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七章:做一个有用的人

    户部与工部终于在第一场雪落下之前将京城周围的民房修缮完成,再加上梁帝额外拨付了三万两白银用以采买御寒物品,是的百姓们不再忍受寒冬之苦。

养居殿

沈追捧着一摞万民书以及施工明细前来向梁帝复命。

向梁帝汇报完毕之后,不等梁帝发问,沈追双手捧起手中的万民书高声道:“陛下仁慈,使得京城周围十数万百姓免受寒冬之苦,百姓们感念陛下恩德,特地联名书写万民书委托微臣呈献陛下。”

一旁的高湛快步来到沈追面前,接过沈追手中的万民书捧到了梁帝面前,梁帝则心花怒放的接到手中一页页翻看起来。

梁帝从登基到现在,做了已经三十多年的皇帝,虽然他自认还算一个合格的帝王,可是却也从来没有向今年这般两次接到万民书,这让梁帝高兴的同时心中也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一阵反思。

一旁的高湛看到梁帝的脸色有些不对劲,不由得问道:“陛下,能得万民称颂乃是古之少有,为何陛下闷闷不乐?”

梁帝放下手中的万民书,轻叹一声,“朕只是想到了,朕登基三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为了国力民生花费不知凡几,从未收到过百姓称颂,为何独独今年只是花费了区区不到三十万两白银,却连续两次收到百姓的万民书,朕心中也是有所困惑啊!”

心思通透的沈追以及高湛都没有敢接梁帝的话茬,万一一句话不对就会否定梁帝之前的政绩,两人全都低着头不发一言。

梁帝扭头看了看高湛,又看了看殿下的沈追,“你们不说话,朕也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是不是想说这些全都是景桓的功劳?嗯?”

听到梁帝的问话,高湛顿时放下心来,笑声道:“誉王殿下体察民生,乃是古之未有的贤王,陛下英明神武大力支持更是一代贤君,两者缺一不可,依老奴看还是陛下的功劳最大。”

高湛的一番话听的沈追是佩服无比,既抬高了梁帝又夸奖了誉王,无形之中更是保护了萧景桓。

梁帝也哈哈一笑,“纵然景桓功不可没,可是他说的对,可是一直以来出力的都是沈卿和鲁卿,他二人也是劳苦功高。”

“陛下说的是。”

不理高湛的恭维,梁帝看向殿下的沈追,“沈卿最近一直打理户部事宜,差事办的不错,即日起擢升卿为户部尚书,相关人员的赏赐朕也会命中中书省明发圣旨一并赐下。”

沈追急忙跪倒在地,“臣谢主隆恩。”

“好了,卿先退下吧。”

随着沈追退出了养居殿,梁帝站起身来道路殿门口,看着外面飘落的雪花,“景桓最近在做什么?”

高湛脸上挂上了一丝莫名的笑意,“誉王殿下最近除了向皇后娘娘请安就是陪在王妃身边。”

梁帝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日,一道擢升沈追为户部尚书的旨意传遍朝野,引起了一阵哗然,所有人都以为户部不是落在太子手中就是落在萧景桓手中,结果梁帝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明面上两不靠的沈追。

虽然自从楼之敬倒台之后,户部一直由沈追打理,可是以往梁帝任命官员都是从萧景桓和太子举荐的人当中选择,如今这种情况却让一些心思机敏的人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太子得知户部没有落到萧景桓手里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最近资金紧张的他瞒着谢玉给自己的私炮房下达了加紧赶制的命令,想要趁着没被察觉之前在赚一笔。

沈追接任户部尚书一职之后,接下了楼之敬留下的烂摊子,忙碌半日看着眼前堆积的账册依旧没有理出头绪,不禁暗骂了一声贪官误国之后,随即拿起一本关于之前太子赈灾账册开始翻看起来。

良久以后沈追脸色难看的将这本账册揣入怀中离开户部向着誉王府的方向走去,账册上记录着之前太子拿着朝廷拨付的五十万两白银去赈济灾民,结果最后居然有四十五万两白银不翼而飞,这让沈追不由想起了之前太子上书的灾民暴动抢夺赈灾银两一事。

堂堂一国储君居然伙同贪官污吏贪墨赈灾款,致使上万名百姓死于非命,最后扣上一个反民的帽子来蒙混过去,即便是沈追为官多年也想象不到其中究竟是如何黑暗。

心事重重的沈追来到誉王府前,向着门口的侍卫拱手道:“在下户部沈追,求叫誉王殿下,劳烦通报一声。”

俗话说宰相门前三品官,更何况是一个大权在握的亲王门前,他们若是刻意刁难的话,哪怕是沈追这样的朝廷大员也难免门前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