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0章 嫁衣与他人

    ◎她说话温温柔柔的,好似村子前的小溪。◎

    轰轰烈烈的迁徙运动开始,自誉山关外,大量的流民从山中出来,一马当先地圈地抢地。

    沈砚麾下锦衣卫充当临时官吏,这群读书识字的年轻人登记人口田地、丈量土地、登记黄牛、计算种子与分配银两。每天在西平堡中央搭个棚子,叫做“招民亭”,宣讲新政策,登记新来的流民姓名户籍,再凭书引领种粮,来者络绎不绝。

    登记的人告一段落,大家开始在城外建房子,闾山上到处是树木,每每路过砍树时,都能看见神色肃然的官兵守在墓碑前巡视。流民中有识字的人看见这上面的内容,回去聊天时当个大消息爆出来。

    天寒地冻,一屋子人守在一蓬火边,听到这话惊讶极了:“啥?还给兵建墓碑?从没听说过,你不要瞎说啊,你是不是遇见的是鬼?”

    那人不服气:“你不信,明天砍树时去问问!”

    “瞎,可不敢问。没看见守在那儿的是官爷吗?没得触怒了官爷,讨不得好!”

    话是这样说,第二天守在墓碑前的官兵发现,这群砍柴建房的新城民,路过时都伸长了脖子看墓碑处。还窃窃私语,眼珠乱转。

    等正午时分,天色放晴,温暖的阳光照在闾山三千墓碑上时,忽然有一行马踏雪而来,在闾山下马。砍柴的百姓路过瞧见,为首者披着雪白狐裘,如玉如松,一看就是高门之人。不由多瞧了几眼。

    守在闾山墓碑群的将士迎上前:“监军大人。”

    监军颔首,站定在墓碑前,深深一拜,自她身后,数十名官员也一齐俯身。

    砍柴百姓看着这一幕,肩膀上的柴差点倒了。这处墓碑,竟然惊动了监军?被监军所拜?

    这里葬的到底是谁?不可能是普通士兵吧?从没听过官府的大人物给士卒墓碑行礼的说法。

    关外地位最高者,当之无愧是公主殿下。只是殿下深居简出,前阵子抵挡鞑靼时受重伤,几乎见不到一面。真正执行政令的,还是这位监军大人。

    据说这位监军乃是当朝国舅,姐姐是皇后。在京城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每每行雷霆手段,处事极为公道。他们这群外来户偶尔被官吏欺瞒,告到监军的“招民亭”处,作威作福的官吏当场革职,而自己的粮也有了。

    不光如此,监军麾下从属甚多,个个也是百里挑一的人物。闾山冬日有狼群,第一次侵袭村民家,拖走一头牛后,监军立刻派麾下一名绿色眼睛的小伙子过来。他们一开始还忧心忡忡,怎么只派一个人?狼群都是成群结队的。这小伙子别打不了狼,给狼送午饭啊!

    结果三日后,村民正在睡觉,夜晚忽然听到一阵群狼啸声。次日醒来,有去闾山的人发现血迹斑斑,地上全是狼的尸首。喊他们一起来搬走,大快朵颐。

    他们不知道,沈砚也借此事歪打正着,伙食有了极大的改进。

    贺兰拓自从被她派去打狼,像是打开新世界。每次休假都飞一般地去闾山打猎。他弓马娴熟,是一流的好手,这猎物一打,再拖到附近百姓家以半只猎物换取百姓为他烤,过得很是滋润。

    有次沈砚在附近办事,发现他竟在此处藏私偷吃,很是不满,勒令他下回留一分带回西平堡,不然不批假。

    贺兰屈辱地答应了。

    沈砚收回纷乱的思绪,回转视线,发现附近百姓脸上尽皆是不解与震惊。

    她稍一思考,便明白了。

    百姓识字者少之又少,西平堡又无城池文化传播渠道,他们或许听说过今年西平堡几乎被屠城的惨剧,却不会把这与眼前这一幕联系起来。

    沈砚回城后,立刻把陈墨找来,要他与关外各个官员共写出当地的历史宣传册。

    另外又找了几个锦衣卫,由他们组成夜校老师,就在招民亭背后。

    做完一切后,她问辽东本地的官员:“大宁附近有印刷业吗?”

