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9章 第 39 章

    “见到我,德妃妹妹很惊讶?”

    多日不见,荣妃又瘦了不少,就连身上的衣裳也只是夏日的旧衫上披了一件斗篷。

    这斗篷也有来历,据说这是当初荣妃怀着三阿哥时,康熙念及荣妃身子不便,未能参加秋狝特意猎来的狐皮所制。

    如今,已经十余年了。

    只是当初荣妃有孕,这斗篷便做得格外宽大,但如今穿在荣妃那有些瘦削的身子上,愈发有种人不胜衣的感觉。

    德妃听了荣妃的话有些惊讶,但更惊讶于荣妃现在的状态,但她向来不是个喜欢管旁人闲事的,便也只是皱了皱眉,起身与荣妃见了平礼。

    “荣妃姐姐安。”

    小胤祯也有模有样的冲着荣妃行了一礼:

    “荣,额娘安!”

    荣妃点了点头,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

    “荣妃姐姐过来坐坐?”

    德妃意思意思的客套了一下,却没想到下一秒荣妃还真的抬腿走了过来。

    德妃连忙使了一个眼色,让翠蓝多拿了一个软垫出来。

    “石凳寒凉,咱们女子是最是受不得寒的,姐姐请——”

    荣妃深深的看了德妃一眼,这才坐了下来,德妃亲手斟了一杯枇杷露,荣妃只看着却不喝。

    德妃也不去管她,只看小胤祯因为枇杷露甘甜便多饮了两杯后还吵着要,遂制止:

    “够了够了,过犹不及,十四乖些。”

    小胤祯听了德妃的话,水漉漉的眼睛盯着德妃瞧:

    “宝宝杯杯小,额娘大,宝宝还要!”

    德妃听了小胤祯这话差点给气笑了,这小家伙现在是能分得清大小了,那自己前头为了哄他少吃糖,特意做的那一套家具怕是没得用了。

    “瞎说,大人用大杯,小孩用小杯才是合情合理的。”

    德妃眼皮子都不眨一下的忽悠着小胤祯,小胤祯认真的想了一下,看着额娘和自己大小不一的手也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

    “额娘,说的对!”

    德妃唇角勾起一抹笑,她还忽悠不了一个幼崽了!

    “所以宝宝不能再喝了哦!”

    德妃这话一说,小胤祯立刻有些垂头丧气的点了点头,随后德妃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红枫林贴心的说道:

    “宝宝,你看这枫叶美不美?”

    “美!”

    “那你带着翠蓝去采些枫叶回来,额娘给你做成标本,日后可以长长久久的欣赏好不好?”

    “好欸!额娘等,等宝宝!”

    德妃的话一出口,小胤祯立马眼前一亮,忙不迭的应了下来。

    小胤祯是个坐不住的性子,但是德妃这会儿派了活计后,他立刻便兴冲冲地带着翠蓝走了。

    德妃面带笑容的看着小胤祯离开,随后这才端起一杯枇杷露抿了一口。

    “荣妃姐姐不尝尝?这是我那宫女家乡的特色,不比太医所开的那般粘稠且药味重,口感清爽,滋阴润肺,日常喝上两盏是不错的……”

    德妃眼睛转了转,随后恍然大悟:

    “是我想岔了,出门在外,荣妃姐姐谨慎些是好事,是好事。”

    德妃口中说着,可是语气却是带着些许挑衅的味道,谁让当初荣妃干了那么多让自己讨厌的事?

    荣妃沉默片刻,随后直接端起一杯枇杷露一口饮尽。

    德妃:“……”

    “……您大可不必如此,我这是枇杷露,不是鸠酒。”

    搞什么啊,那副干脆利落,大意凛然的模样,让德妃险些以为自己让荣妃喝的是什么鹤顶红。

    奇奇怪怪的。

    德妃话音刚落,荣妃兀自笑了出来:

    “我倒是更希望你这是鸠酒,那样九泉之下,我便不会孤单了,你说是不是呀?德妃妹妹。”

    荣妃抬起头,眼神锐利的看着德妃,德妃不由咽了咽口水:

    “那什么,我就一玩笑话,容妃姐姐你别当真。再说,再说,你可还有三阿哥……”

    荣妃冷声打断:

    “不,那是你的三阿哥。”

    德妃张了张口,荣妃继续道:

    “这些日子,三阿哥整日和四阿哥,十四阿哥厮混在一起,难道不是你想看到的吗?”

    “我没有!”

    德妃皱了皱眉,看着眼前看着有些落魄,但依旧高抬着下巴,一副倨傲模样的荣妃:

    “姐姐为什么会那么想?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圈子,这些我不会干预,但是三阿哥,我从未想要过。”

    “我的三阿哥那么好,你凭什么不想要?”

    荣妃一口反问,问的德妃哑口无言。

    怎么滴,正说反说都是他的错了?

    德妃抬眼看着小胤祯在枫叶林里奔跑,有时还故意摔在厚厚的枫叶上,发出清脆的笑声,也不想扰了小胤祯的兴致,这便耐着性子和荣妃说道:

    “三阿哥很好,但又非我亲生,且三阿哥对您十分濡慕,不管您信不信,我从未想过要三阿哥。”

    德妃也不知道荣妃为什么会这么偏激,可她养自己的孩子便已经觉得够累了。

    荣妃沉默片刻,德妃又低声道:

    “我瞧着三阿哥是个孝顺孩子,当初姐姐饮食不利,三阿哥还急哭了,被十四瞧见了去。”

    荣妃眼睛动了动,依旧没有说话,但德妃知道这是让自己继续说的意思,左右无事,德妃便慢条斯理道:

    “三阿哥至纯至善,姐姐一心为了三阿哥,这些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只是,姐姐是否平时对三阿哥的关注过少?”

