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30、第 130 章

    这一次招工比上次还要热闹。

    上次要的人少。这一次光是木工就要招二十名,学徒工也要加十名。另外还有三个厨房做饭的师傅,两个看厂门的门卫。办公室干事又要加两名。苏曼也正式成立了财务部,再招两名出纳,配合会计干活。另外还准备给自己挑选一个助理,以后跑腿的事儿就交给助理了。

    这一下子招好几十人,可把县里人乐坏了。

    县里的其他厂子已经很久都没招过人了,就算招人也是一两个的招。好不容易等人退下来了,那位置也要留给自家人,外人都没机会。

    像家具厂这样大批量的对外招,对于整个南平县城都是大喜事。

    这次招人,苏曼这边就不用请外人帮忙了,自己这边人就够了。

    不过挑选文员的时候,她还是提议从上次报名参选的年轻人里面挑。毕竟人家是踏踏实实的表现了,干过活的,她也承诺过扩招会加人。作为一个厂领导,可不能言而无信了,要不然下次说话就不管用了。

    厂里人现在对她是言听计从,这种事儿自然是啥意见都没有了。

    “看门的门卫以退伍军人优先。厨房的工作人员,首先看人品和工作能力,其次就是照顾一下家庭困难的同志。”这样一来,她也会多得到一些圣母点。

    陈明华和吴小会都不知道她的想法,听到她这么安排,顿时对她肃然起敬。别的厂里可没想到要照顾家庭困难的人呢。苏厂长这招工还考虑到这些呢。看着她的眼神都带着点儿崇敬。

    安排好了招工要求之后,苏曼就把这些事儿交给厂里人去安排了,作为一个厂长,她也不可能和开场之初那样啥事儿都亲力亲为。都安排手底下的人去用。办公室人不够,就找那些学徒工来办。

    厂里这边事儿安排完了之后,苏曼就去了一趟县委大院,给林书记汇报一下工作。

    “苏厂长,你最近可势头很猛啊,厂子干的红红火火的,咱可都听到消息了。”

    李秘书看到她来了,笑着打招呼。

    苏曼道,“这都是靠着大伙儿一起努力,也多亏了林书记和李秘书你们的支持啊。”

    李秘书笑了笑,“苏厂长可别客气了,咱可一点忙都帮不上。这工作没做好,心里还听不得劲儿的,回头我得请你吃顿饭。”

    苏曼客气的摆手,“还是我请,咱厂子效益好了,请吃饭还是请得起的。”

    两人寒暄完了,苏曼就问,“林书记有空不,我想汇报工作。”

    “烧砖厂来人了,还在里面聊着呢,你要等会儿聊。”

    “哪个厂?”苏曼问道。

    “一厂,你还认识呢,崔向北同志。他们厂长带着崔向北同志过来的,说是现在烧砖厂的砖又有了进步,感觉能和省里那边比了,他们想把砖块卖到更远的地方去。后面咋说的,我就不清楚了。”

    苏曼一听崔向北的名字,还微微有些不自在。不过很快就好了,毕竟上次和崔向北分开的时候,崔向北已经想清楚了,而且那时候崔向北也没和她表白,两人关系也没闹僵,反而还恢复正常了。

    自己要是别扭,反而还显得矫情了。于是干脆就在外面和李秘书聊天,等着崔向北他们出来,自己再进去找林书记。

    这会儿林书记办公室里面铺着一张南平县所在的胡江省的地图。

    崔向北指着一条江,从南平县这边指向胡江省省城。“这条水路是通的,如果走这条路,我们沿路可以将砖块运输到很多的地方,这样就不局限于一个小地方了。而且不止砖块,还有一些大型的活物也能运出去,比如说现在我们县里的家具厂的家具。我听说都卖省城去了。”

    林书记手里夹着烟,细心的看着,“那还得修路。修到江边之后,还要修码头。”

    南平县附近确实有一条江,可是因为离县城有些距离,开车都要半小时,所以县城当初是没有修码头的。

    因为南平县穷,战乱时期这边也没人会花心思管理,建国之后,又穷的揭不开锅。完全没这个经济能力。

    好不容易到了林书记手里来才好了一些,又遇上了自然灾害。

    这修路修码头,总有些为难。

    崔向北道,“可我算了一笔账,光是咱们县里的东西不能运出去,就挡住了很多的经济发展。因为地理原因限制,烧砖厂完全没有发展的可能了。如果能够增加运输路线,我们厂里可以扩建,也可以招手更多的工人。”

    林书记看向崔向北,“小崔可真是成长不少啊。”当初来的时候,还是个人厌狗嫌的刺头呢。

    烧砖一厂的高厂长笑着道,“崔总指导现在可是我们的技术骨干了。连我们厂里那些大学生都自愧不如。也是崔总指导肯努力,不怕脏不怕累,这大热天的说钻窑洞就钻窑洞。这次技术提高之后,他有和我提出了这个走水运的方式,咱一分析数据,觉得是真有搞头。”

    崔向北脸上有些不好意思。

    他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在烧砖厂听说苏曼做出来的成绩。他一直想向苏曼靠齐,脑子里想的也就多了。以前他以为提高自己的个人技术就行了,可技术提高之后,他又发现南平县太小了,烧砖厂技术再高,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所以就琢磨了这些。他能够注意到这条水路,是因为当初他在省里学养猪的时候,看到过养猪场走水路运输生猪。

    他觉得,要发展南平,就得首先走出南平。

    “林书记,码头一旦修建起来,这条路就通了。这对于咱们县城所有的厂子都是有好处的,等以后南平县就盘活了。”

    林书记已经有些心动了。他也想修路,关键是钱啊。县里穷的叮当响啊。

    他抽出一根烟来吸了口。

    又让厂长和崔向北抽。崔向北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