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9章 第29章

    薛宣找不回自己的声音。

    眼前的一切让他哑口无言。

    他跟着沈盼睇走,看着沈盼睇在商品前停驻,听着她与人说话。

    又好像什么也没看,什么也没听。

    “你没有什么想买的?”

    薛宣的手里已经提了不少东西,都是沈盼睇买的,磁带、衣服、毛线、书。

    沈盼睇买了什么都往薛宣手上递,半点儿不影响她继续逛街。

    这边有这样多的商品,薛宣怎么会半点儿不动心:“等回去了,有钱也没地方花。”

    跟广州比起来,南林的一切都太贫瘠,要是在这儿都没有想买的,回了南林也不会有什么“心动商品”。

    说话间,沈盼睇已经拿起一副hama镜:“他们戴着眼镜的都说自己像麦克。”

    人人都是电影明星。

    不一会儿薛宣一身焕然一新,换上了时下流行的喇叭裤,在理发店理了他平生最贵的一个头,hama镜没有机会戴,完全是因为这时候是晚上,要是白天,薛宣也是会把hama镜戴上的。

    沈盼睇的头发上也换上了崭新的蝴蝶结,她的头发并不是很长,半披着一个大蝴蝶结看上去很俏丽。

    这儿也有电子产品,相机、录音机、录像机……薛宣过了一个眼瘾。

    “刚刚你那么开心在说什么?”沈盼睇没有买电子产品,不过跟其他顾客聊得很起劲,用当地话说的,薛宣并不听太懂,这边的话还是在路上沈盼睇教了他几句,而沈盼睇是去年跟农技中心的人学来的。

    跟漫无目的的他们不同,与沈盼睇聊天的顾客是过来问新产品的,问老板这儿有没有walkmen,人家就跟磁带差不多大小,是国外的产品,去年外国就上市,国内只有友谊商店能买到。

    友谊商店又只接受外宾和港澳台的友人,这一般人要walkmen只能在黑市里头买,都不是什么正规的店,不过这儿不同,应当是应有尽有的。

    这款walkmen不仅只有磁带大小,还有自动翻带功能,戴着耳机,耳机上就有简单的键控。虽然人家也是单放,但是跟之前的板砖机那是天差地别,哪个年轻人不想要这样一个walkmen。

    因为外型深得年轻人的心,这种叫做walkmen的单放机卖出了收录机的价格。

    薛宣伸出了自己的手:“就是这样一个巴掌大?两个加起来也不到一斤?”

    沈盼睇点头:“她就是过来问,有没有这种单放机的。”

    这样小,他真想拆看看看人家里面都装着什么,又想起卖出收录机的价格,这个心思就浅淡了一半。

    他得组装多少个收音机才能买得起这样一个walkmen,薛宣的眼睛亮亮的,他还能组装收音机:“我有想买的啦!电子元件。”

    在他们那边收音机还是潮流品,在这儿单独的收音机,是寻常品,都不需要票就能购买到,在这儿买电子元件,回去卖收音机,大有赚头。

    “蓝裙子手里拿的叫蒲扇,跟我们的麦秆扇是不一样的,我们用的麦秆,他们用棕榈、蒲葵叶,西游记里头的芭蕉扇。”

    “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薛宣总觉得事情不是这样简单,“你是想好回去的车费了?”

    果然女孩笑着点头,就是这样一回事。

    来的时候卖麦秆扇,回去的时候卖芭蕉扇。

    “我还没想好,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东西,卖扇子被人盯上也没事,回去的时候,还是不太放心。”

