蒙的书,让江易来看, 是不大合适的。

    江氏小团队里, 于二娘识字不多, 算账却不错。

    赛子在曹婆子家里,没学会纺线和针线活儿, 但学会了十几个字,也会了一点算数。

    焦家三兄妹里, 只有焦大郎会十几个字,但因他家是做酒买卖的,三兄妹都会算账。

    至于柱子, 很早就出来跑腿讨生活, 认字近百个,算账也很不错。

    陶婆子呢, 虽然大字不识一个, 但她管着买菜,自有一套算小账的法子,从来没有过差错。

    这么一盘算,小团体的知识水平,已经超过了这大晋王朝普通百姓。

    江易倒也没有对他们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人人都会写简单的信, 认识三五百个字,会记账看账就行了。

    现有的启蒙书不合适,江易只能自己编。

    他刚上学那会儿的课本都是啥来着?

    江易绞尽脑汁,也就回想起个“上中下人口手”来。

    为了避免自己陷入自己写书的巨大工程里,江易进了旧衣库里搜寻。

    旧衣库里,除了衣物布料、毛绒玩具、鞋子包包这些,似乎还有些比较不常见的布制品来着……

    翻找了半天,江易终于在库房的一角里,找到了一堆的布艺书和布制识字卡。

    这些布艺书和布制识字卡,是给一岁到三四岁的小朋友识物和识字用的,跟纸制的比起来,它们没有尖锐的棱角,又撕不烂,就算宝宝抓起来啃也无毒无害。

    当然了,江氏小团队的成员倒不需要这些优点。

    纸制书对他们更实用……就是可惜江易随身带的回收库里,不包括可再生回收库啊。

    这些识字卡和布艺书里,有关于大自然和动物的,比如春夏秋冬花草牛马羊猪狗兔之类,江易都挑了出来,这些是可以用的。

    至于什么动画角色、外国人、汽车、飞机、电视那些,江易就弃之不取了。

    江易拿了五本布书和一百张识字卡出来,去后院找于二娘。

    “大哥是说,照着这些布书,再绣出类似的内容不同的布书?”

    于二娘是头一回见这种布制的书,还是专门给幼小的孩子的,翻看着这些颜色鲜艳,图案亮丽的书页,不由得面现惊叹。

    “难为这是怎么想得出来的?”

    小娃娃们最爱鲜亮有趣的东西,看见了可不就要拿起来玩?

    一面是图画,另一面翻过来就是字,这玩得时候长了,再笨的娃娃,也会认识几个字了吧?

    幼童书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一页上只画一种图案,背面只有一个字。

    但团队里这些都是半大的孩子,就不能这么浪费了。

    一页上最少也得有三个字才好。

    这样,只要再制作一百张识字书页就够了。

    江易又把大伙都叫了来,让他们看现有的识字卡。

    “如今算是安定下来了,以后的买卖也要准备做了,大伙也得多认字会点算学,这里有些识字卡,你们有的也认识不少字,有的约莫只识几个字,就从今日开始,争取一日最少学会一字……这些识字卡,你们就挑不认识地拿,等看会记住了,再来二娘这里换。”

    订的书桌还没送来,但认字这事已经可以开始了。

    这些人里头属焦三妮最小,陶婆子年纪最长,大家就让她们先选。

    焦三妮咽了咽口水,看向陶婆子。

    “婆婆先挑。”

    陶婆子哈哈一笑,“那老婆子就先挑啦!”

    她大字不识一个,所有的识字卡她都可以随便拿,不过她挑了几下,看到一张识字卡上头画着鱼,就拿了起来。

    “原来鱼字是这样的!那我可要把这张卡揣在怀里,一天拿出来多看看!”

    今日学会了鱼,明儿就要学肉……早晚有一天,她能把灶房里这些东西都学全喽!

    轮到了焦三妮,她直接就抓了一张早就看好的,上头画了朵娇艳小红花的识字卡。

    焦二郎取了张牛的卡,“这个字简单,我先学简单的。”

    赛子则取了狗的卡,“可惜没有骡子的……”

    焦大郎拿着酒字的卡看了看又放下,取了张杯字的,“酒字我认得,这两个连在一起就是酒杯。”

    他家是开酒铺的,招牌上的字他打小天天看,他爹曾花银钱送他去跟街口的算命先生学几个字,他才学了没一个月,算命先生就失足跌死了,到现在他认得的字也才几十个。

    没想到如今跟着江掌柜,倒是能接着认字学算术了。

    柱子虽能认得出这里大半的字,但也还是挑出了一张不认得的卡,上头画着葡萄,这算是这一百张卡里头最难的了。

    每人怀揣识字卡,都是激动里头带着忐忑。

    因为主家说了,明儿吃过饭还到这儿来换卡,换卡前要当着大家伙的面儿,默写下学的这个字来……谁要是写不出来,就不换卡明儿再接着写。

    两次还写不出来,就要受罚!

    虽这处罚是去给小黄狗铲屎而已……伤害不大,却丢面子啊!

    但如果被罚的不是自己,想到有人捏着鼻子去埋狗屎,那个画面,倒是莫名喜感。

    各人拿着识字卡回去暗自用功不提。

    第二日早饭用过,江易在堂屋内用纸笔画着识字卡,准备送到于二娘那儿当模板。

    他才画到了第五张,就有客人到访。

    这位客人姓曲,身上有个秀士的功名,正是这座宅院的前主家。

    曲家可以称得上书香门第,曲家的老爷子是本地名士,还曾经做过官学山长。

    曲父和曲秀士也都是读书人,因为家宅不安,耽误了前程,如今只能在家中教导子弟,把希望寄托在后辈上了。

    段中人昨儿派人给曲秀士传了话,那人赶得急,说得颠三倒四的,也没说清究竟是落下了什么旧物,因此曲秀士特意上门来看看。

    虽然曲秀士是这宅子旧主,故地重游,他不但不怀念,反而觉得如芒在背,坐立不安,说了没两句话就奔了主题。

    “就是这一块山石。”

    江易把曲秀士带到了后院的园子里。

    这会儿长满了杂草灌木的半亩地已经被清理干净。

    就剩了当中的一座小山形状的灰黑巨岩,看上去孤零零的,十分不协调。

    “啊?是这块天外石!”

    曲秀士忍不住惊呼出声。

    “天外石?”

    江易目光一转,“难不成是块陨石?天上掉下的奇石?”

    曲秀士点头道,“这天外石,是三十多年前,我祖父不知道怎么迷上了奇石,四处搜罗,这块天外石,就是他从乡间门花了三十两银子买下,想法子运到了宅子里,运力人夫又花了一二十两……”

    他说到这儿,不由得摇摇头。

    他祖父在时,那会儿可不正是曲家正兴旺发达时。

    可惜祖父一去,曲家败相开始,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搬离了这间门老宅,这会儿只怕连姓曲的血脉都没了。

    六年前搬走时,仓促间门没想到要搬这块天外石。

    等想起来时,又觉得它那般笨重不好挪动,况且新宅的院子也没那么大,又都种满了花草。

    就想着让它暂时放在老宅吧,等新宅的园子扩大时再运来。

    再后头看房子的老仆也死了。

    老宅子就成了全家人的禁忌,谁也不想提到。

    他把宅子挂到了好几位中人那儿,买家一看院子都很乐意,一打听又跑得飞快。

    这一拖就是五年多,好容易这位江大爷利索买下,他拿了银子就签契,只觉得一块心病就此去了根……正轻松着呢,哪还能记得什么祖父的天外石?

    曲秀士看了看这天外石,一点也没有他祖父那般的喜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