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94、联仇救师皇帝发病

    杨彬慢条斯理喝茶,道:“凭什么你认为我会帮你?我欠你钱了?还是欠你的人情?”

    贾环很淡定:“你没有欠我,我凭的是,大都督现在无限风光权势滔天,其实处境很危险。”

    “本官是吓大的,你少来这一套。”杨彬淡定地低头继续喝茶。

    “我不是危言悚听,皇上对大都督的宠信固然是举朝无人能及,把性命都交给你保护,把不能办不能说的秘事交给你办,可见对您的信任。可是皇上春秋已高,一旦某日龙返九霄,大都督还剩下什么,你所有的一切可都是皇上给予的,您就是随他去了,你的家人后代能保证平安吗?”

    这番话正刺中杨彬的心病。

    锦衣卫大都督这职位和宰相尚书不一样,尚书这些官是处理国家大事的,一切按规矩来,由百官廷推皇帝任命。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可以接着用,就算不愿意用老爹留下的班底,也会给他们个体面退休,或是遇大事以备顾问。但是锦衣卫不一样,这个恐怖组织是皇帝的私人武装,是给皇帝办私事的,知道许多外人不知的秘密,这个职位皇帝肯定要用自己信得过的私人。所以,一旦现在的皇帝挂了,锦衣卫肯定面临重新洗牌,而且他们做为皇帝的特务机构,监视百官,威吓群僚,私刑拷问,被清洗的下场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

    贾环知道自己说中了,又继续说:“有句老话说的好,叫做‘居安思危’,做官的人就算位极人臣也要思危,思退。如今大都督现在位极人臣,可是一旦形势有变,您的退路在哪里?”

    杨彬哈哈一笑:“我竟被你问住了,只是,当初即选择了这条路,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退路,而是无路可退。贾环的意思是暗示他寻个皇子的大腿抱抱,可是他身为锦衣卫大都督,是皇帝的保镖兼特务头子,只能对皇帝一人负责,也就是只能忠于皇帝一人,如果效忠第二个主子,哪怕这人是皇帝的儿子,皇帝也会容不得,新皇帝的好处不一定捞着,老皇帝先把他踢了。得罪人的事做了那么多,被皇帝抛弃的下场就是死路一条。

    贾环说的虽是真理,却是废话。这些道理他早知道。

    但是贾环来此却不是说废话的,如果没有给杨彬安排好退路,他干嘛白费口水。

    “大都督虽然不能明着支持哪个皇子,但是可以暗地里卖个人情。裕王是有胡相支持的,你投靠过去只是锦上添花,他不会把你放眼里。可是淳王目前没有强力的朝臣支持,你投靠过去是雪中送炭,若是相助于他,将来他登了位,肯定会报答你。万一他夺位失败,你只是暗中卖个人情,也不会得罪那一头,岂不是两全其美。”

    杨彬也明白他的意思了:“你是说救下陈九成就算我给淳王的大人情。”

    贾环点头:“没错,我和淳王的关系您也知道,帮我就是帮他。”

    他和萧景的关系,瞒得了百官瞒得了家里,却瞒不了特务头子杨彬,估计两人在一起谁上谁下大战几回合杨彬都知道,所以不怀疑他的话。

    贾环见已经说动了对方,趁机再加把火搞定:“不管你是明救还是暗救,只要保他一条命就行,流放,贬职,或是廷杖都可以,当然不要打死打残了。只要能救他,以后大都督的后路就是我的事,就算保不了你杨家的长久富贵,也会保你一门老小平安。”

    杨彬盘算利害,微微点头,以他的权势和皇帝对他的宠信,保陈九成一条命还是不难的,何不现在卖个人情,为将来也留个退步。

    钱槐见贾环出来是如释重负的表情,不象先前那么忧愁烦躁,知道救人的事已经搞定,赶紧上去扶他下阶,说:“爷当心脚下,回去拿凉水敷敷眼,明天上衙门眼睛跟桃儿似的可难看。”

    车夫赶紧把那中西合璧式的马车赶过来。

    才刚到家没顾上歇口气,皇帝就派人传旨召见,贾环心里打鼓,赶紧换了衣裳随使者进宫。

    乾清宫西暖阁,皇帝看着龙案上的几份奏折脸色沉重。

    待贾环行过礼,皇帝直接问道:“你和陈九成什么关系?”

    贾环也不敢隐瞒,实话实说:“他是臣的授业恩师徐文璧的好友,徐老师落榜回乡时拜托他继续指教臣的学业,他挑了许多名家程文供臣学习,还为臣批改文章,算得上是业师之一。听说这次他触怒龙颜,臣心里忧急,见到他一定责怪他一番。”

    “你责怪他什么?”皇帝纳闷了,他不为老师求情反而责怪,倒是奇了。看他眼睛肿得桃儿似的,可见是哭过,不象是对老师无情之人。

    贾环说:“怪他读书把脑子读傻了,只知道按孔孟之道行事,搞什么舍生取义的一套,不知变通,不能体谅皇上难处,岂不是该责怪。估计他这木头脑袋里装的都是文死谏武死战,觉得以死谏君可以青史留名,说他也没用。”

    皇帝微微点头,倒是这小子能体谅朕的难处,不象他那个师父让朕没面子。看来那家伙死劾是为沽名钓誉,而不是受什么人指使,想搏个以死谏君的好名,让朕当昏君,朕偏不如你的意。一念至此,皇帝的杀意松动了。

    一旁侍候的夏秉忠趁机进言:“跟这种书呆子计较不值得,皇上保重龙体要紧。”

    皇帝无形中又被引导了思路,这陈九成只是个书呆子,只求出名,跟这种家伙计较什么,较起真来他还落个诤臣的名。算了。

    皇帝下旨宣判:“传旨,将陈九成革去职衔,廷杖一百,流放岭南。”

    贾环松了口气,好在已经事先跟杨彬打好招呼,有他罩着,五百廷杖都死不了人。

    皇帝又拿起一折,问道:“有人参奏你的老师徐文璧骄狂自大,在江苏巡抚幕中把持政务排挤同僚,江苏全省政务皆出自他的主意,你可知情?”

    如晴天霹雳,把贾环劈得脑袋一蒙,以平民之身僭夺东主权利,其罪不小,不知是他的性子得罪了人,有人想置他于死地,又或是目标另有所指。

    贾环迅速分析眼前情势思考对策,如果有人借徐文璧来对付他,就是想逼他出手相救,让他露出破绽,好把他打倒。这样的话他不可以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