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30章 第130章

    几人眼皮子一翻,陈国公率先开口:“微臣听御膳房的满公公说,陛下这些日子忧思深种,食欲不振,导致身体状况不佳,甚至失眠多梦”

    说到这事,梁国公和赵伯温齐齐偷瞄了一眼女帝的气色,见眼底那遮不住的青黛,浓浓的倦怠之气,不由得肺腑,陈国公真不愧是老油条,很是懂人心啊。

    女帝眉头一挑,下意思地抚了抚腕见玉髓手镯,骤然摸到冰凉如水的梵楼玉髓戒指,眸光微微晒了晒,压低了嗓音,清冷道:“朕无事,陈公不必挂忧”

    “几位前来可是有要事请奏?”

    因着几日未好眠,少女眼底氤氲着层层水汽,面色发白,说话微弱几分,不似月余前那边清朗,就是芙蓉如水的面颊愈发寡淡,旁人若不是细细窥伺,想来也是看不出女帝此刻的真实想法。

    说到正事,赵伯温见陈老头在那里温温吞吞,便上前直言:“陛下,如今废皇子还在造谣生事,虎视眈眈,先帝在位时,北部月祇被打回老巢,我大□□收回京氓两州,南边松水岛等夷陵诸岛之国夷陵国也被降伏,鹭州沿海一带也算是赢得一些安宁日子”

    朝廷打胜仗,他们这些当官者自是喜不自胜,言语间充满了自豪感,也有对前线天启的男儿们拳拳爱国心的敬佩之情,只是身在朝堂,看得事情不只是眼前,还要立足于未来几年。

    长平把玩着细绒绒的白毛,朱绯降低,青葱色的手指轻轻地波动着洁白无暇的玉髓戒指,唇角泠泠勾起,发出冰冷的声儿来,“既如此,赵国公可有什么见解?”

    赵伯温一腔热血,脑子里回旋着先帝驾崩前说过的话,自然而然脱口而出,“先帝在世前,就曾下过一道圣旨,臣等希望陛下能谨遵先帝遗诏”

    他们能有坏心思,只是想让陛下听先帝的话罢了。

    赵伯温这话音刚落,屋子里静悄悄地,就连外头的西风擦过屋檐的嚎叫声也愈发清晰萦绕在众人耳畔。

    粱国公沉凝许久,垂着脑袋不知在想些什么,烛火噗哧噗哧晃动不停,佝偻的身影透出诺大的阴影拉得老长。

    女帝端坐在上头,曰:“粱公,这事你怎么看?”

    她桀然一笑,一双泛白的容颜在明晃晃的烛火照耀下,半明半晦,令人看不清全貌。

    猛然被点,粱国公脊梁一挺,站在他身边的赵伯温惊出一身冷汗了。

    “回陛下,先帝遗诏:上谕”

    “只道是传位登基一事,未曾提及其他,许是赵国公太过思念先帝,脑子一时记岔了”

    一个咋咋呼呼的人,突然这般安静如死水,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家人骤然变得形如缟枯,赵伯温脸色瞬间青青白白,滚了滚喉头,呼吸一窒。

    听完粱国公的话,余光捕捉到赵伯温痴痴呆呆,久久不曾行动,心下一急,“陛下,朝中打仗几年,百姓苦不堪言,腹不果食,人丁凋敝,百姓都是您的子民,他们过得很是潦倒”

    “臣以为该大兴基业,鼓励百姓耕农侍桑,安抚青壮年成亲生子,凡今年成亲生一子者,朝廷发放养育子费30钱,凡是成亲一年者,生子一胎,朝廷发放养育子费70钱,凡是成亲两年者,生子两胎,养育子费100钱,并发放一担米粮以示嘉奖”

    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亦是不容易,陈国公一席话彻底勾起了女帝的注意力。

    长平近日确实在想法子提高人丁的问题,有人进言免税,有人进言多发放土地,还有人进言官方保媒,强制性通婚,凡此种种,若是将这些进言整合一番,加上陈国公的建议,不失为一条良策。

    “陈公言之有理,朕这就去”拟旨。她话还没有说话,就被陈国公堵住了去头。

    他说:“宫中府中上下俱为一体,三公六卿这几日经过商议,纷纷进言:此事若是有陛下牵头,百官呼应,那百姓自然一呼百应”

    故而,还请陛下做个明示。虽说是明示,但三人就这么大剌剌地跪在地上,一动不动,死死地盯着长平,一副誓不罢休的模样。

    泽唇缓缓拉出幽然的弧度,长平:“是吗?”

    “朕准了”

    清音素言泠泠砸向陈国公几人,待到他们反应过来时,唯有一间空荡荡的龙椅在降灯摇曳下散发着清清油绿光亮来。

    “呼”

    出了宫门,几人静默,上马车前,陈国公稍稍松了一口气,可是心口的大石好似愈发沉重,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老爷,你这是怎么了?”

