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章 谁家欢喜谁家忧


  她们俩利用身材娇小的优势,不费余力便挤到了人群的最前面。

  两人聚精会神的欣赏着精彩的杂耍演出。

  这也是温清晏自穿越以来,最放松愉快的一天了。

  散场后,李沉香往打赏篓里扔了几枚通宝。

  温清晏抬头看了看天空,月儿弯弯,繁星密布,闪闪烁烁。

  古代的空气清新自然,不像现代这么污浊肮脏。

  污浊的也不仅仅是空气,还有人们被商业化发展日益冷漠的心。

  “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虽然很希望能永远这样,当一个普通人家的娘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平平淡淡开开心心。”李沉香拍了拍裙摆上的灰尘,说,“明天,我就得是阿郎的好女儿,李府的李娘子。”

  人生在世,总有些不得已的事情。

  “身份是无法选择的,但快乐可以,”温清晏将手沉香珠串放到李沉香的手心上,“这是我在铺里无意中看到的,一副沉香手串,相传沉香是佛教之中的稀世珍宝,虽然我不信教,但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平安。”

  李沉香接过手串,搁在鼻尖闻了闻,她神色自然,黛眉轻舒,“香气淡而不乏,是上好的沉香,我会好好保存的。”

  “好。”

  唐朝的宵禁制度是较为严苛的,这对于没有夜生活的古人来说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像夜市早市这种活动,并不是日日都有。

  宵禁的实施也是为了保证地方的安全,极大的减少了作奸犯科者人数增长的情况,不过也有一定的弊端。

  一更三点,便会敲响暮鼓,提醒人们即将宵禁,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九点左右,五更天的时候才可以出行,也就是凌晨的四五点钟。在宵禁期间,除了求病,死丧或者生育可以出行外,其他一概不许,否则将会受到笞打。

  时间确实不早了,坊间商铺有的已经开始闭业关门,人群也三三两两结伴而归。

  这次出来她们并没有让贴身侍女跟随,温清晏只叫了几个会些功夫的小厮跟着,安全也确有保证。

  “夜路危险,这离李府还有段距离,姐姐不如先随我回温府留住一晚,明早再走,我们出来的时候我便命绿莹告知父亲,说你会留宿,厢房许是已备好了。”

  “也好。”

  “两位娘子请先留步。”

  温,李二人正准备上马车,突然,身后有个人叫住了她们。声音沙哑粗重,似乎是位老者。

  温清晏疑惑的回头看去,只见面前的老者戴着一个面具,遮住了大半张脸,鬓发花白,看不清楚长相,他衣着质朴,手里提着一盏灯笼。

  “这位先生,请问何事?”李沉香问。

  “惊扰到两位娘子,实在罪过,老朽是街边放灯谜的,眼看马上宵禁,这还剩下最后一个灯笼,不知二位娘子是否肯赏脸,若是猜得出谜,我便把灯笼送给二位,当然,若猜不出,这灯笼还是会送给二位,不需要娘子出任何钱财。”

  温清晏不喜欢猜灯谜或者是猜一些小故事的含义,像脑筋急转弯这些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天大的折磨。

  她丝毫没有兴趣,刚想回绝,便被李沉香制止了。

  “你说,我来猜吧,到奇怪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李沉香搭住温清晏的手,冲她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拒绝。

  “好,”老者道,“四月将近五月初,刮破纸窗重裱糊。丈夫进京三年整,捎封信儿半字无。”

  “可否给些提示?”李沉香问。

  “句句成谜。”

  句句成谜……难道是这诗中每句话都是一个谜?

  李沉香沉默了好一会儿,眉头深锁,嘴里直直念叨着这句诗。

  温清晏也想不出来,本身她对这个就不感兴趣,索性就没有深想。

  老者看二人冥思苦想,硬是答不上来,便笑了笑,将手中的灯笼送给李沉香,随后转身离去。

  李沉香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喊道,“先生,先生……夜市已过,灯灭火熄,天黑路滑,这灯笼还是……”

  “不必了,娘子快快请回吧。”

  说罢,老者的身影便消失在月色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