    “不可能,胤祉的饮食起居我每日都要问上两次!”

    荣妃下意识的反驳,德妃面带微笑:

    “不,我说的是三阿哥的内心想法。姐姐对三阿哥的管束之严,妹妹也略有耳闻,但是姐姐须知弓弦太紧是会断的。”

    “你……”

    荣妃皱了皱眉:

    “这话是什么意思?”

    德妃轻轻叹了一口气,按理来说,以荣妃这样的性子,她是万万不愿意搭理的,可是一想起三阿哥那孩子往日在自己面前恭敬孝顺的模样,德妃于心不忍提点了一句:

    “姐姐道老四和十四为何这一路都要和三阿哥黏在一起?还不是十四那小人儿说,他三哥背地里老是看着水发呆……他小人家家的不懂,咱们还能不懂吗?”

    荣妃听了这话脸色终于变了:

    “你是说他想寻死?!他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资格寻死觅活!!!”

    荣妃说着便要站起身,德妃一把抓住荣妃的手腕,按着她坐下来:

    “姐姐想去做什么?”

    “本宫十月怀胎生下他,他寻死觅活便是不孝!本宫要骂醒他!”

    德妃咋了咋舌:

    “啧,难道姐姐以前骂的少?再说,三阿哥只是有这个苗头罢了,万一姐姐你一冲动……”

    “他敢!”

    荣妃气咻咻的说着,狠狠瞪了德妃一眼,德妃只淡淡道:

    “命是三阿哥的,三阿哥为什么不敢?”

    “你,你到底是向着谁说话?你也是做人额娘的,要是有一天四阿哥,不,十四阿哥那样,你又当如何?!”

    荣妃冷冷的看着德妃,只觉得德妃站着说话不腰疼。

    德妃抿了抿唇:

    “十四那样?他不会。”

    “为什么不会?你怎么能保证?”

    荣妃有些恶毒的说着:

    “他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学坏,变得不听话,屡屡顶撞你,你难道也会置之不管?不,你会比本宫更疯!”

    德妃摇了摇头,认真道:

    “你说的是三阿哥,不是十四。姐姐,你把三阿哥看的太重,太重了,这对你,对三阿哥都是一块足矣让你们二人喘不过气的巨石。”

    “你……”

    “好了,天快黑了,我和十四该回去了。翠红,让人送荣妃姐姐回去吧。”

    德妃从容的站起身,对上荣妃有些愤怒的眼神,德妃平淡的说道:

    “三阿哥如今看着活泼外向,但是……这未尝不是三阿哥故意藏起了自己内心的情绪。姐姐若是想要三阿哥好好的,最好不要去刺激他。”

    德妃说完这话,这才带着小胤祯离去,母子二人抓着一捧枫叶,笑闹着在里面找出最美的一片。

    喧嚣远去,荣妃愣愣的看了许久,才有些颓唐的耷拉下肩膀。

    “荣妃娘娘,奴婢送您回去。”

    荣妃嘴唇嚅了嚅,看着昏暗的天色,没有拒绝德妃的好意。

    一夜好眠,次日德妃一觉醒来,便见翠红撅着嘴巴,一副生闷气的模样。

    德妃哪里见过丫头这副模样,便知道她这是做给自己瞧了,不由好笑的捏了捏翠红的脸:

    “前头十四冲我撒娇的时候便是这副模样,怎么你也和十四一般大小,要人哄着啊?”

    翠红听了德妃这话,不由娇嗔了一声,这才一边手脚麻利的给德妃梳着头发,一边愤愤的说道:

    “主子昨个可是让文珠去送荣妃娘娘回院子了?”

    德妃点了点头:

    “是有这回事,我观荣妃自皇上呵斥之后,整个人颇有些精神不济,出来连宫女也没带一个,当时天色昏暗,有些放心不下。”

    “主子您心善,可是却不知旁人是怀着心思接近您的!”

    翠红咬着牙说:

    “昨个您现在没多久,皇上便去了那片红枫林,正好看到了荣妃娘娘!一夜过去,满园子都知道,荣妃娘娘她复宠了!要是,要是昨个是您留下……”

    德妃对于荣妃复宠与否并不在意,只是三阿哥之事她却是有些关心的。

    “荣妃复宠,那三阿哥呢?”

    翠红本以为主子也要和自己一起气一气,却没想到主子对这事一点都不关心,反倒提起了三阿哥。

    但是主子问话,翠红不敢不答:

    “皇上没说,但是今晨起,皇上让人传话请三阿哥去给荣妃娘娘请安。”

    “那就是一切照旧了,宫里还真是麻烦,有什么话都不知道好好说,还要人猜来猜去的。”

    德妃小声的嘀咕着,却没被翠红听到。

    翠红这会儿正气呢,心里以为荣妃抢走了自家主子的机会。

    可是德妃却不那么以为。

    荣妃身上的斗篷她有印象,加上荣妃整个人确实看着恹恹的,康熙吧,说重情也重情,自然少不得心软一下。

    复宠,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晨雾朦胧,御驾浩浩荡荡的朝京城而去。

    等到晌午这才堪堪行进了皇宫的大门,听说太后也从五台山回来了,不过太后怜惜众人辛苦,吩咐不必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