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六章 面试

    一大早住在皇后区的马蒂厄·朗格尔在妻女的祝福声中又一次离开了自己的房子,今天他准备去参加新公司发过来的面试邀请。

马蒂厄·朗格尔所在的投资公司一个月前因在石油期货市场上押注失败,为避免破产,所以要大量裁员,而老实人马蒂厄·朗格尔就是第一批被辞退的员工。

马蒂厄·朗格尔也是个传统的米国人,他有着米国人的一切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

比如超前消费,因为米国的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很完善,且由于米国人的个人收入较高,不用担心教育、医疗和住房问题,米国人大多都是“今朝有钱今朝花”。所以他们并没有很强烈的储蓄观念。

对于米国人来说,日常生活中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此当米国社会爆发金融危机时,很多中低收入家庭都会因为工作原因直接破产。

马蒂厄·朗格尔和大部分低中收入的米国人一样,他的家庭基本上是没有存款的。所以当他失业后,他的房贷和车贷马上都被银行停了。

马蒂厄·朗格尔已经不记得这是他失业后进行的几次面试了,他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

昨天银行的业务经理又给他打电话了,如果这个几天里他还没能找到新的工作,那么银行会回收他的房子和车子。

所以为了全家不被赶到街上去做流浪家庭,这次面试他一定要取得一份新的工作,他不想再带着失败的面容去面对家人渴望的目光了。

马蒂厄·朗格尔开着车对照着地图,在曼哈顿转了快一个小时后终于在一小栋写字楼下停了下来。

写字楼只有三层楼,从外面看起来有点破旧,这种充满年代感的老旧的写字楼在曼哈顿区随处可见。

他坎坷的走进写字楼,在前台工作人员那里登记好后被带到的一间办公室等待面试通知。

办公室不大,只有20平方米左右,里面放着一些椅子,因为时间还早,所以目前办公室内只有他一个人,他找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后便开始回忆起今天要面试的公司信息。

高海他们公司的面试邀请都是通过猎头公司发放,短时间内招人还是委托猎头公司方便点。

而且他们这次招聘的人数并不算多,实际上高海主要是想找招收些影视行业的方面的人才。

可惜这里不是洛杉矶的好莱坞,而是纽约,收不到什么影视行业的优秀人才。

而且有技术的不会来他们公司,来的都是些三把刀。

不过也无所谓,他们的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也不是在米国。

在米国的业务反而并不需要太多操作。

赫本公司的投资业务自然由高海亲自指导。

而且作为一位开挂的玩家,高海自然知道哪些时候有钱赚,当然高海也不放心他们的业务能力,毕竟要招收什么人高海他们心里已经有数了。

所以赫本公司平时也就负责处理下资金方面的业务,还有作为风投入股一些有潜力的公司。

而奥黛丽影业的影视业务主要是帮高海注册点剧本,然后购买一些小说的改编权。

高海前世毕竟是个娱乐小编,未来有哪些电影大火,哪些电影能拿奖,他心里当然有数。

还是那么句话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是他现在的既定策略。

既然知道未来米国有哪些电影会赚钱他当然要先把坑站住了。

就算以后他没时间拍,他也可以找到原导演和原主要演员拍摄电影,这样能尽可能的保证原电影的质量。

但是每部电影他都会以监制(也就是制片人)的身份拿到最终剪辑权。

他是不会像国内制片厂那样把最终剪辑权给导演的,因为每个导演都喜欢乱改剧本,把电影按照自己的风格来拍摄和剪辑,因此就算是同一部电影都有可能拍出或剪辑出不同的故事,万一他们拍出的电影和高海记忆里的电影差异太大的话,他会自己重新剪辑。

讲到这里就要说下国内和米国电影制度的区别了。

为什么国内和米国的电影制度不一样,缘由是因为国内市场曾经的行政性垄断而造成的。

国内之所以会形成导演中心制,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电影市场是以统购统销的形式存在的,各地方和军事单位的制片厂按照配额生产,由中影统一发行,各地省市级发行公司配合落地工作。

直到1993年《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之后,这种模式才被打破。

那么在只管拍不用管卖,市场完全由行政主导的年代,制作单位根本不需要制片人,只需要管钱的制片主任就好了。同时因为是配额生产,名额到人,所以管钱的制片主任服务于导演,说是以艺术为中心,其实难免会变成行政垄断在具体事务上的翻版

在体制结构调整之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产电影的产量和覆盖并没有马上提高,每年上映的数量只有几十部(未公映电影相当于半成品),影院所能覆盖的城市也很少,对于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产量和消费几乎等于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电影市场一直到近几年,因为商业地产的飞速发展和宏观政策的调整,才逐渐变得更趋向于市场化,而且只是趋向于。行政调控的密度相对其他行业,仍然偏高,一些主要环节的行政垄断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普通观众不知道而已,也就是说电影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内生制度的成熟还需要时间,所以,目前“导演中心制”依然很普遍。

顺便说一说为什么电影市场的改革如此困难。

最好的回答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决定的(话说历史遗留真是个好词)。客观一点来说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不太好一下子放开,出了乱子谁也担不起,另一个原因是上个世纪的法兰克福学派在国内的盛行,顺便说一句,这个学派后来生了个孩子,叫伯明翰学派,然后……然后就没有了,因为被淘汰了。但是在国内的大众传播领域,这两个学派的很多理论仍然被管理者奉为要旨,也就是说,在思想上,我们其实是有所禁锢的。

那么,现在回头来看米国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制片人这个角色为什么会在市场竞争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