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3章 第53章

    秦其正好一到玄宗,就听得这个消息,他同云晋所设计划均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全部摧毁。

    又不见云晋来,秦其一时不知所措,便匆匆赶回丹穴山寻云晋。

    至半路,见云晋满身血污,半死不活的缓缓而行,秦其惊骇,忙去扶住问:“这是怎么了?仙宗,发生了何事?”

    云晋摇手道:“无事,剩下的这点力,杀游家那小子够了。”

    “您都这样怎么能叫无事呢?我先带您回去医治,至于游离,可能难除,您且先养好伤,馀下的事,再从长计议。”

    秦其一面说着,一面就要将云晋往丹穴山带。

    游离本就是云晋的心头大患,一听不能除之,云晋那还管得其他,诘问秦其发生了何事?

    秦其便将游离杀姚其书后潜逃一事告之。

    云晋听毕,也不言语,仍执拗的继续往玄宗去,半晌他才道:“当真是天意如此,厝火积薪,两害相权取其轻,怨不得我了。”

    秦其一听,就知云晋是要干什么,他忙道:“仙宗,只怕这样不妥,且也没有非必要做到这一步不可。”

    云晋锵锵道:“我宁可只要四宗门齐头并进,我也不要留百利而有一害的南宗。”

    秦其虽知其中利害,但不敢违逆,也只依云晋之言行事。

    一时,云晋,秦其二人至玄宗,只见姚太宏,姚其昭,吕景光,韩宜修等各领着门中弟子,将游余之,游鸣玉团团围住,只逼他们交出游离。

    云齐明听游离失控,用悲鸣杀了姚其书,此事非同小可,又发生在玄宗,自是必给姚太宏一个满意的交待。

    所以云齐明不曾与他们在一处,正自同云静淞商议如何调遣弟子,如何去辑拿游离。

    成啸在一听到姚其昭的喊声后,就已先行去追游离。

    吕景光,韩宜修二人,本与他们不太相关,但九阴山一事后,就如韩霁之说,游离锋芒太露,自是招人忌惮,又加之知游离手上有悲鸣剑,更是容纳不下游离。

    所以此时,苍宗,离宗与北宗一心一意,也是想除去游离而后快。

    游鸣玉见方才都还是有节有理的众人,这一霎竟都蛮不讲理,未弄清事情来龙去脉,就一至对准父亲审问,游鸣玉便问众人:

    “都说是舍弟游离杀害了姚大公子,杀人总要有个因由,且舍弟与姚大公子系同门师兄弟,九阴山一战,相信姚宗主及诸位宗主也看得出来,他们师兄弟间情深义重,又怎会无缘无故闹到如此地步?

    方才,姚二公子所言,说是自己亲眼所见是舍弟杀了令兄,那么鸣玉请问姚二公子,既是你亲眼所见,你为何不阻止事情的发生?为何要眼睁睁看着事情发生了,才来告知众人?”

    面对鸣玉请的问话,姚其昭心中顿时有些慌神,面上仍不动声色,回道:

    “是其昭亲眼所见游公子杀了兄长没错,方才其昭也说了,游公子是自己失控,至于有没有与兄长起争执,其昭不知,因其昭到时,只见游公子拿悲鸣剑一剑刺进兄长腹中,其昭想去阻止,已来不及。”

    游鸣玉听言,避开悲鸣不提,只又道:

    “那鸣玉再问请问姚二公子,虽说来不及阻止,但你完全可以抓住行凶者,为何不抓?姚二公子你可能会说你抓了,但你打不过行凶者,又让人跑了。

    若是这样,那姚二公子为何不在看见行凶者行凶的当时就大呼?其他人虽不在,但玄宗一直是有弟子在外巡视的,你若大呼,又岂能让那行凶之人逃脱?”

    姚其昭确实是想说自己打不过游离,让他跑了,又想将众人注意力转移到悲鸣剑上,让众人敌对南宗——

    但见游鸣玉避口不提,姚其昭不好死抓住不放,恐让人说他觊觎,便改口,反质问游鸣玉道:

    “现在事实是游离行凶,人已潜逃,游少主一直和其昭揪着这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不放,是在推卸责任,不想给我北宗一个交待吗?”

    游鸣玉正是要回复,就听父亲道:

    “姚公子此言差诶,若真确定是游离所为,南宗定会给北宗一个满意的交待,但此事仅有姚公子一个当事人,恐难断乾坤。”

    姚太宏虽平日虽不大善待姚其书,但必竟是亲儿子,加之上近来觉出姚其书的好,觉他温顺恭谦,所以正悲泣不已。

    忽听游余之此说,大有含沙射影之意,姚太宏老泪纵横的忿道:“游宗主所言是个什么意思?是当事人只有其昭一个,你怀疑是他杀兄构陷令公子不成?”

    游余之也确有此意,只不好言明,遂回道:

    “余之本没有这个意思,但知子莫若父,姚宗主既如此说,那余之也不得不有此怀疑,现还请姚二公子给说个明白。”

    姚其昭冷笑道:“游宗主可真是巧舌如簧啊!我父亲痛失爱子,正是悲痛,说的话也都是些不清醒的胡话,游宗主您非但不怜悯其伤痛,反将父亲的糊涂言语来攻击他——

    真是好一个宗门之主,原竟是这样冷血无情,知道的知道,不知道的,被您这么一疑问,受害者反成了行凶者了。”

    吕景光,韩宜修并不想管他们疑是疑非,但居安思危,他们只想除了游离,今日游离能杀姚其书,明日也有可能杀吕简,韩霁,两人便道:

    “两位宗主这样逞口舌之争并非道理,况姚二公子为人我们都清楚,一向谦和有礼,并非六亲不识之辈,且兄弟间常同进同出,同气连枝,又岂有杀兄构陷他人的大逆不道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