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73滞销

    那种住一楼的,把自家房子临街那面凿个门窗改成小铺子也有,顶多开个早餐店……要卖服装?便宜的地摊货还差不多。

    便宜的衣服,在商州遍地都是,魏明珠要去西一街开店,才是真的没有竞争力。

    二七广场的店面太好了。

    除了它属于国棉三厂这点不好,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一楼的店铺高度,都是最好的选择。

    魏明珠苦笑着把她和丁爱敏同志的恩怨讲给刘荣听:

    “这房子我要出面的话,拿到手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丁爱敏在国棉三厂里只是个小领导,把厂里的房子租出去这种事她不一定能做主,搞破坏么肯定有能力。

    刘荣很生气,“上赶着不是买卖,沈俊那小伙子我也见过,说话挺客气的,他家里面咋这样?”

    一边又瞧不上明珠,一边又觉得明珠不该和她儿子以外的人处对象,合着啥便宜都要被沈家占着,丁爱敏要不发话,魏明珠就像旧社会等待指婚的秀女一样不能擅自嫁人?

    魏明珠赶紧说自己当场就报复回去,也没给沈俊妈留脸:

    “哪知道还能看上国棉三厂的房子……”

    “知道就不抽她了?”

    那咋能呢,照抽不误。

    不过现在有点麻烦,魏明珠相信是能解决的。就算不和丁爱敏翻脸,她也不可能走丁主任的门路去拿店面。为了防止丁爱敏搞破坏,魏明珠觉得自己不能出面,剩下的还有谁能去?刘美根本不可能搞定这种事,李凤嘴皮子比刘美利索,让她和大单位打交道也不行。

    “我去。”

    刘荣个子小小的,之前受伤让他看起来更瘦,刘家杀的两只猪,李凤留下不少肉,见天炖着吃给刘荣补身体。刘家的餐桌上最近吃的太好,炖肉和炒猪肝轮着来,刚搬到租的房子里,家里天天飘出肉香,伙食规格就把左邻右舍震住了,倒没人欺负他们是农村人——单位的宿舍,私人拿出去租是不对,住一块儿的同事肯定要举报,对外不能说租,只有咬死了和房主是亲戚,一家人暂时借住。

    至于房主住哪儿?

    房主是年轻人,搬回家和自己父母挤着住呗。

    为亲戚腾屋子是应该的嘛,这年头人情味儿还是很浓的。

    刘荣不会去找沈俊,看起来挺好的小伙子,谁知在家里瞎说了啥。魏明珠又匀了20条香烟给刘荣,大领导肯定不稀罕。但刘荣又不认识大领导,得弯弯绕绕的才能和领导拉上关系,普通品牌的“彩蝶”烟就要在这弯弯绕绕的过程中被消耗掉。

    在商州市,六大国棉厂有几万工人,俗话说“棉纺厂的闺女,铁路局的女婿”,棉纺厂女工多,铁路局男的福利待遇好,这两个职业的男女青年在婚嫁市场上最有竞争力……刘荣家现在就住在铁路局的宿舍啊!刘荣多年游手好闲,积累了丰富的人际经验,你让他干活会觉得苦,让他和人聊天打屁,那就太简单了。

    搬过去才两天,一层楼的邻居刘荣都能叫得出名字,整栋家属楼的他都脸熟。

    他接受了魏明珠请托的任务,就往这个方向奔,“彩蝶”送出去十几条,真的让他辗转找到了国棉三厂的一个副厂长——好吧,副厂长不好见,刘荣是见到了副厂长家的老太太。

    老太太和儿媳妇不太对付,就和老伴儿两个人单独住。

    副厂长是个孝子,偏偏工作忙的要命,没有太多照顾老人家的时间。比如最近,老爷子腿摔了,副厂长只能找了个乡下亲戚来照顾亲爹。这时候刘勇出场了,他主动上门帮忙,一起照顾老爷子不嫌苦不嫌累,把老两口家里那些不太灵光的家具修修补补。

    老爷子想吃百花路的“梅记咖喱烩面”,这家店所在的百花路是国棉五厂上万职工上班的必经之路。棉纺厂职工家里面是没有热水器的,要洗澡都要去工厂的澡堂,去的时候端个锅或者盆儿,把东西放在梅记,去洗完澡回来可能都还没排到……生意就好到这程度,国棉厂的工人要上班,刘荣又没工作,梅记每天刚开门,他就守在人家门口了。

    咖喱烩面买回去时还热腾腾的,副厂长家的二位老人能不喜欢他?

    副厂长家帮忙的亲戚的都快哭了,刘荣再搞下去,非得把她的活儿给抢了!

    刘荣在忙着献殷勤,魏明珠在积极推销自己的防寒服和鸭绒服。

    这次没那么顺利,她把衣服拿出去卖的时候,刚好遇见天气回暖,天天都是大太阳,没冷到要穿棉衣的程度。能把毛呢大衣卖出去,喇叭裤也卖得掉,甚至连她取回来搭摊子的皮鞋都卖光了,防寒服和鸭绒服还没人问津。

    “颜色是挺漂亮的,就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