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九章 灾难来临

      说做就做,一直都是常晏的习惯,上辈子能成为蓝星近百年历史以来最天才的博士,靠的可不止是脑子,还有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能力,只不过到了最后大家都将他辛苦的时间和努力归功于他远超于常人的智商上面去了。

  木牛流马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木材,这一点倒是可以先让族人们带着青去找一些大的木材先放着,他自己这边就先去找一些小的木材制作诸葛连弩。

  从知识芯片上面的记载来看, 诸葛连弩整个的构造非常之复杂,但是作为一个工学博士,常晏最擅长的便是分解每一个步骤,然后根据这个步骤的原理寻到一个最优的方案。

  或许不用全盘去复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稍稍的调整。

  反正在这个吃饱了肚子就不用担心别的事物的时代,他有的是试错成本,只有最优的才能在这大地上更好的保住族人们的安危。

  史书上记载的,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制作的诸葛连弩,有“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这二十二个字的记载,但是一直都缺发实体的画像或者图片方面的记载,后来,汉朝的大发明家马钧欲根据史料记载对诸葛连弩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改进,使之成为一种可以一次五十矢的连弩,同样的,这样的生产方式十分的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全是特制的, 并没有被大量的运用到战争之中,所以也没有过多生产,最后也失传了。

  而常晏知识芯片里面记载的诸葛连弩的制作方法均是后世的军事迷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概念自己研发出来的。

  虽然依旧沿用诸葛连弩的名字,可在本质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了。

  比如历史上的诸葛连弩体型巨大,并不适合单兵作战,经过后世这些军事迷的改良,已经变小了许多,成年男性可以直接将连弩握在手中,不用时也可绑在胳膊上,由此看来,体型倒是缩小了不少。

  但是难点来了,由于体型缩小了不少,在箭矢方面多是用的精铁来炼制,不然在威力上是达不到的。可自从常晏来了这个世界压根儿就还没有找到铁矿的存在。

  没有铁矿也就意味着他无法炼铁,没法炼铁那箭矢怎么来,依靠木头吗?

  如果用石头代替呢?常晏脑中刚闪过这个念头,马上就打消了,一个是大量去磨石头要消耗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那必然是直线上升的, 还有一个就是石头的重量以及韧性或许达不到要求, 导致箭矢飞在空中便坠落到了地上。

  就算没有出现这样的因素可能也会导致伤害不高。

  找了一个带着一点炭黑的木棍, 常晏不断的回想着上辈子的学识,甚至将微积分等多门知识运用到构图的过程中去。

  整块地面都是他密密麻麻的算法和公示,还有几张诸葛连弩的拆解图。

  “晏哥哥,你在画什么呀,这个小蚯蚓一样的歪歪扭扭的,我都看不懂!”忽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常晏的计算。

  他抬头看去,只见十二个小孩好奇的盯着他画了一块地的拆解方法,和数据计算。

  “我在设计武器,有了这个武器之后,我们捕猎就能够轻松很多了!”常晏丢下木棍,目光扫视这十二个小孩,有些不解的问道:“这个时间你们不在各自的小组工作,跑过来找我做什么?”

  这个时间按照河洛部新的规定,都是大家在劳作的时间,几个小孩是挺懂事的,从来都是老老实实的做事情,过来铁定是有事情!

  “族叔说,我们有事情想和晏哥哥说,就是……”小一扭扭捏捏的,话还没说完,突然反应过来:“什么?晏哥哥在设计武器!那是什么?能比我们的最好的石枪还厉害吗?”

  晏哥哥出品,必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