    扇子的利润,还不值得沈盼睇冒险,其实任何冒险的事,沈盼睇都不想做。

    她不再是一穷二白,对金钱的渴望没有那么深,去年挣到的钱,回了青羊也没处花去。

    来的时候扇子能挣钱,回去当然也能挣钱,只是卖东西有被人盯上的风险。

    在火车上,钱丢了就是真的丢了。

    身上的一千是她的全部家当,在夏城花了八千买房子,一千收废品和买书,要不是把电子表销掉,沈盼睇身上的一千块钱都是没有的。

    可是一千块并不是什么小数目,是一个工人两三年的收入。

    像沈时娇现在这样一个月拿二十,要五十个月不吃不喝才能攒到一千块钱,是四年。

    如果省吃俭用,一千块钱够用很久。

    一千,够沈盼睇读到大学。

    这钱完全是够用的。

    夏城的房子买起来比南林的方便,有私产证的,是新的政策,去年买南林房子的时候没有赶上这个政策。

    房子是两层的小洋房,带着个不小的院子。

    房子对沈盼睇而言是存储书的空间,夏城的废品站里的东西要比南林多,她能挑选的也不在少数。

    书没看完,并不耽搁她继续买书。

    从废品站挑拣书籍里,沈盼睇能感受到快乐,喜欢看着整理整洁的书架,喜欢待在满是书籍的房间里头。

    这跟沈家是那么的不一样,不用担心着,一觉醒来书就不见了。

    非要说一个词,那就是安全感。

    有房子有许多未看完的书,还有还未报道的高中,沈盼睇一点儿险都不想冒。

    薛宣不太明白有钱不挣的心态,他收了一堆电子元件,要不是天色已晚,他想去废品站逛逛。说到废品站两个人很有默契对视一笑,也是习惯了,废品站成了他们的宝库。

    次日一早,两人就去了鹏城。

    好在沈盼睇会说当地的话,虽然不是完全会,但是几句日常的用语,用来租用屋子是足够用的,两个人花了九块钱租了四十平的屋子,屋子虽小,五脏俱全,两室室厨卫独用。

    两个人在招待所住的那一夜,就足够租这样的房子一个月。

    这还是因为短租,如果长租一个月就七块半。

    顶着草帽去了农付市场,四毛钱一个的梭子蟹能有一斤重,是梭子蟹上市的时候,价格正是便宜,早半个月一样的梭子蟹要八毛钱,他们赶了个巧,钓蟹人正拿着一筐蟹过来,时候也不算早,五十斤的蟹就算是四毛钱一斤卖掉,也能得个二十块钱,也不是都这个价,有时候买六毛八毛也行,看人。

    捡了个便宜的沈盼睇,买了六只梭子蟹,搭了两斤琵琶虾,两块六毛。

    隔壁摊的墨鱼买了一条,还给处理了花三毛,一斤左右。

    看着沈盼睇买菜的架势,薛宣还以为海鲜不用钱勒。

    在青羊没什么机会看到这奇怪的虾,在夏城瞧过虾两块一斤,这奇怪的虾只要一毛一斤,沈盼睇还告诉他去年才八分钱,这价格跟隔壁的大白菜一个价。

    再定眼一瞧,还不如大白菜贵,隔壁大白菜写着一毛五一斤。

    薛宣没什么见识,青羊摆摊的青菜就几分钱一斤,一毛五一斤的时候不是没有,但是刚买了一角钱一斤的虾,再瞧见一角五一斤的大白菜,整个人都恍惚,觉得自己还能再吃两斤虾。

    “小伙子,是外地人哇。”

    普通话有些蹩脚,并不是听不懂,薛宣收回自己看大白菜的视线,把卖鱼大叔给逗乐:“来我们鹏城,就要多吃鱼。”

    鱼在本地和到了外地,就是两个价格,本地能销多少是多少,销去外地损耗高、成本高。小姑娘买鱼的模样,不像是外地人,可这小伙子一看青菜摊,他心里就有数,又是个外地人。现在鹏城的外地人,比本地人还要多的。

    不过说起挣钱,还是鹏城本地人更挣钱,他买鱼一个月也能挣个几百块。

    梭子蟹一些拿来卖,一些是给批发商的。

    今天没全被收去,就自个来卖,能卖一些是一些,这夏天的蟹死了就一文不值。

    “明天要是还来,也这个价卖给你们。”

    四毛钱一个的梭子蟹绝对是便宜的,算起来一斤也就四毛钱的样子,这去了餐馆一只梭子蟹两块钱,够他们买五只的。

    大叔跟沈盼睇说这梭子蟹的做法也多,清蒸最简单还能吃出蟹香来,第一天吃清蒸第二天吃香爆的,还可以煲汤煮粥。

    得了就没有梭子蟹不能参与的菜,把旁边买鱼的也听乐呵了:“小妹,这梭子蟹能烧的,我这儿的鱼也能烧,乌龟煲汤,红烧鲅鱼,白灼墨鱼……”

    “怎么还带抢生意的,做人也太失败。”两个人互相笑骂起来,沈盼睇听了个过瘾,跟大叔说下次还来,今天清蒸,明天拆蟹煮粥喝。

    说话间也有人来买了蟹,沈盼睇去了别的地方挑青菜。

    一天也不能光吃鱼。

    大米、面粉、调味料、生活用具,七七八八的花了二十块钱,米面花了十四,沈盼睇出六、薛宣出八,总算下来沈盼睇花九,薛宣出十一,反正薛宣要多吃一点。

    “我们要在鹏城住二十几天,得吃好喝好,每天花两块钱吃饭,怎么样?”

    薛宣有修收音机,组装收音机的本事,每天花一块钱也不算重手,沈盼睇知道一天花一块钱不少,可远离平叶村实在太自在,吃的喝的都随自己太自由。

    薛宣眉开眼笑:“这可太好了!在家里头也吃不上什么好吃的。”

    “你说这话,别的人都要哭了。”薛宣在吃的上,可不怎么委屈自己,高个子不是饿出来的,“一人出二十五,凑个五十块钱当在鹏城的伙食费,无论是自己烧还是出去吃,都从这钱里头扣,最后有多的话再平分,省得每天算钱。”

    “这主意好。”

    中饭,蒸了四只梭子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