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87章 民生重,民生艰

    船行两山之间,绿水轻舟,风扬起帆,一路南下。

    太后好久没有这么舒畅过了,她让温翦疏去后仓里拿出从宫中带出来的地图,在上面细致的查找着所在方位。

    “船家就要靠岸在渡口填些食粮了,你让明驿去弄把钓竿,咱们在浅水摊歇会。”

    小王爷端着茶正在用茶碗漱口,早晨起床时划了脚,他的肩膀给晃荡的船仓砸了肩。

    温翦疏进来给他按摩着肩头,才觉得舒服了些。

    “翦疏,我这次出行,是不是该翻翻黄历。”

    “小王爷,你天不怕地不怕,居然还要看黄历。”

    小王爷将哎呦一声,“你轻点!”咯吱一下,骨头接住了。

    “没事了,你自己转两下,我去陪老人家了。”

    杜明驿端着茶杯从船仓追出来,将一口黄茶吐入了水中:“这茶里怎么还有沙!”

    “翦疏,我说的真的,你看看,这茶里还有沙。”

    温翦疏走了两步回头看他:“谁不知道,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平日里小心伺候着,用茶杯茶叶都是上等货。”

    “如今,这船仓也不大,上哪去找好茶!”

    温翦疏说完,抱着地图展开给太后看。

    小王爷觉得甚有道理,他闲着没事,看到船家正在结网,于是凑过去问:“船仓有没有贡茶,你们走南闯北,自然留了不少好东西。”

    “公子,不满意,船靠岸,自己买去?”船家头也没抬,继续收拾渔网:“咱是正经的客商,没有你说的那些东西。”

    太后指着远山间朦胧的景致:“烟雨遇江南,书中的盛景,今日算看到了。”

    “翦疏,你看看,走哪条水线?”

    温翦疏在地图上找了下:“老人家,淮河线,需先报备,我们不如顺长江直下,再改陆路。”

    杜明驿摇摇头:“这样不好,淮河线虽然封锁了,但如若是我,还是可以通融的。”

    船家在一旁高喊:“那不行,公家文书复杂,这一来一去的办妥文书,船耽搁了四五天,我们亏本了。”

    太后在地图上指了指淮河线。

    小王爷立刻对船家保证:“多出来的银子我们出,等到了地方,再多给船家负一半返航费。这是银子,你拿好。”

    能挣钱的买卖,谁不做。

    船家高兴的咧嘴笑:“那说好了,文书你们自己去办。”

    船家在渡口靠岸,小王爷下船去弄了根长鱼竿,挑了个僻静的地方,让太后在此钓鱼。

    他自个则去当地办文书去了。

    沿街的商铺人多,都挤在墙跟下看新帖的告示。

    原来,因是淮南糟了水灾,若是想走水运,需要多交三倍的过路费,很多本来行这趟线的船家,都苦于昂贵的费用,而不高兴。

    “朝廷要修河堤,要征民劳役,朝廷不出钱,反而让我们这些做小买卖的商人出钱,这是什么道理。”

    小王爷在人群里打量下穿着甚是富贵的商人,又走到一旁询问开店的小二:“这样情况几天了?”

    小二踮着脚往前看,见到小王爷一副寻常装扮,不像个有钱人,于是关心的多说了好几句。

    “能走这条河道的,都是必经各地富庶县城,怎会没钱呢,不过不想掏。”

    “我看你也不像个生意人,如若不急,就改走山路,虽然曲折了些,但是费不了多少钱。”

    小王爷点着头,自个却琢磨着,要不要开这个头交钱。

    他往官衙走去,递交了情况上去。

    “文书好办,如若今日交钱,我们今日就放行!”

    小王爷好奇的问:“这注意谁想起来的?”

    “当然是通判大人,不过你问这些做什么?”

    “我想见见县衙。”

    “你什么人啊,县衙官岂能是你能见的。”

    小王爷从衣袖里掏出几枚银子,白花花的闪着光:“这样可以见吗?”

