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5章,来客人

      这一天,李成去棉花地里摘了两背篓棉花,他们今儿就在家掰棉花。

  棉花花骨朵在地里炸开了,漏出了里面白花花的棉花,这时候就要把它们摘回去,把棉花从棉花花壳里摘出来,顺便摘干净花上面的细碎干枯的叶子。

  然后在高粱席子上晒干,装起来就可以卖了。

  棉花花秧上面会有很多花骨朵,花骨朵会根据天气温度陆续炸开,所以村子里人就要陆陆续续去地里摘棉花。

  摘棉花要一大早去最好,因为早上有晨露,棉花叶子都是湿的,这时候摘棉花花朵上叶子是完整的。

  等到日头毒了,温度高了,叶子都会干。这时候的叶子都是枯的,太阳一照,叶子容易被捏碎。细碎的枯叶子黏在棉花上,很难弄掉的!

  这就给掰棉花,择棉花增加了难度。

  所以村子里的人都是早晨起很早,使劲儿摘棉花,太阳升起来了,就在家掰棉花。

  这两天他们相处融洽,不管有没有走出悲伤的阴影,最起码他们在向积极的方向努力。

  然而,生活往往偏心热爱生活的人。

  就在这天下午,李成和青青正在院子里掰棉花,眼看都要掰完了,他们心情比较放松。

  就说到明天青青过生儿的事儿呢!

  “明儿晌午给你做个好吃的?你说是包鸡蛋抄手,还是炒点儿肉?”

  “包抄手吧!明儿用豇豆剁碎了,参鸡蛋包,放点韭菜,肯定好吃!”说着青青就想吃了。

  李成看青青那说着就想吃,有一点儿馋的小样,心里酸酸的,但还是觉得好笑。

  就笑着说,“好!晌午多包点,晚上也吃行吗?还是你想吃面条?”

  “不!吃抄手!”

  青青是特别讨厌面条的。

  现在长大了还吃一点面条,以前小时候,一到晚上家里做面条,她就不吃饭。

  那时候爸爸的木活儿还少,毕竟刚开始做吗,别人不信任,不出名也是正常的。

  记得夏天的时候,爸爸烧火,妈妈掌锅,青青知道晚上吃面条,她就不吃饭。

  不管妈妈爸爸在做饭还是吃饭,她就坐在灶屋的门口,背靠着门参瞌睡。

  小脑袋一点一点的,睡得不舒服,但也能睡到妈妈洗完了碗,叫她醒来她才醒。

  从家里点着煤油灯开始,到换成了电灯泡,青青总是坐在门口,伴着蛐蛐的叫声,睡得很是香甜。

  那时候的日子啊,真是甜蜜。

  所以青青讨厌面条,是从小都讨厌。

  边说边认真看棉花,棉花里面也会有虫子,是那种很小的肉虫。

  青青最怕肉虫这种动物,无论多小,都害怕。

  如果手一不小心碰到了,她会立马汗毛都竖起来,脑袋瞬间就一炸,能在一瞬间出一身冷汗,是真的很怕。

  关于怕虫这个梗前面芝麻虫那里已经讲过,青青这个毛病也是绝了。

  会怕那么小的,杀伤力非常非常小,甚至可以说为零的生物。

  反而大多数女孩子害怕的那种有很多脚的,比如蜈蚣啊,蜘蛛啊,青青都不怕。

  老鼠之类的青青也不怕,她其实觉得老鼠还蛮可爱的。

  咳咳……

  所以青青掰棉花跟拔芝麻地里草是一样的,刚开始认认真真,好怕遇到一个小虫子。

  慢慢的放松警惕,直到遇到一个小虫子,咋咋呼呼一顿叫。

  然后再从非常小心的掰棉花,到慢慢放松警惕。

  如此循环。

  不过想到抄手,心情就变好了一点儿。

  要说青青最爱吃什么饭,莫过于抄手啦!

  明天就能吃,怎么能不高兴呢!

  这边气氛正好,突然间有两个人来了。

  咋知道有人来了呢?

  人家大声问了问题啊!

  “请问,这儿是不是李成家?”

  青青一抬头,看到两个男人来到了她家院门口。

  正站在那里,等着青青和李成给他们答案呢!

  他们说话的声音有点硬,有点儿像河南人。

  你要问,青青从没去过河南,她咋知道河南人说话啥样呢?

  这要感谢电视。

  青青的妈妈,张香最爱看河南戏了。

  青青记得有个叫《五福临门》的电影吧,又说又唱的那种电影,就是满满的河南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