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97、测天相自卫大胜利

    贾环一看对方发动了反击,立即进入应战状态,也跟着上书说:钦天监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而天象关乎人事,历法直接关系农时,事关重要,若是出现失误,则不利王朝统治。天文历法关乎国家农业民生,不可不慎。故而恳请实地测试,以测试最精确者任为钦天监之职。

    暂时监国的萧景收到两份上书,难以决断,只好私下问贾环:“你怎么可以让他们比测试,万一西洋历算得不准,就是以妖术危害国家,其罪不轻,你怎么敢如此?”

    “放心,绝对是西洋历比大统历算得准。我敢拿性命保证,算得不准我任你蹂躏。”

    贾环信心满满打保票,连地球是圆是方都没搞清楚的中国人,知道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吗?知道lgt∶lgr=3∶2吗?知道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各自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吗?

    这个时代,西洋的天文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开始将力学概念引进天文学。

    所以,肯定是西洋历算的最准。

    萧景见他信心满满,只得相信他,在朝会中把这事拿出来商量。

    胡党已经事先得到招呼,坚决反对让洋人进钦天监任职,理由是对方是洋人。

    贾环说:“科学没有国界,是什么就是什么,难道因为是中国人测试的,错的也是对的,洋人测的,对的也是错的吗?这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

    从治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许多大臣都沉默了。

    胡有恒开口了:“谬误历法关乎国运,怎么可以交给洋人呢?比如说,征战出师,要选吉日,避开凶日,如果历法出了错,打了败仗怎么办?丧师失地乃至失国,可不是小事。再比如,皇帝登基,大婚也要选黄道吉日,如果弄错日子,导致国运不祚,危害不浅,这责任谁担?”

    “是啊,是啊。”所有大臣都点头赞同。

    贾环也开口道:“胡相爷说的没错,历法出错,危害不浅,所以要选一个测算最精确的,才能以保国运永祚,对吧?”

    所有大臣也点头赞同。

    贾环接着说:“既然要选一个测算最精确的法子,还是请各位大人亲自检验,到底是哪种测法最精确,实地考查一下便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要夹杂其它东西。”

    然后贾环又重重加了一句:“历法错误会给江山社稷带来灾祸,坚持错误历法,会遭天谴的哦。”

    胡应龙瞪了他一眼。

    中国人敬天命惧鬼神,就算是胡党,也不敢干犯天怒,只得同意实地测试。皇帝也同意,命王公大臣实地观看。

    三天后有月食,命双方各自算出精确时间,当场测试,以最简便最公正的方法来证明哪一种测算更精确。

    三天后,观象台下已经车马盈巷了,许多王公大臣都聚集到这里,并不是他们热爱科学,也不是好奇中西两种历法哪个更精确,而是嗅到了未来宰相跟现任老宰相叫板的味道,如果西人算法谬误,则推荐他们任官的预备宰相小贾大人会遭到现任宰相老胡大人的激烈反击。

    到时就有好戏看了,新兴势力叫板旧势力,谁胜谁负?

    紫微殿中挂起了告示,分别写出了用中国大统历和西洋历算的月食准确时刻。官员们按势力范围聚成几堆边等边聊。

    时间一点点过去,中国大统历推算时刻到时,天上的月亮依然好好地挂着,食月的天狗也不知道到哪里咬人去了,顾不上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胡党在底下的祷告也没听见。

    过了一会儿,西洋历推算的时刻到了,圆盘的满月出现了一个缺口,围墙外响起当当的锣声,是外面的老百姓敲锣震吓天狗,为拯救月亮而奋斗。

    “难为西洋人,连时刻都推算的这么准。”现场观看的官员们纷纷议论起来,拿望远镜的人更是兴致勃勃朝天上看。

    “连日月星辰的事都算的这么准,难道是神仙?”

    何国维、刘珂等新人聚在一堆,都非常佩服,说:“能算出星座运行,可不是神仙吗?”

    贾环鼻子里哼一声:“这有什么,我也可以算……”

    我不算,那是因为没有计算器,而且怕被皇帝派到天文台工作。

    何国维指着天空说:“你们看,天上有牛在飞,怎么回事?”

    “那是有人在地上吹。”大家嘻嘻哈哈笑成一团。

    贾环嘴角抽搐拿眼瞪他们。

    正在观看月食的王公大臣们听到笑声很不满,这些年轻人怎么如此不虔诚呢?

    皇帝对西洋科学产生了很浓厚兴趣,其实不是因为洋人精确算出星辰运行轨道,而是亚当约翰的化学知识,就是贵重金属与非贵重金属的分离法,贾环直接翻译成中国人容易明白的炼金术,让苦于缺钱花的皇帝兴奋得两眼冒大心,愈发重视洋人。

    很快传下旨意,任命沙勿略为钦天监监副,任命亚当为太医院医士的事,群臣不得再有异议。而且允许西洋传教士入驻京城。

    巴加里直接向皇帝提出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中外通商之事,以免有事时各部互相推诿,那个神秘无比的“有关部门”死活不出现。

    皇帝正对西洋之物感兴趣,也觉得设立一个通商部门管理中外通商以免有事推诿是个办法,便下旨成立一个专管中外通商事务的部门,但是内阁和六部不愿此新部门权利过大,所以只把新部门命名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权限只在通商,最高长官为正四品,归属内阁管辖。本来是要把这新部归到礼部的,贾环觉得这样的话新部门地位太低了,提出异议,礼部管国家祭祀和文化教育还有天文台,再管通商税务什么的也太扯了,硬是向皇帝力争,使新部成为一个独立于六部,位在内阁之下的部门。

    新部门的最高负责人自然是皇帝和西洋使臣早就属意的小贾大人了,胡有恒不满,希望由他的人任这个位置,但是他的班底没有精通洋务的人,而且骆养性也看出贾环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来跟胡有恒斗一斗,所以也招呼了自家班底为贾环力争,于是,经过一番争夺,新衙门的领导人选无异议的落在贾环头上。

    腊月已到,贾环忙得脚打后脑勺,终于赶在年底封印之前把新衙门建立起来,并将下属各职司人员落到实处,设置了清档房,司务处,银库,税务司,翻译局等下属单位,当然要把自己袋里的人安插进去。

    贾环这里忙着赶在年前办好新衙门的人员安排和日常执掌,贾府那边也忙着,不是忙着过年之事,如何办理年事有祖上旧例可循,按例去做就是,主要是为祭宗祠的事纠纷。

    贾敬死后,主祭的就是贾氏族长贾珍,以下依次是贾赦贾政陪祭,贾琏献爵,宝玉捧香,贾琮献帛等等,能进入正堂献祭的都是嫡出子弟,庶出的只能在外面跟着磕头。

    于是分歧开始了,贾琏认为家里好不容易出个能振兴家族的人,怎么可以不让他在里面献祭,贾珍认为祖宗规矩如此,难以更改。

    贾代儒也发表意见支持曾经的学生,说:“我们贾氏一门人多,有出息的却没几个,只知吃喝玩乐的人因为嫡出而受到重视,为家族争光出力卖命的却不被重视,这是什么个道理?这样的不公平可是一句祖制如此就能解释得通的?”

    事情闹到贾母那里,也很为难,想了又想还是决定还是按礼法来。礼法不但是治国之本,也是治家之本,不可乱了礼数。

    贾环得知也没有喜怒,他现在已经不会为这些外物影响自己的情绪,只是除夕祭宗祠那天他却是迟迟不到,让所有人在那里等候,贾政急得团团转,一拨一拨地打发人去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