    衙门赶紧收了钱:“县衙官也是奉命行事,你若问这注意谁出的,就走淮河线,问问施通判大人吧!”

    “有意思!”

    小王爷往回走。

    船家没想到公子这么有能耐,急忙跟前跟后的说:“我载你们时候就觉得,你是个大人物,尤其船上的老人家,听着说话慢声慢气的,看着就是富贵的大户人家。”

    小王爷把文书递给他:“拿好了,我去接我们家老人家,准备准备出发。”

    老太太在一旁一条鱼没吊上来,倒是笑的合不拢嘴。

    温翦疏给鱼竿上了泥鳅,哄着老人家高兴:“再试一次,说不定成了。”

    小王爷走进一看,水桶里都是泥鳅:“原来这是掉泥鳅玩呢。”

    老太太扔下钓鱼竿:“不玩了。回吧。”

    她太后看青山绿水,一路心气很平淡的被扶上了船舱。

    船家抛锚行船,引来渡口众人的围观。

    “这是哪来的大户人家啊,交了三倍钱,第一个起航的人啊。”

    船家听着议论声,觉得自己倍有面子。

    尤其行入淮河道,越走越发现荒凉。

    道路两旁的农田被毁了众多。

    很多农民泪水涟涟的跪在地上哭泣,而这不过刚刚行了几十里,眼前的景象已经触目精心。

    连看淡了风雨的太后,也一阵难受。

    “翦疏啊,快扶着哀家出去看看,我要看看,国朝的天下,居然还有朝廷抚恤不到的地方。”

    温翦疏极目远望,她握紧了船沿:“百姓因天灾流离失所,除了淮河道这些,翦疏在西南时,也曾遇到水旱,饿肚子的流民。”

    傍晚,船上点了油灯。

    太后将一碗山珍往旁边一推:“哀家想起白天见到情景,就吃不下去饭,如今你看看,咱们在这里有鱼有粥的,如何吃的下去。”

    温翦疏立刻吩咐船家:“从今晚起,就让厨房上素食。她觉得这些饭倒掉可惜,船家们拿下去分了吧。”

    太后等上了素菜,才动了筷子。

    船家自然不敢怠慢,让厨房将饭菜多放了些油。

    他端着手里的这碗鱼,是吃的津津有味。

    温翦疏吃的也不多,夜里她陪着太后讲话:“让明驿把所见所闻都记录详细了,哀家要做这一此言官,快马加鞭给圣上送上去。”

    小王爷在一旁喔了一声,温翦疏为他把烛火挑亮了,他则在灯下拿起毛笔细细的写着。

    约莫这样行了两天。

    小王爷见所画与所写差不多了,就详细给太后阅览了。

    太后点头后,他就让细细拿好,准备下个渡口,让人送去京师。

    天空中挂着半轮月亮,小王爷与翦疏站在船头。

    小王爷替翦疏披了件外裳,他自己则不顾着风大。

    温翦疏说:“回吧,小心着凉了。”

    小王爷与她慢慢走着,就听见船家在吆喝:“有小船靠近,走了这么多天,一只没瞧见,这又是什么人?”

    小王爷立即转头,跑到一侧细看。

    果然一只不起眼的小乌篷船靠近这里。

    小王爷大声问:“你是什么人?”

    小船里出来一个人:“公子,是我,刘柳山!”

    刘柳山跳上大船,满身都是泥泞。

    “你是掉尽淮河了,为何这般狼狈。”

    刘柳山擦着额头汗水,腼腆一笑:“跟着施大人在筑堤,听说你们来了,赶紧让我来看看,让你们啊,别靠岸,直接走。”

    温翦疏打量着刘柳山,这个人她有印象,小时候力气格外大。

    “这几年你都去哪了?”

