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9章 第19章

    “不要加班到很晚哦。”

    苏时月走时,看到沈余舟还在整理稿件,温柔地叮嘱。

    “好……”

    把苏时月送到门口,沈余舟从楼道的窗户往下望去,想起刚来林江屿送她回来的事情。

    他好像根本不管自己的手有没有事,只想要让她承认在心疼他。

    等沈余舟承认了,林江屿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接受采访,送她回来,甚至到了楼下,都没有停留片刻。

    就像前天问她要不要试试,就像昨晚大雪里的那个拥抱一样,那种温柔和宠溺来的时候很盛,又在她拒绝的瞬间,平静的像毫无波澜的湖水。

    提醒加班快要结束的闹钟响起,她收回情绪,开始专注地整理材料。

    乔蕙这件事,一开始在网络上曝光,是因为一条视频。

    沈余舟点开,发现是实验室监控拍摄到的画面。后来,有人将监控的片段上传到了网络上。

    视频开始,便是林江屿快步上前,从乔蕙手里夺过刀片。当时的情形很凶险,乔蕙抱了赴死的决心,正准备动手。而林江屿发现时,距离乔蕙割向动脉,已经没有多少可以反应的时间。

    林江屿是直接用手掌攥住刀片的,乔蕙因为被阻止而抵触挣扎,刀片剜进林江屿的手心。看到大滴大滴的血流下来,乔蕙才慌张地松开手。

    自始至终,林江屿都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在确认乔蕙手里没有额外的工具以后,出门喊人来帮忙,自己则打车去了医院。

    将视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沈余舟看着林江屿的每个动作,想起高中时,有几次他们偷跑去河边。

    林江屿很喜欢钓鱼,这是他那个时候唯一会做的,违背长辈安排的事情。有时放学,他想去钓鱼了,便会给顾纯打电话,说今天晚上要去帮同学补课。

    然后带上沈余舟,搬上两个板凳,到河边坐着。

    林江屿通常精神很集中,而她却坐一会儿就开始犯困。所以每次钓鱼,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始,然后以林江屿钓鱼,她靠在林江屿的胳膊上睡觉为结束。

    有时下午的日头很盛,林江屿会让她躺在腿上,然后把校服外套披在她身上。那几个午后,是她最美好的高中记忆。

    他们最后一次去河边,是在一个周四的下午,她刚坐在板凳上,摆好钓鱼的姿势,还没来得及让林江屿检查她的动作是否标准,就听见“扑通”一声。

    回过神来,身边的板凳上已经没有了人影。

    等她朝着远处水面不断上下扑腾的河沿岸跑去,林江屿已经抱着一个孩子游了过来。岸边是焦急的母亲和准备协助的路人医护人员。

    林江屿把孩子放下,看了几眼,确认只是呛水,没有大碍,就拉起她的手,准备离开。

    等那位妈妈从慌张中反应过来,追上来想要留下林江屿的联系方式,将来表示感谢时,他们其实已经走出很远的距离了。

    “哥哥,你刚才救人的时候在想什么?”

    当时,林江屿一直在走神。

    沈余舟捏了捏他的手指,问道。

    “在想,如果你意外落水,也希望有人能把你救上来。”

    ……那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哥哥会去见义勇为,也会有她的一点缘故?

    “那你,现在又在想什么?”她红着脸,小心地问。

    “在想,是不是应该带你去学游泳,避免这个‘如果’。”

    后来,林江屿真的带她去学游泳了。

    一百五十块钱一次的游泳馆,林江屿用他手里的全部零花钱,办了两张卡,还给她买了两件泳衣。

    其实她不擅长任何运动,对每个会有危险的运动都带有天然的恐惧,但是莫名地,在林江屿的帮助下,她很快就学会了游泳。

    后来,新闻报道这件事时,只报道了当时路过的路人医生,并没有任何林江屿的痕迹,沈余舟为此忿忿不平了好长时间。

    到很久以后,林江屿差点被取消保送资格时,老师问他有没有过见义勇为事件,有那个奖章,便可以两两相抵,结果被林江屿否认。

    那个时候,沈余舟还想过,如果当时报道的记者对待这件事情能够再认真一些,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尽管初衷有些自私,但她得承认,就是从那时开始,她才想要成为一名记者。一名能够认真去花时间调查情况,还原事实全部真相的记者。

