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3章 :京城一瞥

      秋高气爽,一群大雁成队的从天空中飞过,其中有一只体格小的,飞在未尾,带头的大雁时不时鸣叫一声,回过头去。
  那是它的孩子吧,怀秀想着,护子是本性,可梁敏却不承认阿诚。
  “为什么?”怀秀问。
  阿诚道,“阿娘去找他,连面都不见,还被他家人打了出来,骂我阿娘是疯女人,是骗子,他中了进士,他要娶大官的女儿,可怜我阿娘一生命苦......”
  怀秀心里说不上的难受,话本上不仅仅有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有抛妻弃子的悲剧,痴情女,薄情郎,就算梁敏不娶李香君,也不该如此对待,否则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所以,你的目的只是针对梁大人,为何还要杀其他人?”
  阿诚恨恨道,“怪也只怪他们正巧在这船上,我阿娘的悲剧皆是他们造成的,若非明玉告秘,我阿娘不会被戏班赶走,若非张三,我阿娘不会上吊。”
  “那小楼姑娘呢?她与你无冤无仇。”
  “她不配学我阿娘。”
  怀秀闭了闭眼,是什么让阿诚变成了一个疯子?
  江岸边的芦苇迎风飘荡,一朵芦苇花飞到怀秀的手心,她轻轻一吹,那花朵又飞跃到空中,随风而去。
  船停靠在山阴县,朱煜让小枫带着他的令牌去了县衙,县令大人亲自带人前来,听侯朱煜吩咐,江岸上站着众多捕快衙役,还有看热闹的百姓们。
  “怀秀可真威风。”孝仁趴在船杆上,不停的朝岸边挥手。
  “你做什么?”怀秀道。
  “我见他们在挥手,我也挥手,礼尚往来嘛。”
  怀秀噗嗤一笑,长长舒了口气,案子虽然破了,但真相太沉重。
  “怀秀这般有本事,一定能入六扇门。”
  “原来李姑娘入京是要入六扇门?”朱煜走来,听到他二人谈话。
  “自然是。”孝仁得意的扬扬头,“这可是我们家怀秀从小的志愿。”
  怀秀不由得红了红脸,踢了孝仁一脚,“让世子见笑了。”
  朱煜笑道,“依姑娘的本事,进六扇门绝对没有问题,不过......京城不止六扇门一个衙门。”
  怀秀道,“其他衙门要收女捕快吗?”
  朱煜一窒,笑道,“的确只有六扇门收女捕快,难得姑娘有一颗济世之心。”
  怀秀脸红道,“济世担不起,不过是从小在衙门里长大,受阿爹及各位捕快大哥的影响。”
  “世子。”这时县令走了过来,“一切都安排了,请世子示下。”
  朱煜道,“你们先行,我随后就到。”
  县令离去,随着有衙役押着阿诚出来,他脚步虚浮,几乎是被架着走的,怀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朱煜道,“这阿诚也是可怜之人。”
  怀秀冷言道,“父害子,子害父,皆是天理不容之事。”
  朱煜感叹道,“梁大人学识渊博,由他主编的本朝纪事还未能完成,可惜,可惜了。”
  怀秀道,“是可惜了,但一步行错,己难返悔,若他当年不辜负李香君母子,也不会有今日的悲剧发生。”
  朱煜似乎被说教一番,有些尴尬与无奈,他点点头,“李姑娘所言甚是,纵使可惜,可怜,也不能置法度不顾。”然后颇为欣赏的看着怀秀,“李姑娘与其她女子不同,令某佩服,若不是要留下来处理后续之事,某定要与姑娘好好畅谈一番。”
  怀秀赶紧道,“世子严重了。”
  朱煜笑了笑,“将来一定有这个机会,对了,姑娘要去六扇门,可否需要我引荐?”
  怀秀一怔,婉拒道,“世子之情民女感激不尽,但民女还是想凭自己的能力,否则就算进了六扇门也怕是呆不长久。”
  朱煜笑道,“也对,依姑娘能力定能如愿,那某就在此提前祝贺姑娘了。”
  “不敢。”怀秀弓身道。
  朱煜看了看她,“李姑娘,咱们就京城再见。”言毕,便随小枫离去。
  “世子慢走。”怀秀朝他一礼。
  朱煜等人下了船,小枫扶着朱煜上了马车,“世子,这个李怀秀若真进了六扇门,怕是......”
  朱煜嘴角一勾,“你不觉得这样才有趣吗?”
  待朱煜等人下了船,船继续前行,接下来的几日路程可谓顺风顺水,连张叔也不晕船了,船到了扬州,戏班的人也下了,船整休了一日,又上了一些客商与书生,然后转入大运河,朝着京城的方向,到了山东界黄河口,因近年黄河泥沙堆积,堵塞河道越发严重,至河道变小,船耽搁了五日才通航,如此,航行了整整半月,阿诚与梁敏之事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后上来的客人,不相信梁大人的所做所为,特来找怀秀求证,怀秀不复,倒是孝仁给大家讲的绘声绘色,临近通州时,大家才不再议论阿诚,惋惜梁敏,说起京城来,书生们都是第一次入京,商客们却不然,涛涛不绝的说起京城的繁华。
  京城分为外城,内城,南北左右对称,内城又有皇城,两城共十六座城门,每座城门皆有大道相连,交通便利,两城皆繁华,城里各条大道,胡同贯通,若要说哪条街最热闹,哪家酒楼最奢华,哪家小吃最美味,哪家红楼的姑娘最美......还真是分不出个高下来,京城不宵禁,夜市收于半夜丑时,早市始于凌晨寅时,可谓是无差对接,使京城成为名幅其实的不夜城。
  怀秀向各位商客打听程姓茶商,商客们皆不知,“京城的茶商上百不止,李姑娘这可是大海捞针呀,不过,崇文门的脚前街,那里酒肆,茶铺甚多,李姑娘可先去那里打听打听。”
  怀秀听言一喜,暗忖,不管京城有多大,她也要找到那位程姓茶商来。
  船终于到了通州码头,所有人都站在了甲板上,包括怀秀,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运河是京城主要的水上要道,一艘艘载满丝帛布缕,鲐鲨鲰鲍,酿盐醯鼓,米麦杂粮等各种货物的船只将河道塞得密不通风,都等侯着靠岸,船帆遮云盖日,舵橹的击水声,人员的杂糟声,吆喝声,责骂声,你当了我的道,我当了他的路,彼此指责,杂乱不堪,其中一艘极大的货船,挡住了两条水道,仗着船高体大,一路穿插挤位,正好将怀秀所坐的客船挤出了河道,引客船晃动不止,船上的书生都大骂其霸道。
  “算了,算了,你们可知那是谁家的船?”有商客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