    陈夫人老早就在门口候着,甫一听见自家老爷那沉沉的叹息声,免不了问一嘴,峨眉轻蹙着。

    陈国公覰了一眼月光下的糟糠之妻,透过月光隐隐可见细细的皱纹趴在脸色,因着面有不愉,那些细纹就这么堆积在一起,形成一道道褶子,一条条微不可见的痕迹摆在她脸上,唯有手术那盏明亮的降灯散发着些许光亮照在地上,他脸色稍霁。

    乌云盖顶,彻底挡住了那些微光,陈国公这才满腹心事下了马车,拉着老妻的手,缓缓往家去。

    “这些年委屈你了”

    一个老实巴交/闷墩的丈夫突然这般矫情,使得陈夫人频频看向自己陈国公,“可是宫中来事了?”

    她也不是什么小娇娇,听着这话有点烫耳朵。

    陈国公:“宫中无事,只是咱们家怕是往后不会有这般安生了”

    今日这一遭,他估摸着陛下应该有所行动,自此家中再无安宁日,愁也!

    夫妻双双把家还,一路惆怅一路叹。

    不过几日,顾家终是亮起了白幡,大红灯笼变白灯,惹得行人驻足议论纷纷。

    寰宇宫,商氏正陪着女帝就膳食,因着寒来早,宫中一时不察,上值的宫女穿着单薄,染了风寒,带病上值,恰逢女帝跟前打了喷切,御前失态,被拖下去杖刑二十。

    “陛下,您”

    商嬷嬷见长平凝视着窗外,以为她被宫女扰了食欲,正想着开解主子。

    长平却将一个毛毛茸茸的东西珍重地放到她手背上,夹起身前的豆花汤细细品茗着,饮了亦口奶白色汤花,适才开口说道:“天凉了”

    “朕还有些政事未处理”

    她这话是对商氏说得,言语间满是冰霜。

    商嬷嬷盯着明黄色的衣角缓缓划出视线里,抿着唇色,满脸担忧,她目送着主子一点一点消失在黑夜里,万千心绪堵在喉头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一太监在她耳边言语几下,商嬷嬷登时面色一黑,压低了嗓子,沉声问道:“几时的事情?”

    “今日丑时的事情”

    商氏霎时红了眼眶,双眼发直,嘴里碎碎念叨着什么,“这可如何是好”

    “可是确认是中毒死的”

    “说是炭火过旺”

    宫女蹙着眉梢,闻言,毫不犹豫地将所见所闻说给商氏听。

    “啪嚓”

    青花色牡丹面的御碗竟然被商嬷嬷衣袖勾带,碎成几瓣,轻盈的声响婉转不绝,引得一屋子宫女太监顿时跪在地上。

    “这”

    倒是商氏眼前一亮,徒手将碎成渣渣的御碗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放进托盘上,一扫郁气。

    “既然是老奴犯了规矩,那就按照规矩办事吧”

    她这话一出,直接让执刑的公公犯了难处,拿着板子打也不是,扔也不是。

    商氏见板子许久未落在自己身上,知晓他们为难,就说道:“按照宫规,弄坏御用之物该杖刑三十大板”

    “打吧”

    言辞坚定,神情没有半分不愿,眼神里也无半分怨愤之意,掌管刑罚的太监腆着笑脸,对着商嬷嬷说道:“大人且等等就是,奴才已经央人请示陛下圣谕”

    “我让小子手脚轻些”

    他当然不敢真打,打出毛病来,这些打板子的人怕是吃不了兜着走。

    索性觉着象征性碰碰御前红人,免得女帝事后追究也能讨个好。

    商氏却趴在板凳上,头也不抬,“开始吧”

    “老奴作为御前掌教,摔坏了上贡之物,没有以身传教,这是大过,就连陛下来了,少不得吃板子砍头”

    她不想主子为难,这吃人的规矩本就困住了长平,这几个月来,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有血有肉,重情重友之人,怎么可以沉溺于森冷吃人的宫中来呢?

    她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刑司公公窥见商氏一脸释然,便知其中必有蹊跷,便给手下使了眼色。

    “啪”

    “唔”

    笨重的板子砸下来时,剧烈的疼痛刺痛着商氏,她嘴角不知不觉就发出沉沉的闷哼声,为了不吓到宫女,她将死死地咬着袖子,愣是控制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那头,长平正在案牍前挥舞着毫笔,脑子里一片空白,浑然出神而不自知。

    “何事?”

    全安敛了一脸惊惧之色,垂着脑袋上前回话,闷闷道:“御膳房那边使人来话:御前掌教摔碎了御碗”

    这一刻,上书房静默着,唯有红火的火苗噗哧噗哧好像白鸠一样闹腾着。

    “朕记得:淮南那边进贡了一些冰肌玉膏,都给暮雨院送去吧”

    闻此言,少女微微一顿,身形僵了僵,声音低了几分。

    “奴才遵命”

    全安得了准话,带着手下离开了压抑的上书房。

    人一走,长平望着折子上那滩几乎干涸的墨迹,“啪”一下扣上了贴面,轻掷下毫笔,对着外头叫道:“外头可有百官来见”

    良久无人应答,她一抬头,屋里宫女跪坐一团,“回回陛下,全公公出去了”

    “是吗?”

    长平摸着脑袋,脑子里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去看看紫竹院看看全周如何了?”

    屋里临时当值的全福徐徐走上前,领了旨意,“奴才遵旨”

    而后带着人下去了。

    “朕出去走走,你们不必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