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一章

      *

  由于手里紧,身上穷,只能维持日常开支,潇晓晓一时也没找到快速生财的法子。

  还好当初手里留了几十两。

  只要节俭度日,也能把这段时日过下去。

  县城那块地叫闲庄,原本是朝廷一个落魄旧勋的,现卖了,连同庄子里的几间农舍。

  ‘闲庄’潇晓晓觉着这个字名字不好,土地万顷的地方怎么可能闲呢。

  也不能叫‘忙庄’不好听,那么取个诗情带浪漫的吧,潇晓晓最后一拍脑袋,取名‘月庄’

  她在买下这块地时,就育了枸杞苗。

  长长的一排,上千株。

  月庄这土地位置极好,当初的力新觉也果真给力,阡陌交通,一目千里,大道从地头走,小路穿插田地中,河网密集,根本不需要专业的灌溉设备。

  无需采用滴漏灌溉。

  只要等苗一下地。

  依然是松土,培肥,除草。。

  到最后的剪枝,除虫。

  而且,耕牛,也非常普及。

  潇晓晓现事不必躬亲,然而,请人手是必要的。

  每日二三十文工钱下去。

  安国有用银钱丝帛抵徭役的规定,所以,许多家里需要劳力的人,便趁着闲时多赚钱,便宜也干。

  所以廉价劳动力是有的。

  潇晓晓将自己关在府中练了两个月字。

  等到六月七月,便是春季里开花的枸杞第一期收果。

  然而,今年的果实采摘,人手组织,多是潇正华劳心,潇晓晓已经对此达成协议,四六分账。

  潇正华也非常乐意。

  他是村正,想要组织一点免费人手是非常容易的

  采摘过后,潇晓晓只需在晾晒的时候去看看。

  潇晓晓是不介意将枸杞的真实利润让潇正华知道的。

  因为,种植的核心技术在潇晓晓手里。

  就算别人依葫芦画瓢模仿,也只学表,而学不到里。

  除非潇晓晓自己愿意将那技术分享。

  *

  潇晓晓知道那临水县那自诩的一堆上层人士,都喜欢附庸风雅,没办法,安国的首都风都便是这般。

  那里面数不清的将相之才和文人雅士。

  非临水县可比。

  但京城出来的东西,其他地方总纷纷效仿。

  潇晓晓买来厚厚一叠纸。

  把那朱砂红泥用水化开,加入一点点桃花粉,和樱花粉。

  然后用改良过的毛笔,留一点点的尾间。

  把那纸张裁成小块小块供添诗写字所用。

  在纸页的顶部,用细小的笔尖,描了不少的花。

  潇晓晓没有画国画的天赋,本身也不是绘画大师。

  然则,潇晓晓从小就有一个奇怪的脾性,喜欢花,也喜欢画花。。

  她喜欢各式各样的花,从日常的梨花樱花桃花,再至一些专门的观赏花类,郁金香,百合,天堂鸟。

  小学时,她便喜欢用彩色笔这般画花朵儿。

  用彩色笔细细的描绘。。

  然而,此刻,潇晓晓用那淡红的色,边框处画上一簇簇妖娆的花朵。

  有的是梅花,有的桃花,有的樱花。

  画完又撒上几滴梨花水。

  麻纸太薄,描绘完一张就夹在书内。

  半日内,潇晓晓就做了很多张。

  等几日后晾干,那水渍晕开,成了层层叠叠的花瓣。。

  潇晓晓把这些纸片收起来。

  等到吟诗聚唱时刻,将之拿出来,小笺的上面几朵粉色花朵,页面带着梨花的香。

  只怕临水县的那几个自诩才子的学子,求的疯了。

  潇晓晓喜欢自己女子的性别,她觉着女孩子能喜欢的很多东西,男孩子未必能行。

  她也从不吝啬利用一点点自己性别的优势,为自己谋划一些利益。

  她就是这般的性子,外柔内刚。

  *

  然而,已经至临水县的潇晓晓,关于前程和未来,她花了一段时日用心的想过。

  自己的身份为女子,作为一名古代安国的女子。

  安国同潇晓晓历史书上学过的z国许多朝代一般。

  女子上不得政治舞台,做不了官,也不能抛头露面的像男子那般跑生意,甚至干农活。

  安国的法典规定,只有成年的男子才有资格分得口分田和永业田。

  潇晓晓知道自己没资格分田,为了以后的生活,她花了大代价买了自己的永业田。

  当然,没有田地可分,相应的权力就是安国女子也不用缴纳赋税。

  可现在她有了田地,就得要交税了。

  这些都是小事儿,潇晓晓困惑的是,自己如何再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立足。