    止住回忆,沈余舟开始专心地整理稿件。

    网络上的舆情就是从这个视频开始发散,研究生决绝自杀,导师pua的名目冠上,很快便是一系列的口诛笔伐和人|肉事件。

    付教授的信息被发布到网络上,有人把花圈寄到了他的家里。

    在医院平复心情的乔蕙,知道这些情况后,便到网络上发表了声明。一时间舆论反转,又有大批的人对乔蕙进行网络暴力。

    批评她心理脆弱,不适合读研究生,咒骂她浪费读研名额,不思进取,还想污蔑导师。

    尽管付教授所在的单位准备起诉视频上传者和造谣者,但舆情风波还在蔓延,已经严重干扰了两个人的生活。

    沈余舟把所有采访材料全部整理好,写好了文章,发给苏时月检查。得到通过的消息后,沈余舟在最近得到的消息中,寻找与大学生有关的新闻线索。

    而后联系了一位已经核实过被导师pua导致退学的学生。那件事最后不了了之,导师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她要继续做调查报道,便准备第二天去采访。

    刚把工作计划交给苏时月,苏时月就打了电话过来,喊她出去聊聊工作的事情。

    尽管已经晚上九点钟,再多待一阵子,可能就会赶上宿舍楼关闭,但沈余舟还是答应了。

    等她收拾好电脑,苏时月的车子已经开到楼下,她坐上车,苏时月便带着她到了“痞恋”。

    沈余舟从没想过苏时月会去这种地方。

    “这里是有包间,可以用来谈工作的。”从她的表情中看出她可能的困惑,苏时月认真地解释。

    到了包厢,苏时月把坐着的人介绍给她:“方浪是药研所园区的临时负责人,最近正在打算做一个资助计划,暂定的目标是园区里符合条件的第一代大学生。”

    “后面如果可能的话,可能会扩大资助范围。”

    沈余舟点头。

    “我看你想做大学生系列报道专题,就打算介绍你们认识,或许可以将报道最后落实在有建设性的层面。”苏时月解释。

    他们都认为,报道事实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仇恨,引导网暴,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因为家庭突遭变故而无法完成学业的乔蕙,不会因为一个报道而度过难关,被导师pua到抑郁的男生,也不可能只因为一次采访,就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她们要让这些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关注,然后,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大约聊了一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是方浪在说,沈余舟在听。暂时敲定了后续的工作,方浪接了个电话便出去接人,苏时月也出门去洗手间。

    房间里只剩她一个人,沈余舟打开门,走出去透透气。

    她没想过,会在这里碰上霍城和冷封一行人。冷封第一个注意到她,随后拉了拉霍城的胳膊,霍城才看向她。

    他们倒是没有做出什么异常的表情和动作,沈余舟便平静地从他们身边路过。经过之前的几次事件,她和霍城之间,大约已经可以做到桥归桥路归路了。

    走到门口,沈余舟看见正在抽烟的方浪,很快就注意到一旁的男人。

    林江屿手里拿着一支烟,在指间把玩。她并没有走过去,也没有说话,林江屿却第一时间看到了她。

    随后,方浪顺着他的目光,也看向了沈余舟。

    “那我先回去。”

    说着,方浪就朝她走了过来。

    等到方浪走到她身边,沈余舟回头望去,林江屿已经开车离开。没走过来,没打招呼,成全了她所说的“只是认识”。重新回到包厢,沈余舟才从方浪那里得知,这件事是林江屿牵头的。

    “扶持组织成立,药研所这边有意愿,资金资助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之一。”

    扶助学生,法律援助被网暴的教师,帮助真实受害的学生维权,是这个组织的工作方向。

    “晚上月月说要谈谈,我特意找江屿过来,他也同意了。”方浪有些摸不着头脑地,“刚才他到门口,我去接他,他却说临时有事不来了。”

    “……也不知道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沈余舟听着,垂下头,抠了抠手心。

    当天谈完以后,苏时月把她送回学校。沈余舟踩点回到宿舍,洗漱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尽管此时发信息过去很不合时宜,而且白天他们的相处也完全称不上愉快,但是沈余舟还是没忍住点开了林江屿的头像。

    空白头像,空白的朋友圈背景,空白的朋友圈。

    沈余舟退回聊天界面,打字:“你的手去看医生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