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74章 风雨兼程

    这一天午后,冯月白、文景瑞、赵风清、张轩辕一行四人,来到了宜山城南。

由南向北入城之后,月白这样说道:“风清妹子,这一次,可要到府上叨扰一番了?”

风清微微一笑:“走了这么久,确实是要好好歇息一下的了——”

来到赵家的深宅大院门前,一个下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晃三四年过去了,这赵家大姑娘,总算回来了!

“姑娘,这些日子,你都到哪儿去了呢?”那位下人这样说道。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虽说也经历了一番坎坷,不过,此时也算有点衣锦还乡的味儿了,于是,赵风清淡淡一笑:到外面转了一下,一时没能捎个信回来,让你们担心了。哦,我叔叔、叔母在家吗?

那下人高兴地说道:前几天,老爷刚从外面回来。哦,要不是你们回得这是时候,说不定再过几天,老爷又要到外边去了。

风清一听此话,也就放下心来了。

当晚,赵仲南夫妇设家宴,盛情款待月白一行。

席间,月白说起此行的目的,表示明天就要离开宜山,前往浙东。

凝神片刻,赵仲南这样说道:“既然是有要事,我,我也就不强留了。哦,事情办完之后,一定要回来多住几天啊!”

月白点了点头:嗯,到时,我们几个人再回来,好好地跟叔父、叔母聚一聚——

吃过晚饭之后,在风清的闺房里,月白见到了那两根伞把儿,就这样说道:风清妹子,这两根短棒,要不要带上呢?

风清微微一笑:好几年之前,就是用这两根短棒,咱姐妹俩合练了一下那鸳鸯棒法,效果还不错嘛。此行路途遥远,到浙东之后,也少不了也舞刀弄剑的。这两根短棒,还是带着吧。

“哦,这‘长生诀’,口彩不错,也带着。”月白说着,将那本“长生诀”塞进了包裹里。

风清淡淡一笑:是啊,这“长生诀”,世上仅此一本,自然要随身携带了。

月白也报以一笑:这本“长生诀”,虽说只是题了二十八个字,既然是建文帝亲笔题写,倒也值得珍藏。

由于第二天还得赶路,再闲聊一番之后,各人就休息去了。

此后的十来天里,一行四人冒着酷暑,风雨兼程,前往浙东。

一路上,月白总少不了思绪纷飞一番:这宜山小城,倒是有着宜人的一面。想当初,就是在城北那山谷祠以东,我找到了这部“长生诀”,从那时起,各种事情纷至沓来,甚至让人喘不过气来。那龙国柱,就不必再提了。哦,南征之时,也不见他率军出征。当然,如果他能够在自己的驻地保境安民,也算不错了。人各有志,确实不能勉强。要说转折点,就是那下枧河了。如今想来,如果没有那河边遇袭,也就不会有此后的转机了。由此看来,这是非荣辱,倒还真是一言难尽。

嗯,到了现在,一切也算顺利吧?

哦,说到那传国玉玺,如今北伐早已结束,也没听说有什么消息。看来,三四十年前,随着蒙元余部的北遁,这传国玉玺,也就此湮没无闻了。不过,换一个角度看,这传国玉玺多半也只是一种信物而已,得之固然欣喜,失之也不必过于伤神。秦朝有传国玉玺吧,只是,二世而亡,也没有传了多少代啊!而如果赵宋王朝真有那传国玉玺的话,也只是外战外行,一副软弱可欺的样子,甚至,到了最后,让人家撵到了天涯海角,直至悲凉谢幕。或许,民心才是最好的传国玉玺,体现民心向背,能够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圣旨,就算没有那传国玉玺加盖其上,也是最为可贵的。要不然的话,那玉玺再珍贵,也是凝聚不起民心的。

当然,如果作为文物,传国玉玺的重要性,再怎么说,都是绝世珍宝,不容外人觊觎。

哦,李先生此次召见,所为何事呢?

消除倭患,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了。只是,还没到他那儿,还没听他亲口说出,我为什么还不能完全相信呢?或许,看过了太多的烽火硝烟、刀光剑影,在内心的最深处,对于和平与安宁,我有着太多的眷念,于是,有意无意之中,对于征战杀伐,我就有点淡忘了。其实,止戈为武,和平未必就是你想要就能有的!人家都打上门来了,你再跟他说什么仁慈道义,岂不是一个笑话?恶狼要吃人,你东郭先生仁义道德说得再多再动听再在理,那也只是一句空话。能战方能止战,硝烟散去,和平的天空,才能更蔚蓝。

仔细想来,现如今,北伐与南征,都已经告一段落了。也就是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一段时间内,也就止息了。这样看来,此行的目的,多半还是和抗倭连在一起的。否则,李先生也就不会那么急于召见我们了。哦,此时此刻,也不知李先生那儿,情况到底怎么样了?按理说来,这些倭寇,再怎么猖狂,毕竟还不是大规模的作战军队,破坏力终属有限。李先生若是采取守势,与之周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只是,问题就在于,我堂堂大明的海疆,怎能让外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成何体统?

是啊,李先生深谋远虑,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这些倭寇有来无回,以至于彻底清除倭患,让沿海军民尽情享受那和平与安宁。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此行,定当尽心尽力,以助李先生一臂之力。与此同时,这也是对我大明社稷最好的回报。

在没见到李先生之前,我能够想到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了?

哦,当初,杨念真姐姐与钱福,应该是回到钱塘江一带的了。这样说来,到了浙东之后,说不定还真能遇见他们。哦,杨姐姐的“霓裳羽衣舞”跳得真好,让人陶醉不已。从这个角度看,她不愧为杨贵妃的后人。此时此刻,他们过得怎样了呢?

杨姐姐会不会再回那倭国去呢?应该,应该不会吧?既然她是杨贵妃的后人,现如今的倭国又是这样一副德性,再回到那儿去,又有何意义呢?在这大是大非面前,她应该站得稳脚跟,做出自己的选择。

说起来,那江南水乡的故土,我,我也是久违的了。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对于那儿的一草一木,我就是那么的熟悉。只是,后来,由于家庭的变故,我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在皇宫里的那几年,我的梦里,就一直重现着故乡的杏花烟雨、山村水郭、小桥杨柳。而每当从梦中醒来之时,我甚至觉得,那梦中的一切,反而更真实,更令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