  她潇晓晓从来都不是卑躬屈膝的性子,她要活,就要活在那万人之上。

  既然老天给了她一次穿越机会,如果不好好利用哪里对得住她这前世三十岁来的一生学识。

  因为艰难,她才越是想要逆流而上。

  *

  枸杞的生意已经成熟,所谓成熟,则是潇晓晓知道栽种它的方法,防治害虫的方法,采摘后晾晒出了成品,更顺理成章的是,她掌握了市场规矩,有了稳定熟悉的销售渠道。

  然而枸杞毕竟只是一味中药。

  就算算上养生的东西,毕竟在地面普遍栽植,大家群起效仿,生产出的商品越多,在需求量恒定情况下,就只能贱卖,那么这些东西的价钱也是下来。

  这就是潇晓晓认为的她这枸杞最多再赚三四年的钱。

  临水县并不是枸杞最宜生存的地儿。

  在枸杞去年火遍全国,价值斗金,许多人也到处找寻,结果传出来,安国东部的某一个郡县结出来的枸杞是最好的。

  植物这东西,长成还真跟土壤和气候有关。

  柴氏整天捉摸着,什么时候才接管潇晓晓现在种植枸杞那块地,大约也听村里人讲了,潇晓晓经这赚了大钱。

  这东西啊,可是好东西,城东那家济生堂,这玩意儿晾干了,一两东西二钱银子呢。

  柴氏咂舌,这玩意儿,能卖这么多。

  比那鸡子,鸭子都贵。

  那村夫冷哼。

  若不值钱,派那些人守在那里,连官兵都用上了。

  这也都是这年年末才知,早知道这玩意儿赚钱,潇晓晓手里还不知富成啥样,当初潇晓晓还在村里,她那话绝对不会那般说,一定会和软些。

  只是,这地原来就签了三年,潇晓晓租金也给了三年。

  就算潇晓晓现在有钱了,这赚钱的东西这不立马就还给自己了么。

  柴氏心里又乐了起来。

  潇晓晓拿着玩意儿能赚钱,难道她还不能了。

  总之,这三年租期一到。

  她是一定会将地收回来。

  到时候,她也赚个金山银山,还愁长庆没有媳妇,给长生捐个官当当,潇正才那个死老头子一辈子没啥本事儿,想着都气人。

  然则,潇晓晓也知柴氏时间一到就会立即收回地。

  她也不会指望商议,加租去延长租期。

  柴氏眼红她眼红的不行,一定不会让她如愿的。

  *

  然则,潇晓晓这点是猜对了。

  然则,她现在有六十多亩土沃水丰的良田,一年产值千斤枸杞,潇家村这块四十多亩的地,再让她收一年,这就已经足够了。

  *

  义和堂。。

  临水县类似现代的高级会所。

  长长围墙,以洞窗作饰,开在县城县郊一处风景极为优美的地方。

  里面好几处有二层阁楼,大堂前的院子,有一处假山池水,上面的蕨类植物葱葱茏茏。

  这里有歌姬,舞姬。

  临水县只是一个县,论奢华没达到这种规模,但总有人喜欢别出心裁。

  另辟蹊径,就算亏钱也愿意往里面填。

  潇晓晓一眼看着宅子,就知晓正开得起这种场所的,必定亦有一定身份。

  然而今天的主角是县太爷,在这‘溪院’招待几位西南商人。

  最好的房间。

  有歌姬弹着琵琶,

  县太爷高坐

  一人一案,案上备了酒水,吃食。

  “大家坐。。不要客气,今日本官做东,尽性喝,别客气。。”

  魏成作一身常服,扶起酒杯,先干为敬。

  底下人纷纷迎合。

  几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

  带冠冕,着华衣,一看也是来头的。

  “囝商,新北道最出名的是什么,囝商,晓晓,你记着,你也是商人。。囝商,可是咱们安国很有名声的一群人”

  潇晓晓站在一旁,猛然抬眼,眼睁的堪比铜铃

  原来这就是囝商

  囝商,潇晓晓在安国的《国志》读过,安国分道,全国十二个道,道下面设郡县,就比如临水县属南安道。

  囝商是从北至南一批商人。。

  主要走西南方向一路。

  用马匹运载茶叶,盐,生丝,从北向西南至南蛮,经过大山和草原,最后将商品销往邻国的邻国。

  囝商带去了安国文化,且这些人中一部分南,这有一部分北。

  他们交易安国的茶叶,生丝,也带来邻国的各种瓷器,马匹。

  他们几乎无所不贸。

  也使得他们一个个通过贸易积财成富,在安国,十分有钱,虽然地位不高,却是跟官府极有关系的一批人

  “这是我义女。。名,晓晓,姓潇。。”

  底下那几个人俱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