    本地官员惊愕:“这……书馆唯有锦州有一家,大宁从无。”

    沈砚提笔,干脆给凤阳的梦瑶光写信。

    说来也奇怪,在漫长的七年中,沈砚一直把檀贵妃当做害死谢拂衣的仇人来憎恨,只因她怂恿先帝放了那一场山火。可面对檀贵妃曾经最好的友人梦瑶光,她反而与之结成隐秘的同盟。

    “关外百废待兴,识字者百中无一。殿下嘱我派人教化,足下可愿前来关外,一展宏图?”

    她将信寄出,负手看西平堡的漫漫云雾,和云雾下奔腾的驿马,十分确信这位在凤阳尊荣无比的富豪会来。

    而后,再去西平堡定居的百姓,在招民亭报告时,官员除了给她们粮与种子,还塞给她们一本薄薄的册子。

    招民亭的官员和蔼道:“这是我们西平堡的历史和文化介绍。”

    两个女孩尴尬地看着册子上的字,“看不懂。”

    “西平堡,建立于昌武十年……召元四年秋,鞑靼十万大军来攻,全程死战,无一降者。殿下为他们建造的三千衣冠冢在闾山上,城南二十里外可以看见。”

    三千衣冠冢?姐妹二人同时有些恍惚,那会是什么样子?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看不懂也没关系,我们这里每天晚上会有人教识字。”

    “教识字?!”妹妹杨梅先是一喜,然后脸上露出瑟缩之色,“要……要多少钱啊?”

    “不要钱,这是我们殿下给关外全体百姓的基础设施。包括免费的读书识字、免费的运动场所、免费的医疗,咳,这个还在准备。”官员信誓旦旦,“殿下说了,每一个关外大周百姓,都会建设大周,那么大周也要回报百姓。”

    姐姐杨花警惕了看了眼官员,从背后扯了扯妹妹的衣角。

    两人离开,杨花开口:“我怎么觉得有鬼,天下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族长的私塾都不招女弟子,我们小心一点。”

    杨梅思量片刻,一咬牙:“我们晚上偷偷到这里看看。官府要是想骗我们,直接不给我们粮食种子就好了。我觉得也不一定是骗人,说不定是公主的大恩大德。”

    姐姐杨花看着手中沉甸甸的粮食和谷子,也陷入了思量中。

    当晚,夕阳落下最后一缕余晖时。招民亭对侧的高台上,火把通明,一位俊朗的年轻人上台,他一副俊朗端正面孔,令人多了几分信服。

    杨梅小声道:“姐,你看他长得一表人才,像是官府里大人物的手下,不像是那种不三不四的流民。”

    杨花更小声:“我们好像也是流民。”

    杨梅哼了一声:“我们有了牌子,殿下说种完五亩地,我们明年就是西平堡人了!”

    傅迢无比庆幸,这通红的火把掩盖住自己脸上烧起来的红,他看着一张张炙热的面孔,声音险些打颤:“今日是公开课第一天,我叫做傅迢,是监军大人手下百户,今日的任务是学十个字。”

    说完,他往旁边一走,露出背后一个两人高的石碑。

    石碑上刻着四行巨大无比的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他念到口干舌燥,望向四周,指向第一个字:“这个是什么?”

    底下的人呆愣愣地看着他。

    傅迢闭上嘴,几乎想跳到台下与他们互换。忽然听到一声弱弱的“一。”

    “好!”他大喜过望,看见声音发言者,是个下巴尖尖、眼睛亮亮的女孩,傅迢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看见她隔得远,挥了挥手:“走近点,这位……小姐。”

    “哄”地底下一阵笑声,似乎意识到他是官老爷,又憋着在抖。

    傅迢和杨梅的脸一齐烧起来。杨花抓住妹妹的手想把她带走,杨梅却一狠心,往前走了走。

    傅迢见到她眼中神色,一指底下笑得最激烈者,手放到二上,“你,说,这个字念什么?”

    那人结结巴巴道:“一?”

    底下的人又是一阵笑声,笑得前俯后仰。

    傅迢:“……”这课没法教了,此时此刻,他充分理解自己村子里的老师为什么天天发怒,遇上这群学生,大罗神仙也要被气吐血!

    他虽然每天都想跑到指挥使大人面前哭一哭,请求给他换个活儿。但看一看左右要么在招民亭给听不懂话的流民解释政策,要么上山打狼,要么去处理农田的侵占问题。每日回到营地,第一件事就是破口大骂今天遇到哪些奇葩。不由想,这样还可以。

    令他欣慰的是,还是教出了几个弟子,当学生私下崇拜地问他问题时,他几乎是飘飘然地回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