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52打算

    见儿子生气,肖大嫂打了个激灵。

    是她想岔了,魏明珠要找谁当对象有啥关系,她英语好啊,连续两次考了满分。只要能帮助儿子提高分数,当不当儿媳妇是次要的,陈大嫂愿意把魏明珠当成是“婆婆”供起来!

    “妈说错话了,她的学习方法真有用”

    肖谦点头,“我觉得她很厉害,如果继续进步,明年的成绩肯定比我好。”

    肖大嫂又有点不舒服。

    全天下当妈的都觉得自己孩子最优秀,肖谦说魏明珠比他还厉害,肖大嫂不服气。可事实就是摆在这里嘛,肖谦看见那些外国的字就脑袋疼,魏明珠却能拿满分。

    “我看她也快回来了,你别急,明珠还能连家都不要?”

    魏明珠一走就是四五天,李凤和刘美在家都担心着呢,特别是刘美,第一次和魏明珠分开这么长的时间,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担心也没办法,手里的生意还不敢停。

    魏明珠第一次出远门儿做生意,人的安全最重要,是赚是赔都是其次。赚了还好说,要是赔了,一家人的生活就指望着刘美现在赚钱的生意了。

    天开始凉了。

    黄鳝越来越不好收,再过几天这生意就得停歇。刘美恨不得一天多跑几趟榨油厂,那里的油渣堆积如山,只要肯卖力气,就不怕赚不到钱。

    刘美好不容易养起来的一点肉,短短几天又没了!

    李凤就劝她,“明珠聪明着呢,你有啥不放心的。”

    要是个儿子刘美就不担心,可明珠是个闺女呀。

    姑嫂两个在家里相互安慰鼓励,魏明珠好不容易把三口袋货弄下车。把东西运回小井村,再慢慢拿到商州来买?

    魏明珠又没毛病。

    她带着900块出去,下火车时兜里剩的钱不超过20块。

    拖着衣服回去干嘛,在商州尽快卖掉最好,还有一整天时间呢。

    魏明珠在羊城那边搞了个小拖车,下面有滑轮,简单的几根铁管焊接而成,拖货是很方便的,要不她一个人也把衣服带不回来。

    拖着货慢慢走着,魏明珠终于在街边发现了一个裁缝店。

    “我能借你们的熨斗用用吗?我愿意给报酬……”

    魏明珠成功租借到熨斗一个。

    剩下的钱,被她买成了衣架,两个落地挂衣杆是旧的,魏明珠废物利用买了点碎布包上,顿时就没有那么廉价了。

    别是那几件呢大衣,她精心给熨烫平整了,一点褶皱都没有,衣服就算挂在路边也显得高档。

    这时候的个体户全是游击队,哪里适合摆摊就摆哪里,只要没人举报,也不是上纲上线的大事。现在的人们也习惯在街头巷尾买各种东西,魏明珠找个拐角的空地把衣服都挂出来,马上就有人来问价。

    “你这线衫咋卖?”

    “姐你可真有眼光,这是羊城最新款,您是第一个买主,我收您这个价。”

    颜色鲜艳的毛衣招人喜欢,这女人瞧上的就是魏明珠很喜欢的绿枫叶毛衣。老板当时说进价是15元,魏明珠也不能完全不讲价,最后的拿货价是14元一件。领口有蕾丝花边和彩珠的拿货价是12元。

    进价14的毛衣,魏明珠给人比划的是36!

    贵吗?

    一件毛衣顶一个月工资了!

    贵的要死。

    毛线摸起来是挺舒服的,可自己买毛线来织,也要不了多少钱,36元买一件毛衣?她钱多的烫手差不多!

    魏明珠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

    “这是机器精织的,整个商州市都找不出的款式,羊城那边的工厂也是要出口到国外去的!”

    每一针都细密紧实,手织有的地方松紧不一,总能看出点人工痕迹。虽然织毛衣的高手能织出和机器一样水平的毛衣,可也不是人人都是高手……要织成这样,再厉害的人都要花半个月。

    女人有点心动了。

    “36太贵……”

    36元买件毛衣当然不便宜,可这年代的消费本来就很疯狂。人们把自己平时的物质消费压缩到最低,攒下的钱在有些时候却又很舍得。

    魏明珠拿过一件白色的呢大衣,把绿枫叶毛衣套在里面。

    “可以外穿,也可以搭配别的衣服,质量和款式都独一无二,您这钱花了绝对值!”

    白色的呢大衣!

    魏明珠进这货太大胆了。

    动辄上百元的呢大衣,穿得人必定十分爱惜,白色是粘一点脏都特别明显的颜色,穿上后还能干活儿吗?笑话,穿上这么贵的衣服,必然是需要显摆的场合,根本就不需要干活啊。

    女人原本连买毛衣都在迟疑,却发现连白呢大衣也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