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一章 储位之争

      终于在三日后,司乾在鹤之兄的引荐下于户部的府衙里见到了这位大忙人户部尚书王之光。王大人正端坐于桌前,桌面满是成卷的案牍,他国字型脸,双目炯炯有神,两边的鬓角半白,胡须短且微翘,此时正手持毛笔专心书写着奏折,运笔苍劲有力。看到王鹤之与司乾出现在门外,他将笔搁置到一侧的笔架上,起身招呼起他们来。

  由于王尚书也是个喜爱读书的文人,故听说司乾在天都朝是位夫子时,仿佛一见如故,瞬间这二人之间的距离就被拉近了不少,颇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

  司乾感受到了王尚书对自己的亲切态度,想着鹤之兄在其面前也应该没少替自己美言,这恩情未来该要如何报答。

  坐下与尚书大人拉了没三两下的家常和互相推荐了近期在看的书单后,谈话就进入到了正题,没有过多冗长的无谓寒暄。

  司乾本想着能得王尚书推荐自己大概也就是在翰林院或者国子监谋个差事,毕竟这两个部门与自己的过往经验比较匹配。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尚书大人竟然把自己安排去了通政司,任职左参议,正五品官员,次月一日便正式走马上任。完全都不曾征求过自己一丝意见。

  虽说乌国的官制是效仿天都朝而设,但还是做了一些调整与改良,起码这通政司的权利就要比天都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个安排还是令司乾在心里大大吃了一惊。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赶脚。

  一谈完正事,其实连屁股都还没有坐热,王鹤之就挤眉弄眼的暗示司乾我们该告辞了。于是司乾顺从他意的谢过了尚书大人后,便随着鹤之兄离开了户部府衙,但刚出府衙还没几米远,司乾就迫不及待的将心中的困惑对鹤之兄倾吐而出,但王鹤之颇有深意的一笑,“司兄,公务时分,我得先回都察院了,待晚间去我书房里再详叙。”

  于是在前面的一个岔路口,分别坐着两顶轿子的二人分道扬镳。回到府里的这几个时辰对于司乾来说真是异常煎熬,他在书房里随手摸出一卷书,读了近半个时辰,可竟连一简都还未读完,随后躺在床上午休,可是天气炎热,心中又思绪万千,简直难以入眠。

  好不容易捱到了晚饭时间,但是这王鹤之竟然未有回府。司乾毫无胃口,只吃了点小菜佐白粥便无精打采的回房去了。

  回到房内的司乾不知不觉间竟然昏睡了过去,待他被一轻二重的敲门声扰醒之后,已是亥时了。

  原来这王鹤之晚上临时来了饭局,酒足饭饱后刚回到府上,就派崔管家来请司夫子过书房一叙。

  ……

  一进书房,司乾都顾不上与王鹤之说几句客套话,就直奔主题,“鹤之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王鹤之看着他一脸的疑虑,不禁笑了笑,让他稍安勿躁。

  接下来从王鹤之口中说出的话,起码需要司乾花费数周来消化......

  原来在现如今乌合国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外表下隐藏着波谲云诡的权利斗争。那便是储位之争。听到这里,司乾睁大了眼睛,满腹狐疑的问道:“乌国已有太子,且国王只剩这一个儿子,那储位要从何争起啊?”

  王鹤之叹了口气,说道:“这不是还有耿王后的娘家人吗?”

  “但是皇位当然是传给自己的子嗣,哪有传给外姓人的道理。”司乾觉得这个解释真的有悖伦常。

  “但倘若这个儿子有不忠不孝之名呢?”王鹤之摸了摸鼻子看着他。而他也只能乖乖的等待鹤之兄替自己答疑。

  “王尚书不久前借拨发军饷之名去了趟远戍,实际上是去和威武大将军耿志霄密会。这耿志霄除了是镇守边关的大将军,手握乌国近半数兵权外,还是耿王后的亲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