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4章 大沙河

    这天杨传顺正在修理着农具,杨小莲和姐姐趴在桌子上写字,杨小梅在做作业,杨小莲在帮姐姐抄歌词。

    亲亲的我的宝贝,我要越过高山……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

    杨小莲边抄边哼着,这个时候这些歌曲都已经出来了,有些歌在三十年后也还在传唱……

    杨家有一个收音机,不过因为费电,很少听。上辈子杨全有家经常放,而且声音开得很大,姐妹几个吃过晚饭,就跑到他家外面玩。

    “传顺,来车了。快走。”突然有人在院子外面大喊了一声,“大沙河里来车了。”

    杨传顺赶紧站起来,“好好好,我马上来。”扔下在修的东西,扛起铁锹就走。

    “等会儿中午吃饭,不用等我啊。”杨传顺对两个女儿讲。

    “好。”大女儿应了一声。

    杨小莲追出院外,看着老爸和附近的几个叔伯扛着铁锹往坡下走。“爸,过了十二点半你没回来,我给你送去,你不用来回跑。休息休息。”

    杨树屋的这个小队地理位置还是比较好,近河,但地势又比较高。用水比其他小队方便得多,还安全。

    杨树屋西北处有三条河,到小队附近的时候其中两条河流汇合成了一条,这条河当地人叫小河,另一条河叫大沙河。小河离杨小莲家直线距离半公里左右,大河差不多一点五公里,这两条河到杨树屋东南方,再次汇合。

    大沙河非常宽阔,河里面有很多河沙,每年到秋冬农闲的时候,就有拖拉机过来拖河沙,需要人装车。沿河的各个村队只要有空的都去挣点外快。

    但是这个活儿不好干,装一车沙也只有很少的钱,然后装的人平分。杨小莲记忆里,每次爸爸回来第二天胳膊都动不了,但是他只要有空就去干,有农活的时候,抽空也会去。

    另外一条小河稍微窄一点,但是比较深,水流很急。

    “妈,我听我同学说他妈妈在镇上谁家厂里面上班,做什么袋子,一个月也有几十块钱。”这天杨小莲在学校听到一个消息,赶紧回来告诉刘英子。

    “哪里呀?还镇上,你去过镇上吗?”刘英子正好在煮猪食,家里经常要把猪草、菜根、还有红薯煮几锅,放在缸里,每天兑着厨余给猪吃。

    杨小莲看锅里煮得差不多了,捡了根红薯塞进嘴里,“我没去过呀,我同学妈妈去过。他们家离镇上不远,那个厂好像就是他们村里人开的。”

    这天晚上五人在泡脚的时候,刘英子就问自己老板,“哎,传顺啊。我听小莲说他们学校里面同学妈妈在镇上什么厂里上班,一个月也挣不少钱呢,可是真的吗?”

    “哪有什么真假的,也是有可能。粮站里面那些搬运的,一个月也几十块了。不过镇上那个厂也不大,私人开的,他能要几个人。再说从咱这儿到镇上去,你算算这个路,你骑车去,现在这个马路修好了,骑车去快一点,你要两个小时。那晚上回来再两个小时。家里一点也照应不到了。”

    “那倒也是。”刘英子压低声音,“我这不是想挣点钱吗,天又冷了,几个孩子冬天的衣服也都不做了?咱俩省一点穿之前的,小孩子一年长过一年。”

    “哎呀,这有什么可操心的,不用操心。爸妈心中有数,还能缺咱这一点。”杨传顺擦着脚。

    杨小梅给自己擦好,给小妹擦。杨小莲在旁边坐着,听爸妈讲话。

    他们这里到村里骑车最快的路,一个半小时,到镇上两个多小时,而且自行车在村里也是很罕见的,杨小莲家也只有一辆老式载重自行车,光车就十几斤重。

    这还是这两年修好了马路,到村里到镇上都能顺到一大截。

    杨小莲拿布包着饭盒往大沙河走。

    过了小桥,沿着小河长长的河堤往大沙河转。

    右手边是小河茂密高耸的树林,左手边是广阔的田地,田里的水稻又开始抽出了穗。

    杨小莲边走边注意着脚下,他们这个地方听说夏天的时候河堤上会有不少乌龟跑出来晒太阳,但是杨小莲没有见过,虽已进入了深秋,但还是时不时地注意着,就想抓一只乌龟,那可是一盘荤菜。

    远远地就看到前面横着一根粗树干。唉,怎么越来越细了?

    杨传顺几个本家的人给拖拉机最后装了几铲沙,赶紧退到一边,“师傅,好了好了,可以开了。”

    拖拉机师傅使劲地摇了几下把手,把车启动,跳上车,轰轰隆隆地开走了。

    几人拍拍身上的灰,有人开始快步往河堤走。看杨传顺落在后面,“传顺,你不回去啊

    ?”

    “恩,我再等一会儿,等一会儿,下一车又来了。”杨传顺看看河下游、河对岸的几个铲沙点,“河那边人还没走。”

    “你也歇一歇,车没那么快来。别的村等下也得歇会。”

    杨传顺笑笑,边从上衣口袋往外掏记账本,“没事,没事。我正好记个账。等会儿我家小孩送过来,你们先回去吧。”每车哪几个人装的,每天结束让司机签字,到月底算钱。这一群人没几个识字的,他每次来都把账本带着,不来的时候其他人记着,回去告诉他。

    “要不要来点儿?”旁边人递过来一块红薯,也是中午不回去的,一来一回个把小时,又找不到人送饭的,带了几个红薯就充饥了。

    “你先吃。等会儿我家里有人送过来。”杨传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