    “国朝物资繁盛,我家不是种茶叶多吗,心思想着与其等着别人来收,不如我主动出去贩卖。这一来二去,跑了很多年。”

    、

    小王爷也是好几年没见他了。

    刘柳山将手擦干净:“来的匆忙没有带茶,不过公子放心,你爱喝的那些新茶,都送去了家里。”

    小王爷拍拍他的肩:“走,跟我进去喝茶。”

    刘柳山不仅种茶,贩茶,还懂得品茶。

    看着小王爷用的茶杯赞叹一声:“汝窑。好细腻的光泽。”

    温翦疏在宫里也会点茶,跟着嬷嬷们学了些手艺,看着刘柳山的一举一动,与小王爷一样,都流露出了惊讶。

    刘柳山放下茶杯。

    “施大人,如今生怕你们靠岸,又要大摆酒席,劳民伤财,他可是当地的一个好官。”

    “他都干了些什么?”

    小王爷非常好奇施庭朗的行为,没想到外放,才让他大放光彩。

    “施大人让富豪乡绅捐钱,这帮人,有的是钱,不怕他们不拿钱,施大人说要给他们在堤坝上立个碑,将这些人名字都刻上去。”

    “乡绅要的是名。”

    小王爷很快理解了施庭朗的意思。

    “施大人做事果决,极快的解决了钱资紧张的困难。”

    刘柳山一脸的佩服。

    这会儿,天黑透了,酒足饭饱,一夜无话。

    次日,几人见过太后,太后说:“淮河道有这么一位好官,哀家可要看看他真面目。”太后执意要去船头看看堤坝,于是船行的缓慢,生怕错过了在堤坝上的施庭朗。

    堤坝上有很多客商劳力拥挤在渡口,见到这么一艘扬帆的船在水中央,都踮着脚仰着脖子瞧。

    这会儿,又不知不觉得下起了细毛小雨。

    施判官穿着蓑衣,堤坝修筑了好长时间了,今日要立碑,那些捐资的人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寻找自己的名字。

    温翦疏给太后撑着伞在船上往远处看去。

    这么一群穿着明丽衣衫,气度不凡的人立在船头,引来了堤坝上好多人讨论。

    施判官高声说:“多谢各位乡绅的慷慨解囊,天地为证,各位大德永记在此功德碑上。”

    左右一片欢呼声。

    施庭朗再说:“如今堤坝已成,老天降下的雨,也不怕了。各位,快去茅棚里躲躲雨。”

    太后注视着百姓脸上露出的喜色,顿觉心里松快了很多。

    “明驿,记下来。”

    “是。”

    施庭朗转身,看着水上船只里面打着油纸伞的几位公子小姐。

    已经有小船荡了过来。

    “施判官,请上船一絮。”

    太后走进了船舱了,几人将纸伞放在外面,分主次在太后近前落了座。

    “你就是施判官?温翦疏的舅舅?”

    “正是。”

    “不用行礼,在外面安全为主。”

    施判官从命。

    “此次赈灾有众多困难,见当地的百姓称你一声施青天,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施庭朗不敢当太后谬赞:“我只是依圣人而言,做着良知的事,更是国朝百姓心往一处使,才能取得功绩。”

    太后问了几句话,就乏了。

    几人出去站在舱外,看着雨水,边互相叙旧。

    小王爷说:“没想到施兄,颇有为官之道,擢升怕就在眼前了。”

    施庭朗听着小王爷此话:“公子此话,施某确实心动,但若论为官之道,这样升的太快了,官场之中,还是求个稳好。”

    小王爷看他一眼:“施兄还是那么谨慎。”

    温翦疏喊了一声:“舅舅!”

    施庭朗看着她:“翦疏再也不是那个小丫头了,如今站在杜兄跟前,我得称一声小娘子了。”

    施庭朗因着家里的找媒人已经选定了清河崔士一家的庶女。

    最近也是喜上眉头,所以对翦疏说:“帮舅舅挑几件好看的首饰,以后给你舅母用。”

    “定的哪家小姐?”